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慧圆别无选择,于是在落发前,征得老尼姑的允准,仍以本名“慧圆”为法号,每天礼佛诵经,心如止水,如此匆匆地过了一年。
一年中,慧圆尼姑凭着她的聪慧资质,已能尽究庵中经典;加上她为人宽和柔善,庵中的尼姑都爱重她。
忽然,一天有位来庵中参禅的客人,在留斋离去之后,除留下银钱之外,还留下了一幅芙蓉画轴,老尼姑将这幅画悬挂在堂中。
慧圆尼姑一见,立刻就认出这是自己丈夫崔英的作品,禁不住热泪双流,立即探询所以。
老尼姑只能告诉她:“这是一位檀越最近布施给庵里的。”
在慧圆尼姑的追问下,老尼姑才又道:“这位檀越是顾阿秀兄弟,姑苏人,操舟为业,经常以船为家,飘荡不定。很多人都讲,他在江河湖泊间劫掠,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慧圆尼姑基本上知道了这个顾阿秀,就是劫掠自己的船家。她一天到晚跪在佛像前祈求,祈求菩萨显灵,将歹毒的船家捉拿归案,得到报应。
并感慨万分地在芙蓉屏上,题了一阕《临江仙》:“少日风流张敞笔,写生不数黄筌,芙蓉画出最鲜妍;岂知娇艳色,反抱生死冤。粉绘凄凉疑幻质,只今流落谁怜,素屏寂寞伴枯禅;今生缘已断,愿结再生缘。”
不久,当地名士郭庆春,到庵中参拜,见到壁上芙蓉画轴生动逼真,而题词更清丽有致,于是从老尼姑的手里把这幅画买走。
当时,姑苏住着一位颇具清誉的御史大夫高纳麟,到任后就以读书赏画为乐。
郭庆春将芙蓉画轴送给高纳麟,于是高纳麟将它悬挂在内馆。
高纳麟这样的大人物爱好书画,便经常有人奉赠,更有人登门求售。
一天午后,有人带着四幅草书,来到高公馆。
这人如玉树临风,说这四幅草书都是自己的手笔。高纳麟看到这四幅字,笔走龙蛇,气带云烟,清劲不俗,果然是字如其人,便问起他的乡里姓名。
这人就是王慧圆的丈夫,在据实介绍了自己的身世之后,更说起他如何到永嘉赴任,如何被贼人所图,如何因自己识水性而得以不死,如何告到平江,结果听候一年,毫无音讯。
最后说到,自己现在是以卖字度日,不敢离开此地,并自谦自己的字写得并不好。
高御史深为同情,对崔英的才华也颇为赏识,建议崔英留在高家,暂时教授高家诸孙读书识字。崔英就这样在高家生活下来,逐渐地能够出入内堂,与高御史同饮款谈。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九十七章 瀛洲台中的刘永福
一次,崔英偶然间见到自己的芙蓉图轴,更惊奇的是居然上面还留下了妻子的手笔。
他明白妻子一定还活着,不禁又悲又喜,流下了眼泪,把自己所见所想的一切,告诉高御史。
高御史长期在京,担任监察工作,自然是大为惊奇,立即邀郭庆春来,询问芙蓉图轴的来由。
立即,他就又以自己妻子的名义,召慧圆尼姑到府诵经,让自己的妻子问清慧圆尼姑的身世。
得知慧圆尼姑就是崔英的妻子王慧圆之后,他就让王慧圆蓄发还俗。
然而,高御史也跟崔英开了个玩笑。
在惩处了顾阿秀之后,崔英又得到了机会,准备上任,与高御史道别。
高御史调侃道:“只身前往,如何使得。等老夫为足下作媒,娶了妻子再去,也还不算晚啊!”
崔英答道:“糟糠之妻,同贫贱已经很久了,现在她虽不幸流落,生死未卜,万一天地垂怜,多么希望重见。另外再娶一个妻子的话,您就别讲了吧,我是不愿意的。”表现出一份痴情。
高御史也为他的一片纯情打动,肃容道:“足下高谊如此,天公一定会保佑你的,怎么敢用强要你再娶一个呢!等我为你饯行,你便启程吧!”
第二天,高御史开筵,遍请姑苏名流,地方官员,高朋满座。
酒酣耳热时,王慧圆从内堂悄悄地走出来,静静地站在那里。
崔英先是惊愕,接着就不顾一切地将王慧圆抱起来……真是天地间尽多韵事,坐客们一个个上前祝贺。这又是个月圆之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王慧圆,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慧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天蚕神网,是以天蚕丝所织。
此宝一上人身,便紧嵌皮肉以内,周身麻痒,苦痛难当,任多高邪法,也难施展。而且,它隐现大小,由人心意。
高峰跟王慧圆寒暄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王慧圆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王慧圆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王慧圆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清朝的刘永福。
刘永福,生于1837年,字渊亭,广东钦州人,早年当过水手。
他的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博白人,后因饥荒,携全家迁徙到广西防城港防城区那良古镇。
咸丰七年{1857年},刘永福参加广西农民郑三领导的反清起义军,在滇桂边境组织地方武装反抗清军,后失利。
1865年,刘永福率领队伍参加吴亚忠所领导的起义队伍,以七星黑旗为军旗,称“黑旗军”。
刘永福先任前敌先锋,后为左翼大帅,有勇有谋,曾多次立下战功。
同治六年{1867年},清军进攻吴亚忠的黑旗军。次年,刘永福率余部三百余人,从归顺州大岭进驻保胜{今越南老街},屯垦安民。
队伍很快发展到两千余人,由于军纪严明,深受当地群众拥护。
同治十二年,法国侵略军进攻越南河内等地。刘永福应越方要求,率黑旗军与越军联合作战,在河内西郊大败法军,斩法军首领安邺上尉等数百人,乘胜收复河内。
次年,越南国王授予他三宣副提督之职,让他管理宣化、兴化、山西三省。
光绪九年{1883年},法军占领越北南定省,企图进犯广西。刘永福率兵三千,在河内城西纸桥一带同法军激战。黑旗军大胜,毙法军司令利瓦伊业以下数百人。
越南国王封刘永福一等义勇男爵,任三宣提督。
同治十年,法国侵略军五千余人,大举进攻越南,占领红河三角洲,后来又进攻台湾基隆港。
清廷被迫向法国宣战,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的官衔。
刘永福率黑旗军同清军联合,向法军进攻,包围宣光,至次年三月,伏击法国援军,接着又在临洮大败法军,收复广威。
与此同时,老将冯子材也在镇南关{今友谊关}重创法军,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形势,迫使挑起战争的法国费理内阁倒台。
就在华夏国军队打了胜仗时,清廷却下令停战,同法国签订条约,承认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
十一年冬,刘永福率黑旗军将士三千人回国。
清廷下令裁减,只剩下一千二百人,次年又逐渐裁减至三百人。
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刘永福奉命,率黑旗军两个营赴台湾,帮办台湾防务。
二十一年,清廷同扶桑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士绅为着抵抗扶桑统治而成立台湾民主国,刘永福任大将军一职。
5月29日,日军在澳底登陆,爆发乙未战争。
6月4日,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嵩,逃往厦门之后,民众拥护当时驻防台南的刘永福接任总统,但刘永福并未接受,对外仍称帮办。
台南士绅设议会,刘永福发行钞票,筹军饷,但由于清政府封锁大陆与台湾的交通,断绝一切支持,所以他向张之洞等人求援,未获支持。
刘永福派遣使节告急,并电华夏国沿海督抚乞助饷银,亦无人接应。
面对台湾大部分地区逐渐陷入敌手,刘永福只能指挥黑旗军边战边退,步步设防,但最终弹尽粮绝而被迫与日军谈和,亦未成。
刘永福率黑旗军留在台湾,领导抗日。他驻守台南,与台湾抗日义勇军合作,在新竹、苗栗、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他在台湾同日军血战近五个月,拒绝日军劝降。
但是因清廷断绝援台,义军逐步退至台南,刘永福的部下大都战死。
九月,台南失陷。刘永福潜回大陆,从漳州到广州,一路上受到当地官民的热情迎送。
光绪二十八年,刘永福任广东碣石镇总兵。
辛亥革命后,曾被推为广东民团总长,不久告老还乡。1915年,扶桑向袁世凯提出灭亡华夏国的二十一条。将近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