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顿了顿道:“况且你忘了我们是来干什么的了吗?陇右战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时岂是计较私人利益之时?至于他要偷听就且随他,我们又未谈及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还怕人嚼舌根吗?”
宋浑眸子中的目光越收越厉,紧紧朝西北望去。
长安已经出现了饥民抢米的暴…乱,圣人忧心如焚,这场河湟会战是无论如何不能拖下去了。
注1:宋浑,唐代大臣。邢州南和(今属河北)人。唐代名相宋璟第四子。与李林甫善,由其荐为谏议大夫。后坐赃事,流配岭南,赦还后,再为非法,又遭放逐。代宗时拜太子右谕德,未之任,卒于江岭。
注2:驿站: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隋唐二朝,驿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此时的驿站制度已基本完善。主要分为水驿,陆驿。全国有水驿260个,驿1297个。各道陆驿分为六等:第一等驿配驿夫20人,二等驿配驿夫15人,三等以下递减,最后一等第六等驿为驿夫二至三人。水驿则根据驿务繁闲,也分为三等:事繁水驿配驿夫12人,事闲配驿夫九人,更闲水驿配备驿夫六人。
注3:善信:为道教对普通俗人称呼。施主:同佛教引用,主要针对有过施舍的俗人。
第四十三章 壮士(六)
鄯州,陇右节度府。
此刻,陇右节度使,河湟会战总统帅哥舒翰忧心如焚,急的在厅内来回踱步。朔方、河西、安西、的军队都已分调至陇右,此刻便在鄯州城外的军营驻扎。
河湟战区整整驻扎了十五万大军,看似威风八面可其中的苦楚只有哥舒翰自己知道。陇右原本配备兵力是七万余人,粮草供给皆是按照此数目由户部调拨。这突然多出了七万余人,可是多了七万多张嘴啊。虽然陇右土地广阔开垦有军田,但对大军来说也是杯水车薪。粮草未动,兵马先行,从四月起朝廷就陆续调拨粮食、军械运往陇右。可是即便如此,士兵的口粮还是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算上去月调拨的二十万石粮食,满打满算军中储粮食只有二十五万石。现在每天大军就会消耗三千石粮食,照这么下去,若朝廷再不拨粮,到不了七月就得断粮!(注1)一想到断粮,哥舒翰就觉得背后冷汗直流。多年领兵的他自然知道粮草对于士兵的重要性,粮草足则军心安,粮草短则军心散。大伙吃不饱饭,谁还会去给你卖命打战,若是处理不当说不准还会激起士兵哗变。
想到此处,哥舒翰一阵头痛。他轻锤了锤额头,瘫坐到胡床上合上双眼想着对策。
“大帅,大帅,府门外有长安来的特使!”
高适清了清嗓子,迈步进入了内室。
哥舒翰登时睁开双眼,坐直身子道:“特使?可是中使?”
高适摇了摇头道:“不是中使,看袍服应该是个品级的文官。”
哥舒翰长舒了一口气。只要不是宦官就好,他哥舒翰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和宦官打交道。这些人身体不全,乃至心里阴暗偏激,常常看谁都不顺眼。除却极少数的人,大部分宦官文化水平低下,更不要提军事常识了。偏偏他们还爱指点军情,就拿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来说吧,若不是监军边令诚执意急行军与小勃律守军决战,此刻这颗葱岭明珠已画在了大唐的疆域舆图上。(注2)“请特使在外厅稍后,我更换下衣物便速速来迎。”
哥舒翰叹了口气,该来的还是来了。
“特使大人久等了,失敬,失敬!”
一进厅堂,哥舒翰便疾步上前紧紧抓住宋浑的臂膀,唏嘘感慨道。
宋浑也不为恼笑了笑道:“我等久一点倒是没什么关系,毕竟哥舒翰大帅军务繁忙。只是,宋某人是奉了圣命的,若是辜负了皇恩就是万死难辞其咎了。”
哥舒翰对宋浑变着法骂人的做法很是不满,却是不敢表露出来分毫。
他哈哈笑道:“我哥舒翰即便怠慢了谁又何尝敢怠慢特使?圣上对哥舒有恩,哥舒唯有收取大非川、九曲以报陛下!”
宋浑从袖中抽出一卷黄绢展开,面容严肃道:“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接旨!”
哥舒翰愣了一下,连忙跪倒在地道:“臣哥舒翰接旨。”
“近以吐蕃常恃其遐阻,屡扰疆场,肆行凶虐,种类乖离。爰命将士,申兹吊伐,有征无战,所向摧殄。渠魁窜迹,自贻灭亡,朝威远畅,边诞靖谧。朕君临寰宇,志在和待万民乃受其求和。而吐蕃狼子野心,曾不感恩,遽怀贰志。种落之内,人畜怨愤。遂创大义,即加剿绝。西陲蛮夷动触干戈,各行所欲。朕忧劳兆庶,无隔夷夏,乃眷西顾,良用矜惕。若不星言拯救,便恐涂炭未已。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等,咸才兼文武,寄深内外。必能宣风阃外,克定遐方。可量其事机,绥抚经略,分遣使人,明加晓谕。如有不遵明旨,敢兴异志,即合精锐。随便翦扑,尽威怀之道,称朕意焉。”
哥舒翰听得冷汗直流,前些时日他才向圣上密奏加拨军粮,但这份圣旨却没有丝毫提到粮草。圣人又在诏书中严令他即加剿绝,看来他老人家是不想拖也拖不起了。
哥舒翰心中暗叹一声,叩头道:“臣哥舒翰谨遵陛下圣意。”
说完起身双手接过圣旨,恭恭敬敬的交给一旁的高适。
“哥舒大帅还真是威风八面啊,接听圣旨就连香案都懒得摆。”
宋浑平白受了冷落,自是处处计较。
哥舒翰陪着笑脸道:“特使这说的是哪里话,事出突然,我还没有准备好,您就开始宣旨了。不说了,今夜,我当为特使接风洗尘!”
圣旨中的辞令都是些老套的论调,没有什么实际参考价值,而传旨特使的话才是哥舒翰想要探听到的。所以无论如何,他要尽力讨好眼前这位宋特使。
“不知陛下可有密令要告知于某?”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见哥舒翰态度摆的如此低微,宋浑清了清嗓子道:“陛下叫我传话给你,军粮允许陇右自行募集,务必在七月之前拿下石堡城,否则王忠嗣就是你的下场!”
哥舒翰身子猛地一颤,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已破灭。什么叫准许陇右自行募集军粮,若是还能收上一斛米他还至于厚着脸皮连番催促户部拨粮吗?(注3)“特使大人,朝廷就不能在拨下十万石粮食吗,即便五万石也能应应急。”
“哥舒将军,非是宋某矫情,但我也要忍不住替圣上抱一句不平。”
宋浑朝长安方向抱了抱拳道:“太仓的储粮已见了底,京师一斗米的价钱已经涨到了一百五十文,朝廷已经是勒紧裤腰带支持陇右战场,就请哥舒将军不要再拖延战事了!”
注1:在唐朝,一石约合106市斤。粗略按一百斤合一石算,15万人日耗30万斤,相当于三千担。支持十五万大军一个半月的口粮相当于十五万石。当然,还有骑兵马匹的消耗。战马主食依然是粮食,辅之以少量草料。每匹马耗粮相当于10个士兵。这么算下来,二十五万石粮食要支持一个半月确实很难。
注2: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都城孽多城(今吉尔吉特)唐朝时是葱岭上有两个较大的国家之一,原为唐属国,是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交通要道。
注3:斛为唐朝以前民间对石的俗称。旧时,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一斛。一斛即一石。《新唐书·食货志二》记载:“时岁敛钱二千五十万缗,米四百万斛。”
全国米粮才四百万石,一下拨给哥舒翰二十万石真的是不少了。
第四十四章 扬旌(一)
将特使张浑一行人安置妥当后,哥舒翰便径直回到了府邸内厅。大马金刀的横坐在胡床上,他心中怒气难消,拧作一团的眉头上一时飘着一抹深深的黑线。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哥舒翰愤恨的将一只玉杯掷了出去,只听一声脆响,玲珑巧物顷刻间便化为一抔碎片。
他哥舒翰不是不通情理之辈,只是朝廷一味用强逼他决战,却没有将可能的后果考虑进去。行军打仗讲究步步为营,最忌贪功冒进。河湟之战是关乎两国国运的大战,每一处隘口的争夺都关乎到战争胜败岂能不添上百倍小心?茫茫赤岭,唯有夺下了石堡城才能进而翻越赤岭,进而夺取大非川、九曲。可这石堡城建在悬崖险峰之上,高耸入云,易守难攻岂是轻而易举就能夺下的?
若没有充足的粮草储备,合理的兵力调度即便十五万大军围在石堡城下,也只有干瞪眼的份!
“大帅,可否听高某人一言?”
高适忖度了片刻,沉声道。
“达夫,你说!”
哥舒翰心中郁结,连带着语气也带了些火药味。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