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囊欢魏推椒⒄故逼冢恢劣诤笳撸彀司畔衷谝餐蝗保酥罢蕉分惺战衫吹那坪臀镒剩蓝钩浞址⒒悠浯┰秸叩南忍煊攀疲崆啊胺⒚鳌绷艘恍┯凶啪薮笄痹谑谐〖壑怠⑺涨衷谟钟刑跫蟹⒑蜕男律唐罚渲凶钍芎蓝厥拥南钅磕诩负趺坎拷执┰叫∷道锒疾换崧┑舻那嗝顾亓恕!!!!!�
  由于胡卫东定准了研究方向,纵然苏区并没有专业的药物化学家,李寿恒等客串的化工专家还是很快就试验摸索出了青霉素分离提纯和盐化干燥(即现在常用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粉针剂,天然状态的青霉素极易分解失效,而其钠盐与钾盐只要保持干燥,化学xìng质要稳定得多。)的方法,而此时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仍对如何分离提纯一筹莫展,而与弗莱明落后的菌株自然选择法相比,胡卫东让生物学家贝时璋采用的紫外线诱变选育法其效率无疑要高了千百倍,而且原初菌种的选择也是直接从瓜类表皮上的点青霉菌株开始筛选,少走了很多弯路,研究效率自然不可同rì而语。
  另外,由于胡卫东对青霉素的药理学特征十分熟悉,动物实验等一系列的测试全都跳过不做,直接就用于临床,这无疑又节约了大把时间,反正那些数据弗莱明都在做,有机会将其买来就行了,而在国内频繁使用、获得了大量的临床数据之后,即便少了动物实验这一环节,青霉素进入国际市场也不会有什么阻力。
  不过,青霉素固然是绝对的暴利商品,但如果技术泄密的话,哪怕只有一次,都会损失至少十亿美元的长期利润,这超过了中国内地所有政权三年的财政总收入。为了预防这一不测,胡卫东制定了极为苛刻的保密条例,一旦违犯,轻则受到监视、重则失去zì yóu乃至枪毙,不管有意无意,即使是那些科学家也不例外。胡卫东的这一极端做法虽然令不少专家暗中骂他“酷吏”,但对于中国人保密意识极差的严重痼疾,或许还非得这么做才行。后来中国一些更加重大的科研项目保密工作一直做得极好,历史上景泰蓝工艺外泄之类的遗憾也得以避免,不能不说是胡卫东这番“辣手”的功劳。。。。。。
  发现保密条例收效良好后,胡卫东就决定不为青霉素生产工艺与菌株选育方法等等申请专利了,而像传说中的可口可乐配方一样予以严格保密,要知道即使在号称最重视知识产权的美国,专利法也一样是可以钻空子的,特别是专利持有者是小公司、外国人,而盗用者是美国大财团的情况下。而青霉素的利润实在太大,胡卫东自然不敢冒哪怕一点可以不冒的风险,但碱xìng电池、圆珠笔之类容易仿制的商品,胡卫东还是决定将来要出国申请专利,既然保密也没用,胡卫东就只能寄希望于西方国家真的尊重知识产权了,再不济多少总能讨回一点钱吧?总比白白被人山寨,一点好处都没捞回来的好。。。。。。
  除了历史上二战后期的第一暴利商品青霉素(军火总利润肯定更大,但种类也多,单独一个品种拿出来应该没哪一样能与青霉素相比。),胡卫东选择的其他商品潜在利润也都大得吓人,即使是圆珠笔这种小玩意,想想后世那恐怖的用量,积少成多之下也很可观,再加上之前、特别是在杭州获得的巨量缴获,而豫西地盘又不太大,胡卫东现在完全可以自信地说一句“咱们不差钱”。。。。。。
  胡卫东现在有强大的军队、也有充足的财力,想将豫西这块不算很大的地盘治理好,只需要再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足够数量的合格地方干部。如果是一般的根据地,基本只有农业经济,那么情况还好,即使能力平平,只要听话肯干、清廉公正,当个乡村一级、乃至县级领导都是没问题的,但胡卫东打算将豫西苏区建设成一个新兴的工业区,这对干部的要求可就高多了,甚至那些在城市搞工人运动出身的干部也未必能够胜任。管理城市本身就要比农村复杂得多,何况在胡卫东的规划中,未来五年里豫西苏区将有上百万的农民转为产业工人,同时有选择地吸纳外来移民,这种人口比例的剧烈变化就进一步增大了管理的难度。
  到35年底的时候,新生的豫西苏区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基本控制住了境内的匪患,虽然仍有万余残匪躲进深山或是逃到白区图谋东山再起,但已经难以再对豫西的生产建设造成太大威胁了,苏区的工业化进程也从此开始迅速加快。而更令胡卫东高兴的是,苏区西南部的卢氏县本来还未被发现的铀矿、镉矿与绿柱石矿(即绿宝石,由于是提炼铍的主要矿种而具有极大的工业价值,加之本身又是珍贵的宝石,价格十分昂贵。)均被他特别培训出的稀散矿产勘探人员在其记忆中的位置找到,这就为将来中国的核工业奠定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即核燃料铀、吸收中子的镉和反shè中子的铍,再加上来源广泛的中子减速剂(高纯度石墨、重水等等。),就可以构成一座核反应堆的基本模型。
  但中国的铀矿品位普遍极低,加之提炼条件较差,胡卫东又对污染防范过严(占用了本就有限的人才、增加了cāo作步骤,也分走了相当一部分预算。),生产效率低得可怜,照这个速度即使到45年也未必能够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来,胡卫东由此进一步坚定了要出国一趟的决心,“还是国外的铀矿好,品位比咱们的高几百倍(最高的达到40%,而中国铀矿的平均品位是万分之几。。。。。。),而且现在核物理还处于实验室阶段,矿石应该不贵,另外现成的镉锭应该也可以直接在国外买到,就算贵一些也能节约很多时间,还有石墨与重水的提纯最好也要从国外引进设备,想要从无到有自己搞起来,真心不容易。。。。。。”
  对于核工业的相关研究,胡卫东目前还是以铀的jīng炼为重点,若是上面问起,他可以解释为是为了研制一种超强的穿甲弹(即贫铀穿甲弹),等到国外发现了铀235的自分裂现象后,胡卫东再顺理成章地开启核能研究,要比现在突兀地提出核武器概念更符合胡卫东弹药专家的定位,也令他免于“多智类妖”之嫌。


第六十八章 洛阳起义

  就在胡卫东为豫西苏区的建设殚jīng竭虑的时候,陕北的伟人正准备进行东征以打开抗rì的通道,即便不成也可以藉此扩红筹款,改善陕北根据地目前极其窘迫的财政状况。由于豫西苏区现在就在山西南边,太祖自然不会放过红八军团这支强大的援军,当即电令胡卫东派兵配合。胡卫东接到电报后不敢怠慢,连忙传令红十五军主力部队准备北渡黄河,进攻阎锡山的大本营山西。
  胡卫东从电报中得知,可能是由于提前出现的“即俘即补”、“诉苦三查”等转化战俘与增强凝聚力的绝招,现在的红一方面军远比历史上同时期要强大得多,兵力多达5万余人,装备也要jīng良不少。原来,长征期间历次战役转化过来的“解放战士”就有上万人,抵达陕北后又碰上了战斗力一塌糊涂、装备却相当不错的东北军,连续歼灭其好几万人,从而大幅度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必须说明的是,历史上红军也先后干掉过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不少部队,但后来出于统战目的将大部分俘虏和缴获的装备都送了回去,所以红军的实力并没增强多少,但这个时空由于战俘转化效率变得奇高,红军自然就不舍得将其大部放回了,仅仅释放了一些军官而已,再加上根据地所招的新兵,zhōng yāng红军猛增到5万多人就不足为奇了。。。。。。
  也正因为一方面军的整体实力大增,历史上不过1万3千多人的东征红军在这个时空却变成了一支3万多人的强大部队,这下阎锡山可有得头痛了,要知道即使是历史上那支东征的红军也一样逼得他向老蒋求援,何况山西南边现在还有胡卫东的十几万jīng兵虎视眈眈呢?而且现在河南糜烂,又有大别山根据地横在中间,zhōng yāng军难以通过,历史上陕南与川北的数十万zhōng yāng军大部队也没了(由于红八军团的横空出世,这些**部队都先后被调到南方“剿匪”去了,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被歼灭。),因此红军一旦进攻山西,在不短的一段时间内,阎锡山都别想指望老蒋的援军可以赶到。。。。。。
  当然,考虑到阎锡山在山西深厚的根基,即使红军有二十万jīng锐,想将他一口气赶出山西也是不可能的,但在山西站住脚却是不难,运气好的话还能拿下几个城市发点洋财,而阎锡山这些年攒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