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东坡这哥们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耳听得谯楼三鼓,新郎构思不就,愈加慌迫。大舅哥苏东坡于对面楼上望见秦少游在庭中团团而步,口里只管吟哦“闭门推出窗前月”七字,并且不住比划推窗之势,突对少游――更可能是对小妹起恻隐之心,便取一小石子投向了院中的鱼缸。

鱼缸水面之天光月影,纷纷淆乱,新郎顿时醒悟,遂援笔作对:“投石冲开水底天。”

就此苏小妹与秦少游终于都皆大欢喜,屋里屋外一对鸳鸯总算游嬉在了一张床上。

还是有点可惜:苏东坡没有这么个妹妹,东坡与弟弟苏辙的来往书信现存数百封,都没有提到过有一个妹妹,所有的史料、宋人笔记也没有提到过秦少游和苏东坡有这么层当紧的亲戚关系。

秦观初见到苏东坡时已经结婚了,夫人叫徐文美,与老苏家不相干;那时的苏东坡唯有一个一奶同胞,那就是他的弟弟苏辙。

不过这也不妨碍人们继续演绎苏小妹的故事,尤其是与苏东坡兄妹斗嘴的轶事更多。

例如说苏东坡曾调侃妹妹的额头稍突,口念:“未进门前三五步,额头已到大堂前。”

妹妹也则以牙还牙,当场续句回敬:“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尚未到腮边。”

这里苏东坡成了央视那个贫嘴高手李咏的长相了。

哥哥还不算完,抓住妹妹眼窝深这个特征,继续写道:“几次拭泪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妹妹则马上嘲笑哥哥的胡子遮住了嘴,回敬苏胡子:“几回口角无觅处,忽听毛里有声传。”

哥哥苏东坡曾出过一个由词牌组成的上联难为苏小妹:“水仙子持碧玉簮,风前吹出声声慢。”

小妹初苦思无对,恰巧月光下小丫环端来酒菜,苏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了下句:“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行来步步娇。”

故事虽然绝对属杜撰,但对联相当巧妙,上下联嵌进词牌六个:水仙子、碧玉簮、声声慢、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

据传,这苏小妹与大和尚佛印也曾有过招:佛印和尚来苏家作客,与东坡酒后谈经论道,被躲在屏风后的苏小妹听到了这大和尚的信口胡侃。她感到这个和尚在借酒劲说大话,自己是个应该信佛的和尚,却往嘴里塞鱼肉,灌烧酒,这哪里是在敬佛?

教训一下这个“非正规”和尚!于是便走到酒桌写了个上联:“人曾为僧、人弗能成佛”

苏小妹是在讥笑大和尚,口嚼酒肉念弥陀,虽然落发为僧,但心不诚岂能成佛?

胸藏翰墨的佛印大和尚是何等人?立即续联回敬小妹:“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只是在讥讽女流终是奴婢。

胡扯的东西难以作数,前面提到过的:朝云调侃佛印“水浸光葫芦”那件轶事,有些版本就是把女主角朝云换成了苏小妹。

其实人们凭空造出来的这个苏小妹,身上有许多专门使人羡慕的特点,其中就有朝云的影子,又有些苏东坡自己的风采,让人们喜爱的苏东坡有一个美丽、智慧而风趣的小妹妹,大概是人们内心的愿望,大家一般宁愿忽略历史真实也愿意保留自己乐趣的来源。

这个虚幻的苏小妹老孙就不多谈了,轶闻趣事更多的佛印却是个史有所载的大和尚,而且与苏东坡之间的趣事大多见于宋代文人的白纸黑字,不过要说明一点:就是史书记载的白纸黑字我们后代人也难说里面掺了多少水分,更不用说那些私人凭自己兴趣留下的笔记了。

可以肯定一点:大和尚今天如此出名无疑是沾了苏东坡的光,人们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是在把他做为了苏东坡的陪衬,不管两人斗嘴的胜负如何,其实真正的主角还是苏东坡。

五十三、一对冤家两挚友

苏东坡与大和尚佛印之间的轶事实在太多了,如果全部罗列出来,绝对能单独成书,老孙只有拣一些大家可能都知道的事情说了,怎么?都知道的还用你说?对!写历史文章就是如此:史书中从未所载的事件绝对没有!

写文章的选材权属作者,但却没有杜撰的权力,大小事必须有出处,大家等着看的其实不过是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出这些事情而已,一大厚本书里能寻找出来一两个作者自己的新颖观点,那就是读者的运气了。

当然,丰富人们的历史知识是通俗历史读物的最大作用,如果不在里面加些佐料,谁能有耐心与兴趣研读枯燥的史书原文?所以谈些轶事趣闻也是在情理之中,说明出处不就是了?能帮助不愿意啃古籍的朋友分辨出那些事情不可信,也算积了点功德。

但是,侃史如果漏下了大路货,却是万万不能的!大家宁可重复了解自己知道的事情,也不能饶恕作者疏忽读者早就听说过的东西。事情就是这么怪:看历史读物的很少“喜新厌旧”的,大家反而更爱好关注炒滥的旧闻。

介绍轶闻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必那么认真的分辨真假,更没有必要注明什么确凿的出处,佛印与东坡的嘴官司很多就难辨真假,出处更是五花八门。

但流传最广的无疑应该是一句话: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据说苏东坡在黄州时有一天突发诗兴,做了一首赞佛的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苏东坡反覆吟哦自己的新作,觉得非常满意!此诗貌似赞佛,隐隐有自己傲然政治风雨,不屑人生伏荡的意味。

东坡这时想,身为专业研究佛理的好友佛印和尚如果看到这首诗,也一定口服心服自己这个业余礼佛人,便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用信封封好,叫人送过长江南岸,去征求佛印禅师的意见。

大和尚佛印拆信一看,是首具有偈语意味的绝句,不发一声,提笔在诗笺的下端,批上“放屁”两个大字,交给佣人带回黄州。

其实东坡这首诗写的还算过得去,把佛比喻为“天中天”还是首创,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更为天所尊敬,所以被称为“天中天”,颇有新意。

“毫光照大千”,则是说佛的慈悲光芒,遍照大千世界。

“八风吹不动”,一语双关,既有岿然自然界八面风雨之表象,又有佛家所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俗风的禅意,这“八风”是人生必然经历的炼狱,有谁能无视:称颂赞美、讥嘲诋毁、名誉利禄、苦乐享受?这个人则必然成佛了。

唯有佛,方能不被“八风”所动,“端坐紫金莲”! 一派莲花台上的无上庄严之宝像。

佛难道就不喜欢信徒们拍马?不然要这些僧俗大众成天嘟囔“阿弥陀佛”干吗?可是,佛印这位佛家弟子却给这首佛的颂歌――说是马屁诗也贴题――手批“放屁”二字――佛可忍,俗不可忍!

苏东坡本来以此诗喻己超然境界:佛在心中,咱已非俗客,已达到了心能转物而不为物转的地步。

看到佛印批语,东坡不由恼火:“岂有此理?”

再仔细地推敲自己的诗,却也找不出新作明显的毛病;东坡决定亲自过江去跟这不讲理的和尚评理。

苏东坡赶上了庐山,气呼呼地要找和尚算帐,哪知佛印早已吩咐知客僧:“今天不见客。



苏东坡与大和尚何等关系?怎会理睬这“不见客”的推辞?不管三七二十一,强行闯关直奔到佛印的方丈办公室,正要举手敲门,忽然发现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上面端正地写着:“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顿时警觉,心中暗叹:“被这秃驴算计了!”

佛印的言外之意昭然:“你赋诗说:自己能够不为称、讥、毁、誉的各种境界所动,为什么竟被那区区“放屁”两个字,激的过江来和我评理呢?”

苏东坡坦然回家,再修佛功。

人们大都评述这时的苏东坡还没修炼到家,自持力与常人无异,研究佛学,重理论而轻实践,是不行的。

其实换位思考:那佛印何尝不是更加修为尚浅?你一个出家的世外高僧与一个俗家争得什么高下长短?看来还是五内未净!

大和尚争胜之心不仅于此:一天傍晚,东坡与佛印泛舟长江。时值深秋,金风飒飒,水波粼粼,大江两岸,景色迷人,这一僧一俗把风饮酒于波涛之间,心中甚是畅快。

佛印向东坡索句。苏东坡向岸上看了看,用手一指,笑而无语。佛印举目,只见岸上有条大黃狗正狼吞虎咽地啃吃骨头。

佛印稍一寻思,明白了苏东坡在开和尚的玩笑,就呵呵一笑,把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折扇抛入水中。

两人心照不宣,抚掌大笑,大家看来都明白:又斗了个平手。原来两人是作了一副双关拟音哑联。

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