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明军势如破竹的进攻,坐镇怀庆的多尔衮起初也大大地吃了一惊。清军事先并未料到孙露的进攻会如此的快速、坚决。明军更是在渡河后毫不犹豫地直接实施战役追击,力图将突破转变为突进。不过多尔衮终究是多尔衮,老谋深算的他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并分析出了对手与自身的弱点本质,力求扬长避短。经过先前的分析多尔衮同他的幕僚们清楚的知道,清军即使能在数量上超过明军,可在质量上也远不是对方的对手。而明军的隐在威胁则是来自于其背后的朝堂以及过快的进军速度。多尔衮和孙露本人一样,都清楚此次的北伐之战不单单只是沙场上的争夺,其更是朝堂之争的延伸。政局或许能左右战局,同样的战局亦能左右政局。因此审时夺度的多尔衮最后决定,不与孙露的主力正面过招,也不理会山西、山海关等地的求救。而是主动退出怀庆府,将战线收缩至卫辉、大名两府巩固防线招兵买马。另派出八旗精锐骑兵偷袭明军的辎重补给,滋扰孙露的后路。
而事实也正如多尔衮所分析的那样,由于孙露的主力一路追击未曾休整,导致补给线拉得过长后路空虚。这无疑给八旗骑兵长途奔袭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连续数次成功打击明军补给线后。多尔衮竟也大胆地亲自率军调头迂回突袭陈桥,企图切断孙露的后路。
多尔衮这招无疑正打在了孙露的痛处。虽然意识到了自己目前所处位置的尴尬,但孙露也不愿意就此放弃已经到手的战略主动权,跟着多尔衮的拍子跳舞。十二月十六日,孙露举全军之力不顾陈桥之围,转而全力围攻卫辉府,以求围魏救赵逼多尔衮放弃陈桥。但多尔衮同样也不为所动。全然不顾卫辉之围的他依旧率军猛攻陈桥。并命令山东的承泽郡王硕塞放弃山东部分要塞转而与其会师,大有渡黄河南下围攻开封之意。
多尔衮的这一疯狂举动无疑打乱了孙露事先的种种部署。无论多尔衮是否真的会渡黄河围攻,孙露都不可能对其置之不理。因此在获悉多尔衮与硕塞部准备会师的消息后,孙露决定留下张家玉部继续围攻卫辉要塞。自己则亲率近卫师,昼夜兼程回援陈桥,企图赶在多尔衮与硕塞会合之前隔开这两支部队。这是个极为冒险的决定,毫无疑问孙露带去的兵力实在是太弱了。虽然她希望以雷霆般的速度和奇袭的心理震撼力来取胜。可以步兵和炮兵为主的明军在缺乏舰队的支援的情况下是跑不过清军的。虽然近卫军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孙露的远程奔袭最终还是晚了一天,未能阻止多尔衮和硕塞两军在陈桥的会师。而此时的孙露身边仅1万3千余人。面对多尔衮的6万大军,她不得不退入封丘据险而守,同时传令山东的姚金率第七野战师火速前来支援。
然而面对人数远劣与己的明军,多尔衮这次却显得异常谨慎。清军尽管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但多尔衮仍然担心自己的军队素质不如孙露。因此对战场上一决胜负并没有多大的把握。这次多尔衮只是在城外扎营跟明军对峙,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法。力图通过围困孙露来牵制明军总体的动向,以求扭转清军在中原其他战场的劣势。因此,就算在明第七野战师同孙露会师后,双方依然保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对峙。
这种对峙状态无论是对孙露,还是对多尔衮来说都是异常微妙的。就以陈桥、封丘的范围来说孙露所率明军的战略地位极其不利。而就整个中原的战局来说多尔衮所率清军的战略态势却又是极其恶劣的。孙露和多尔衮就象两个舞者,虽精于舞技,却都不肯随着对方的拍子跳舞。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打乱了双方各自的部署,使得明清之间的战局变得异常扑朔迷离起来。可无论这两个主帅心中做何打算,有一个问题是双方都要面对的。那就是粮食!孙露的近卫师在与第七野战师回合后总兵力达到了3万余人。多尔衮的总兵力也达到了6万之众。然而封丘只是一个巴掌大的小城池,连年的战火使得城池附近的粮草短缺。由此明军和清军将同样面临着补给上的困难。
然而在两军对垒中年轻的孙露似乎更要沉不住气一些。虽说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明军的士气却十分高昂。作为主帅的孙露亦每日出城派兵向多尔衮提出挑战。可老奸巨滑的多尔衮就是坚壁不出。期间孙露曾三次强攻清军营垒,打算冒险重演孟津口之战的一幕。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除了图增一些伤亡外,明军未曾捞到什么好处。至于明军在济南、卫辉、顺德等地展开的要塞攻防战进行得也十分艰难。原本看似纸老虎一般的鲁冀防线似乎到了这一刻才发挥出其狰狞的一面。于是原本一路高歌猛进的明军不得不接受了一个郁闷的春节。
除夕夜,封丘城的大街小巷上灯火通明,似乎要将夜空照成白昼一般。此时此刻站在城楼之上的孙露正看着底下熙熙攘攘的老百姓,同身边的军官们一起迎接隆武六年的到来。就算是在许多年后城中的百姓依然能清晰的记得隆武五年的这个除夕夜。没有烟花、没有充足的食物,有的只是城外数万辫子军。但封丘百姓既没有恐慌,也没有唉声叹气,更没有怨天尤人。相反,他们用各自能找到的任何方式庆祝着这个特殊的春节。因为城中有他们的子弟兵,有他们的首相大人。人们坚信城中驻扎的明军一定能够打败鞑子。只要度过了这年关,来年定是个太平年。
眼看着封丘军民们热情而又期盼的神情,这一刻孙露深切的感受到了自己肩膀上的重担。忍不住在心中暗自感叹无谓的战争持续得实在是太久了,是该结束这乱世的时刻了。可就在此时,忽然一阵寒风掠过城头,打了个寒战的孙露不由竖起了耳朵来。却听她疑惑地问道:“我是不是听错了,怎么好象有笛声传来啊?”
孙露此话一出,在场的众人也好奇地静下心倾听起来。果然,正如孙露所言,风中确实传来一阵阵若隐若现的笛声。却听那笛声时而雄浑壮大,时而纤细优美。引得众人不禁放下了酒杯,纷纷潜心欣赏起来。
“该不会是,楼下乐坊的演奏吧。”一个军官大煞风景的开口道。
“不,不是楼下的丝竹之乐。这应该是从对面大营传来的。”仔细倾听了半晌后,姚金指着对面同样灯火通明的大营肯定道。
“这么一听,笛声好象确实是从对面传来的。真没想到胡虏之中还有如此的玉笛名手。是洪彦演吗?还是随行的其他汉官?”一旁的随军前来的史可法也低下头,一边细听着夜色中流动的笛声,一边认真辨别起来。其他几个文官听罢也跟着一起交头接耳地暗自猜测。但众人似乎都不能肯定那名笛手的身份。因为在明朝技法比他高的人大有人在,可能吹出如此雄壮豁达感觉的却是凤毛麟角。究竟是什么人在这个除夕夜面对即将到来的恶战从容弄笛呢。
“是睿亲王多尔衮。”角落里一直没作声的博洛突然开口解答了众人的疑问。虽然这次博洛所带的教导团也被编入了孙露的直属师。但到目前为止教导团都还没参加过正式战斗。博洛知道以自己的身份前方的战斗多半是轮不到了。而孙露此次带他来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可无论孙露有什么打算。对于博洛本人来说身着明军军装,坐在明军的城头上,倾听自己叔叔的笛声,本来就是一桩诡异的事。
“你是说,着吹笛子的人是多尔衮?”觉得难以置信的姚金惊愕地问道。不止是他就连其他的将官们也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面对众人的质疑博洛却只是满不在乎地点了点头。在得到博洛的证实后,孙露感慨的说道:“真没想到多尔衮还有这一手。即使知道那是敌阵传来的曲子也依然会听得入神。还以为夷狄出身满人都与风雅无缘,结果现在反倒是我像个毫不懂风雅的田夫野人呢。”
孙露半开玩笑的自嘲立刻引来了众人会心的一笑。在同孙露相处久了之后,大多数将领大臣也都摸清了她的脾气。知道他们的首相大人从不会忌讳自己低微的出身。倒是一旁的博洛象是多喝了几杯,有些放肆地反问道:“怎么会呢?首相大人,我们满人可及不上你们汉人狡猾啊。”
面对博洛似是而非的提问,孙露却莞尔一笑道:“缺钱少粮时大肆洗掠我大明的城池,抢劫完后又换一副嘴脸向朝廷企喝。通过这种‘以战求和’的方式逐步扩大自己的地盘。利用反间计除去袁崇焕将军。趁着申甲之变打起‘为尔报君父之仇’的旗号入关。还惹得中原的一群忠臣义士更着后头一起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