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横扫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书上的记载来看,木牛是相当于发动机的设备,流马只是个装载东西的设备,相当于汽车的车厢。

从木牛的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机构,里面可能加有飞轮机构。从他的运行来讲,里面采用的有齿轮机构,曲柄连杆机构。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马的结构,其实是一辆板车,只不过改变了它的重心和轴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车用起来省力一些。

木牛有四足,其实是轮子,古代,没有专业的机械术语,所以有些零部件的表达,和现的会不一样。

有猜测木牛是用脚走路的,可是这要用液压机构,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用手来摇,也不可能。因为这样用的机构太多,有些机构,当时还没有发明。

关于扭转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简单,里面有防反转的棘轮机构。

1700多年前,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可是,木牛流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呢?千百年来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争论不休。

查考史书,《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上述记载明确指出,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亮的发明,而且木牛流马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工具,从木牛流马使用的时间顺序来看,先有木牛,后有流马,流马是木牛的改进版。

给《三国志》作注的南北朝时期的裴松之,注引用了现已经失传的《诸葛亮集》有关木牛流马的一段记载,对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绘,对流马的部分尺寸作了记载,但是因为没有任何实物与图形存留后世,使得后人对木牛流马的认识始终是凤毛麟角、云山雾罩。

诸葛亮造出木牛流马200年后,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天才祖冲之据说造出了木牛流马。《南齐书?祖冲之传》说:“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同样也没有留下任何详细的资料。

但是关于祖冲之造出木牛流马的记载为自动机械的观点提供了佐证,这是关于木牛流马的一个主要观点,认为三国时利用齿轮制作机械已为常见,后世所推崇的木牛流马,应该是一种运用齿轮原理制作的自动机械。

陕西省汉市勉县的黄沙镇,史料记载这里是诸葛亮当年造木牛流马的地方。据考证,诸葛亮当年8年北伐,木牛流马总共用过3次,木牛流马就是从这里出发,走过250公里的栈道,到达前线祁山五丈原。

有个当地的老人曾经描绘了传说的木牛流马:“木头做的马头,再有其他零星的小块组成马身子,再组上马腿,肚子间安上齿轮,木马后边有一个扳手,操作时一压走一步,再一压走一步。”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木牛流马是有齿轮的,而且似乎也运用了杠杆原理。

木牛流马究竟是带轮子的还是四条腿的呢?北宋的陈师道有下面一段字记载:“蜀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

宋代高承写的《事物纪原》也有记载:“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

清代满族水利专家麟庆也把当时水利工程使用的土车说是陈师道记载的木牛流马:“土车,独轮料土,兼载稗编。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今之土车独推,犹存储葛遗制。”

木牛是有前辕的独轮车,流马是没有前辕的独推小车,这也是一种关于木牛流马的主要观点。但是即使是宋代的记载,也离三国时期有了1000多年,这种观点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褒河谷口,这里是褒斜栈道的起点,位于汉市北20公里,1700多年前,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从这里起程把粮草运往前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古代的栈道非常平缓,并不陡峻。原来古代人开通褒斜栈道是非常聪明的,他们选择了秦岭山缓的一条道路,不知不觉就上了山,然后不费劲就下去了。

这样的道路上四条腿的机械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轮子的效率高,所以当时的木牛流马不太可能是四条腿的行走机械,而四轮车的可能性小,因为四轮车作为转向控制是难的,就是平地上,四轮车的转弯都不是很灵便的,所以放到那个特殊的条件下可能性小。

从栈道情况分析,似乎只有独轮车才有可能是历史上的木牛流马。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木牛流马是独轮车的话,记载,木牛是一脚四足,这个四足独轮车里面怎么体现呢?还有就是一些部件的名称包括暗藏的机关如何解释呢?

近旅澳学者康弘对木牛流马提出了一种的解释。认为:木牛流马是齿轮组传动的绞盘道系统。云贵川的深山里,同类系统还被使用着。

古籍记载:“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人行尺,牛行四步。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根究这种描写,传统观点认为:木牛流马应为一种木制牛马状运输工具。一天可以走二十里,由于两千年前的科技水平不可能制造出这种水平的运输工具,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这只是一种传说。

之所以出现这种误判,是因为对日行二十里的主体是人还是木牛的误解。将:“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连贯起来理解就可以清楚“日行二十里”的是人………推绞盘的人,木牛根本没有走。

的研究首先提出质疑:木牛流马如此好用,它们就应该被大力推广并流传。但木牛流马不仅没有被大众普及,就连诸葛亮当时也并不经常的所有的地方都使用木牛流马。这说明木牛流马的使用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分析诸葛亮使用木牛流马的情况,可以初步断定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地域环境上。

蜀汉位于今四川,道路崎岖,多为盘山道,直线距离并不远的山与山之间走盘山道即远且难,而架设绞盘和道无疑是一种快捷便利的好办法。现四川,云南的山区道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山民出山,赶集还要靠它。其它地区绞盘道不能广泛使用,因此木牛流马没有得到普及。

诸葛亮出祁山之前,曾南征孟获,对于广泛应用于云贵高原的道应有所闻。按照它们的功能看,木牛流马应为具有可变速的伞齿轮组或蜗杆、涡轮传动的绞盘和道。绞盘需稳固。故而制成牛形,以示其坚。道上的挂斗需轻便快捷,故而制成马型,以示其捷。也有可能木牛为重型运输机械,既绞盘加道,流马为轻型运输机械,既单纯的道。

此类结构只适于交通不便的山区,不适合于平原地区运输,所以不能普遍推广。

《三国演义》上的木牛流马一直是一个迷,也让无数人为之痴迷。当时的生产条件简单,远不及现代,但是“木牛流马”的构造看起来简单易行,也符合当时的情况。如果当时把“木牛流马”写的神乎其神,也许我们很早就会把它当成神话的东西而弃之不顾了,但是就因为书上写的符合当时的情况,所以我们就不能不怀疑当时可能真的有木牛流马的问世。可是时代的久远和小说的戏剧性让我们又有些一筹莫展。

“木牛流马”如果真的象书所描述那样可以不吃不喝还能走,这显然是不符合现科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的。因为如果“木牛流马”要行走,必定会消耗能量,当时肯定没什么石油、天然气之类的能源物质,它又不吃不喝,它从那里得到能量?

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要造出象小说里描述的那种木牛流马来,就必须抛弃现的“能量守恒”定律。同样,要造出“木牛流马”也必定会打破影响我们数代的“能量守恒”定律,必定是一个另世界瞩目的事迹。历史上有无数个迷团需要我们去解决,这可能只是一个虚构的物品,但是迷团未揭开之前,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存。

木牛流马制造者是谁?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有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描述:忽一日,长史杨仪入告曰:“即今粮米皆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运谋多时也。前者所积木料,并西川收买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昼夜转运不绝也。”众皆惊曰:“自古及今,未闻有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