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才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号官严肃地问:“什么事?”

陆胖子大着舌头:“我醉了,要睡一会儿,等下题目纸来了,立即叫我。”

号官也不回答,哼了一声背着手走了,让死胖子闹了个老大没趣。

吴节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有题目纸一说啊!这考卷是用来答题的,至于考试的题目则要单独印在另外一张纸上。这情形倒有些像自己上次考托福,除了考题纸,另外还有一张答题的卷子,全是小方框,答题的时候只需提起铅笔吐在正确的〖答〗案上就是了。可惜,那次托福的成绩,好象不怎么样。

因为没有经历过乡试,吴节也不清楚具体的情形,很是事情都是两眼一抹黑。

不过,既然要单独印一张题目纸,看样子,这第一场的考题数量不少啊!

只不知道,这题目什么时候能够发下来。

他还是觉得不塌实,索性也不睡了,就烧了一壶水,泡了杯茶,一边品茗,一边静静地等着。

倒是对面的陆家兄弟和林廷陈都躺下睡觉了,看样子,早不了。

也不知道坐了多长时间,明远楼上更鼓也敲了好几次,终于到了寅时,也就是后世北京时间凌晨三点左右,考场里微微sāo动,到处都是士子们翻身起床的声音,和低低的叹息声。

然后,就有一只大灯笼从远处过来,来的是一个从七品的官员,他后面跟着几个书办,书办手中的木制托盘里都放着一叠稿子,看来,这就是本期乡试第一场的题目了。

那个从七品的官员每到一个考棚前,都会用一把火签一样的东西敲敲号门上的栅栏,然后将题目递进去。

“夺夺”声由远及近,听得人心乱。

临到吴节时,秋雨还是在下,从昨天凌晨到今天黎明,整整一天。

题目纸因为淋了雨,已经有些发软。

吴节想起昨天在家里所做的噩梦,突然有些紧张起来。实际上,每次考试他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担心,担心考题变了,自己却一个字也作不出来。

忙将题目凑到灯光下,只看了一眼,吴节就松了一口气:还好,没变!

然后就将题目放在桌上,用镇纸压了,一身绵软地躺在床上,睡死过去。

二十四个小时没睡觉,精神高度紧张,实在是太累了。!。

第一百九十六章题目

没错,题目没变,和〖真〗实历史里,嘉靖三十九年顺天府乡试第一场的题目完全一样。

如此看来,后面两场也不会有任何变化。

吴节最害怕的就是自己这个小小的蝴蝶在明朝一扇翅膀,ji起一场风暴,让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看来,蝴蝶效应没有出现,自己也顺利进了考场,只要这三场考试中不发生大的变故,一切都会如另外一个时空的明朝那么向前发展。

这还是什么可担忧的呢?

躺在床上,将第一场的题目在心里过了一遍。

同〖真〗实的历史上一样,今科乡试的第一场是策问,表面上看来只有五道大题,五道大题下面还有几个小题。

考官给出几个历史史实,提出问题,让考生回答。

一是考秀才们对历史的熟悉程度,二是考他们的行政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点像后世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

这五道题目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吴节在以前也琢磨过许久,又找了相应的范文背得烂熟,自然没什么好担心的。

就是实在要写太多字,有些麻烦。

这五道题的第一道是:问三易曰连山、曰归藏、曰周易。或谓:伏羲曰连山,黄帝曰归藏,或谓神农为连山氏,黄帝为归藏氏,其说出于何人?

郑康成圭: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其说近是,又谓连山象山之云连连不绝,归藏言万物归其中,周易言易道周普,其说果可从与?

尚书以孔壁所出为古文,伏生口授者为今文,又有伪古文者何说?《诗》,国风十五何以他国无风?有谓豳风不当列于国风者何人?

鲁诗传自申公,齐诗传自辕固生,其诗轶于何时?

《春秋》三传惟左氏最后出,先儒有谓左氏亲受经于孔子,其说何据?《公羊》齐学,谷梁鲁学,或谓公、谷为一人者,果有当与?《仪礼》、《周礼》皆有古文、今文。自汉以来传者甚少,大小戴记篇什多寡间有不同,后世尊而行之本何人?集说可缕陈与?圣朝稽古右文崇尚经术,多士诵习有年,其各抒所见,毋隐。

这第一道大题中包括六道小题都是经学的问题。五经都涉及到了,古今文的问题也涉及到了。没有章句性质的题目题目的开放性与发挥的空间很大。

这些问题到现在好想也没有标准的〖答〗案或者说没有解决。总之题目出的很学术,难度非常之大。

当初在现代社会,查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吴节也是琢磨许久觉得如果要靠自己的真本事,根本没可能答得圆满,这已经是国学大师级的水准了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大学毕业生,真作,自然是提笔干瞪眼。

所以,索性抄袭吧。

至于第二题,比较简单:问史官始于何时,史局设于何代?《史记》所缺何篇猪少孙补之?此外尚有所增入与?班固《汉书》有为其父彪所著者有为曹大家续成者,其篇为何?范蔚宗《后汉书》删取何史?《续志》取于何人?《三国志》后,撰《魏代春蜀纪》、《吴录》者能确指其人与?唐修《晋书》“四论”何人所撰?

这道题目史的问题。考察的都是具体知识。有关历史文献的问题、史学史的问题、史家史例的问题问的都切中要害。六道小题,如史官始于何时,史局设于何代等问题,一个百度就能查到,实在查不到的,只要肯花些功夫在图书馆里翻,也能找到相关文献。

可从第三题起,考题就开始刁钻起来:问考绩详于虞典,弊吏重于周官,诚以吏治善而后教彳烘也。循吏之有传自司马迁始,盖所以表彰之。春秋时所称者五人,其治何以称善?两汉吏治最为近古,固史所纪六人,范史所纪十二人其人其事能详言之与?固史有守而无令且不及文帝时,何与?

这题目很是讨厌,有关行政治民与管理方法的考察。不过用的方法则都是“居今稽古”现在看来好像还是在考察“名臣史”。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管理学上还有“标杆法”呢,或许命题人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吧。但是那些古法能不能和“今用”联系起来就很难讲。

若是敞开了写,能整出一本大部头专著。

问题是,乡试的考卷字数有限,必须在尽可能短的篇幅里将道理说清楚。

看得出来,出题的人学养深厚,又是个喜欢和考试为难的人。

其实,当初在现代社会查到这五个题目之后,吴节也非常好奇,可查了半天还是没找到出题人的名字。

想来定是包应霞拟订的,这个包翰林,水年真高!

心中突然想:如果不是因为实现拿到考题,就这么穿越到明朝,以乡试的难度,就算是再读上几十年书,进了考场,碰到这种题目,也得抓瞎。

真是好险!

那个炕实在太短,也就一米二十宽度,躺在上面,根本没办法将身体放直,只能蜷缩得跟龙虾一样。

实在太晚了,同吴节一样,不少考生拿到题目后,也都倒在床上睡觉,也好养精蓄锐,明日再战。

毕竟,这卷子实在太难,若都要做完,没两天工夫弄不妥当。况且,大半夜的,又累了一天,精神萎靡,现在答题,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潦草。

不少秀才都是经历过几场乡试的,早已有了经验,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现在,最好是什么也不做,睡觉要紧。

当然,也有人急吼吼地摊开卷子,磨墨的声音在深夜里显得非常清晰。不过,这种但大多是科场新人,二楞子,成绩自然好不了。

渐渐地,磨墨的声音消沉下去,四下都是微微的鼾声。

吴节想了想心事,也沉入了梦乡。

其实,吴节猜错了,这五道策问的出题人却不是包应宽在考场安静下来之后,明远楼后面的贡院大堂里依旧灯火通明,所有的考官都还没有睡觉,而是聚在一起议事。

包应霞看着卷子,苦笑:“陆大人,你出的这个题目真是,真是……”

……!。

第一百九十七章苦不堪言的房师

陆凤仪一板怜:包大人可是觉得本官出的题目有不妥当的地方。”

包应霞:“倒不是不妥当,就是太难,你这五道目别说作了,就算是实先做好,抄一便,也得两天时间,是不是有些为难那些秀才了?”

“的确是。”大堂里其他考官也都小声的交头接耳起来。

按照朝廷体制,两京和各生布政使司的乡试,除了正副主考,还另有十六个考官,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