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二七章王况的阳谋

第三二七章王况的阳谋

听完王冼的解释,林老太爷哼了一声:“三郎你这话颇有漏洞,刚还说想让万俟老六接小梅关,怎么又想到让他去当县尉了?难不成竟有两个万俟老六不成?”

“阿翁,其实,做小梅关令和当建东县尉可没冲突,难道一个县就必须得有县尉么?建安县以前不也没县尉么?不都是后来才补上的?在有县尉前,这县尉和主簿可都是大兄一人。”王冼笑了,不无狡诈,能让林老太爷这个人精一时的因为林荃淼的光明前程而乱了方寸,也是一个成就。

确实,一个县刚成立,不可能一下就把官职配齐了,那么小的地方,人口不多,两三个人就能干完的活,未必需要四五个人来干,县初立时,只需要有个县令再加个能牵制县令的县丞就够了,等到事务繁多之后,则可再将主簿和县尉慢慢补齐了。

就现在大唐的许多下县里,许多职位都是其他人兼任的。下县穷困,而且又多处于偏远之地,人口稀少,事务也少,不必要设立那么多人,这是其一;其二则是在王况来之前,下县县令基本都是属于那种放逐的地位,到了一个偏远下县,你就别想有什么出头之日了,黄进元就是一个例子,而林明,因为朝中无人,自然也就只能到建安来,还好林家之前没得罪什么人,所以还捞了个州治所的县令当当,至于岑余子,只靠慎家支持,人脉不如林家,所以就被分到了唐兴。

既然是放逐之地,那些有点背景的就都不愿意去了,有的人甚至到了地方,干脆,连仕途也不要了,挂印辞官而去了所以,现在在大唐许多地方,官员配备是根本不全的,也只有建州恐怕是个特例,在各县当初还是下县的时候,一个月之内,所有的空缺全部被填得满当当的,和其他州人人怕去形成鲜明的对比。

林老太爷也是关心则乱,被王冼这么一说,就回过味来,先把万俟老六安排在小梅关锻炼锻炼,熟悉了一应的事务后,再调到建东去,做起事来自然也就能得心应手,而且,在小梅关的时候,还可以和林荃淼在小梅关扶起来的自己人磨合磨合,一票人马,到时候直接拉到建东就能用。

严格说起来,建东即便是设了县,也是应该介于军和县之间更偏向军一点的,但因其又有图虎那一族人在,实行严格的军事管理恐怕会伤了他们的心,人家都自由惯了的,你突然一来,就要让人严格的遵守你的军法也太说不过去,他们又不是被攻打下来的,而是自愿回归,所以就必须得照顾他们的情绪。

因此上,用了大陆上的县制来套是最合适不过的,而且还能给图虎他们带来认同感,要知道,军,一半都是只设在边境之地的,军队撤了,军也就没了存在的意义了,军是可以随时根据战略意图放弃的,而县则不同,县就是实打实的大唐疆土,不可丢

其实林老太爷也就那么晃了下神,一会就回过来味,明白王况这计划还只是个雏形,许多地方需要补缺,不过这也没办法,王况现在可用的人说来不少,但真的要挪到建东去,大多数人的品级都已经超了,而且,建州也是需要人的,从中州冲上州的困难可比从下州冲中州大得多,必须得有和王况配合默契,能理会王况意图的人才行。~~

简单说,王况现在不是没人用,而是出现了个断层,能胜任高一点的职位的,随便能找到,岑余子和黄进元,林明,这三个都是过些时间就已经有资格可以主政一州了,但下面接替上来的人却是没有。

所以王况现在要的是让他们自己去培养人才,自己去发掘。这就是属于放权,对王况来说,玩政治他不行,他的优势就只是比别人多了那么一千多年的见识,如果把这优势丢到一边去,自己去帮他们培养人才和发掘人才,那么就是舍本逐末。

王况能做的,就是握紧了自己的优势,用这个优势给林明,给林荃淼,给岑余子他们提供帮助,有这个优势,这一大帮人就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而如果没有王况的优势,他们最终就将沦落成为和其他官员没什么差别,顶多,优秀一点罢了。

其实也正是王况的这个优势,使得朝中个大佬都不大愿意去得罪王况,王况就是一条船,舵手也是他自己,他掌握着方向,出力的是水手,是船工。而王况这条船又足够大,而且包容性比较强,只要不对这船起坏心眼的,王况都允许他们上船。

如果说,王况这条船只允许自己亲近的人上的话,恐怕第一时间内,那些上不了船的就要将这船给砸得稀烂了,还能让王况那么顺风顺水的一路行去?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有机会上船,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有希望,所以,这些有希望上船的人不会容忍其他人对船搞破坏,那些没资格没希望上船的人,就不敢名目张胆的搞破坏。

只是,如此的可用之人的布局,让林老太爷很是担心,八年的时间,怎么才能培养出那么多人来?这不是说人有八年的时间来培养,而是随时都要有人去补充的,一个县的缺口就是五六人,如果想要八年内将建东变为一道,那至少需要十几个县,凑足两州来,如此一来,就是上百人的缺口,要是加上相应的镇军,相应的书吏等,那是几百上千号人呢,去哪找那么多人?就是把王家,孙家,林家,黄家的所有子弟加起来,也没那么多人才可用啊。

林老太爷急了:“干脆,某就舍了这把老骨,也去建东罢,好歹某如今也是个官身,看在某常给陛下送吃的份上,想必陛下应该能允了某一个位置。”

“阿翁又入障了,谁说各县必须得掌握在咱家手中的?就是各大家愿意,陛下恐怕也是不乐意的,若是建东为县,咱家只要掌握了主要的几个职位即可;若建东为一州,咱家只要掌握了一州中大权;若建东是一道,咱家只要掌握道上的大权。除了建东县不能放外,其他的县,随其他家去争便是了。”王冼乐了,林老太爷对他自己漠不关心,但一牵涉到了子孙辈,心又乱了。

王冼的意思林老太爷也听出来了,那就是把建东这块蛋糕做大来,让各大家都有机会去分一杯羹,如此一来,建东最后设道就基本没有任何的阻力,而且林荃淼以后争道总管的位置,反对声音也不会太过于强烈,不管怎么说,王况已经得很仁义了,分了蛋糕,那么最大的一块,难道不该自己得?

“八年时间,三郎,你也早该入仕了,那二郎对你的安排呢?”林老太爷突然意识到,说了半天,王冼还没谈到王况对他自己的安排,按说王冼是王况最疼爱的弟弟,不可能安排了林荃淼不安排他的。

“二哥说,让冼自己决定自己的路,他不干涉。”王冼抿了抿嘴,“冼觉得,若是咱家将建东握在手中,则势必要有人在朝中为质,而且,恐怕二哥到时候也得迁到长安去,在皇帝眼皮底下住着,不然,这后果就大了。二哥不愿意做事,他只愿意动这里”王冼抬起手来,指了指脑袋。

“既然如此,则冼就得担负起做一棵大树,能抗住风雨的一棵大树,让二哥,让咱家的人都能安安心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王冼眯着眼,望着前方,尽管是坐在书房内,林老太爷总觉得,王冼这一眼,望到了千里之外。

王冼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他要在长安,作为王家,林家在朝中的一个人质,而且这个人质不能太弱,必须得能吸引住所有针对以王家为中心的大联盟的火力,换言之,王冼,想帮王况抗起今后随着建东日益的壮大而逐渐强烈起来的反对声音。

“这孩子。”林老太爷也说不出话来了。他已经看了出来,别看王冼才刚满十五岁,但在人情世故上可比林荃淼强过许多,林荃淼在王冼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是魂魂噩噩的沉迷于建安才子的名声中,整天只知道和一帮sāo客学子吟诗作对,于人情世故上是一窍不通,只是后来碰到了王况,被王况的美食所吸引,在王况的影响下,才慢慢的圆滑了起来。

至于林明,更不用说,三十好几的人了,才从主簿上升到县令,还是因为和黄良站在了一条船上得到的机会,后来又得王况的帮助才有今天。可以说,林家的精英只有这父子俩,可这父子俩的才智和能力,远不够担负起王冼所说的做一棵遮风挡雨的大树。

至于孙家更不用提,黄家呢?黄良年事已高,他那唯一在仕途的儿子,也算是个平庸之辈,担负不起这个责任。

自然现在的王冼,还只是一棵小树苗,他还需要依靠王况,依靠黄良等人的扶持,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