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部之上的,其他各部除了尚书是皇帝任命的外,包括侍郎在内的其他官员,都必须要先通过吏部这一关才能得以任命,所以,世人也常称呼侯君集为侯相公。

“呀,原来是陈国公当面,况惶恐啊。”王况先跟林老太爷行过礼,这才冲侯君集施了个礼。侯君集这一来就送上那么贵重的礼物给王冼和丑丑,必定是别有目的的,再一联想到刚才老魔王和丑丑配合的一出戏,王况大约明白了一点,不过,人家没说,王况也就装做不知道,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

这时候的侯君集其实并没有真实历史上本应该有的权势滔天,真实历史上,他不光是代人事部长,还是国防部长兼军委主席(兵部尚书),也是李唐立国前少数的几个封侯之人中的一个,那时候,李渊自称为王,是不敢封公封王的,所以才有侯这一爵位的出现。

所以,这时候的侯君集也并没有那么跋扈,见王况给他行礼,连忙起身“不敢,不敢,建安侯这话说着某脸红了,建安侯两次来长安,某都未能登门拜访,实在是罪过,比起建安侯来,某这个国公实在是相形见拙了,某固然是为陛下平定江山出了那么点力,可建安侯却是丰了天下粮仓,鼓了百姓钱袋,饱了子民肚腹,这个功劳,那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一听惊天地泣鬼神从他口中冒了出来,王况心里就想笑,这是哪跟哪呀?有这么形容功劳的么?不过这也侧面的反应出了侯君集固然是个帅才,但在文上还是略有欠缺的,比王况这个公认的“半文盲”来也强不到哪去。

侯君集的身段不可谓放得不低,他先是一个潞国公,前两年才改封陈国公,又掌握了官员升迁最要紧的部门,还是将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如果没有后来因为依附太子谋逆的事情,在史书上,必定是要大歌大唱的人物。现在能对王况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已经是摆明了来意,没别的,向王况靠拢。可能,这也是长孙臭老酸背后用了一把劲吧?

称呼王况为建安侯,这就好比称呼某个县里的一个没任何实权的副局长为某局长一样的意思,建安侯可以是建安县侯,也可以是建安郡候,还可以是类似于侯君集早先的左虞侯一样的特殊地位,那就是和现在的郡公平级了。这其中讨个王况喜欢的意味十足。

如此一来,给王冼和丑丑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就在情理之中了,不要小看银鞘剑,哪怕是那剑的质地再垃圾,但同等重量的黄金也比不上这一把剑的价值,因为这样的剑,必定是要么来自于皇宫,要么来子于那些番邦内廷,是身份极为显赫的人所配戴的,寻常人家,即便是贵如长孙家,也不会有人去配戴这样的华丽刀兵,大唐风气,还是实用为主。

但既然是银鞘剑,那剑身又能垃圾到哪去呢?即便称不上削铁如泥,那也是要比一般将领所配的刀兵质量好过许多去。况且,东西的价值,并不在其本身的价值,而是在其曾经拥有者的身份和地位,这就好比,一把经过考证了的康麻子用过的夜壶,比一把不知名的早了几百年的金夜壶要贵许多一样的道理。

不过看来,老魔王是不大希望王况和侯君集走得太近的,候君集与太子关系密切,这是朝野尽知的,老魔王这么做,自然是不想让王况牵连进去,在老魔王看来,王况年纪还小,又久居建安,对朝堂走势的把握不会那么明了,但他又哪里知道,王况不光知道烹食,不光知道巧匠之术,还知道他们这些人本来的命运呢?而且王况还一直在想尽办法的改变着他们的命运。

所以,才有了老魔王和丑丑演的这一出,丑丑是喜欢短剑不假,但这并不妨碍他为了哥哥而配合着老魔王演出这么一场,对丑丑来说,这天下,最亲之人,除了阿爹阿娘和阿叔外,就是哥哥了,嗯,还有大哥哥,小哥哥。任何敢动哥哥一根寒毛的人,丑丑都会毫不犹豫的给他来一下,所以,老魔王只偷偷的说了句这个凶相毕露的汉子没安好心,丑丑就是一千个一万个愿意的配合默契起来。

但王况也听出了侯君集那句“某固然是为陛下平定江山出了那么点力”的话外音来,这是也想在东瀛上分一杯羹呢,东瀛不是还有一半没打下来么?你建安侯的人吃肉,那我这个战无不胜的功臣也想讨一碗汤喝喝。

分他一杯羹也未尝不可,王况不是那么看重大功劳的人,只要不和他王况作对,求上门来的,王况基本都愿意卖个好,但对侯君集,却是不能,应该说是暂时不能,太子依旧是太子,在太子没有彻底的倒下之前,王况不能确定侯君集是不是还会发动,如果到时候他真的发动了,自己就有乐子看了,也给了其他人一个把柄,所以王况必须得小心。

等等,王况突然想起来,早上朝堂的时候,李世民似乎是下了一个诏,说是要召高昌国王麴文泰来长安进觎的,如果自己那狗屁不通的历史知识没记错的话,麴文泰应该是称病不来,然后李唐就要发兵高昌的了,而且领兵的就是侯君集。

早些年,候君集就打过一次高昌,当初王况得的那两只猫就是从高昌收刮来的,不过那次并没把高昌打趴下,高昌依旧是大唐的一个属国,现在这应是第二次,第二次之后,高昌国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安西都护府,将西域正式纳入大唐版图。

第三九九章论局

第三九九章论局

“呵呵,陈国公说笑了,以陈国公的骁勇善战及赫赫战功,小小东瀛又怎么能与您相提并论?陈国公您是没见到倭奴的怂样,要是见了,况就怕你到时候要失望至极,况曾有一言,即便只是派了我大唐平民过去,只要装备了刀兵铠甲,我大唐子民在倭奴面前个个都能以一挡三。3∴35686688”王况暂时还不想与侯君集走得过近,至少,在他还是依附太子的时候是如此。

事实上,侯君集并没想反大唐,他跟着李承乾干,无非就是想保住太子的位置而已,成望败寇,胜了就在史书上留下浓浓的一笔,败了则背上骂名,这不存在绝对的谁对谁错的问题,唯一的区别,不过是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罢了,所以王况对他并没什么恶感。如果候君集真的有谋逆心,后来李世民也不会把他归到凌烟阁里去。

侯君集也听出王况话语中的意思,那就是不希望他在东瀛插上一脚了,顿时心中有些懊恼,对一员武将来说,想要留名青史,那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百战沙场,开疆拓土,立下不世功勋。已经几年没上战场的侯君集,手早就痒得不行,所以,这才会厚着脸皮来找王况。

早些时日太子被禁足的原因,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太子不光是触到了王二郎的底线了,也触到了皇帝的底线,当今皇帝最看中的是什么?那便是民生,而王况恰是皇帝实现其抱负的最重要关键人物,没有之一你跟王二郎对着干,那不是打了皇帝的脸么,所以,禁足已经算是轻的了。如果没有长孙相公的点拔,侯君集还拉不下这个脸过来,不料却是这个结果,顿时是失望到十万八千里之外去了,人也一下没了精神。

再一想到刚刚的那一幕,侯君集知道,今天算是白来了,正好和三驾马车撞到一块来,还有他的师傅李尚书,现在也没帮他说个好话呢,想到这,就更是灰心,一下颓然的坐了下去,不再说话。

见侯君集领会到了自己不想他在东瀛上插一脚,王况也不大敢得罪于他,这也是一员勇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真的因为自己的到来,使的原本不可能成功的太子谋反有了成功的可能呢?太子没有彻底的倒下,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于是笑说道“陈国公也不妨看看大唐四周,东北有高句丽,北有回鹘,西南有南诏及吐蕃,西有安息、大食;西北有高昌等国,这些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尤其是高昌,其国主还是中原人……”说到这里,王况就住口不说了。

李靖一听这话,本来是闭目养神的他,睁开眼扫了王况一下,然后和秦琼对视了一眼,又当他的闷罐子去了。

“建安侯的意思是?……”一听王况这话,侯君集就来了精神头,为帅之才,哪能听不出这点话外音?尤其是王况先说东北,然后说北,却一下跳过西北说到西和西南,把西北放到最后来说,如果他连这点细微的差别都感觉不到的话,也太和他的名声地位不配了点。

“况并没什么别的意思,况只是觉得,所谓旁观者清罢了。况就是那个旁观者,纵观我中原历朝历代,又有哪次不受了外族袭扰?这些外族,即便将其打趴下了,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