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就在日机要瞄准射击的一刹那,令人惊诧的一幕出现了,中国飞机忽然来了一个“巧妙的急转弯”,这一动作从轨迹上看,像一个直“8”字。
立刻,鹰式脱离了96式的射程和火力范围。
百分之一百要完蛋了,可刘粹刚却属于那百分之一百零一。
日军飞行员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在他看来,对手已经是个身上插了箭的兔子,纵使垂死前还能来几个救命动作,相信也蹦跶不了几下。
你来直“8”,我也会,不过依葫芦画瓢而已。
一次,两次,两个空中格斗的高手都用上了全部力量,汗水涔涔而下。
两次直“8”字的单臂大回旋之后,刘粹刚仍然没有能够摆脱追杀,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被其一口吞噬的可能。
这场空中追逐赛,已进入了最紧张的时刻,死神不断鱼跃俯冲,它张开血盆大口,逼视着决斗的双方。
耳边,似乎已经听到牙齿咬啮肉块的声音。
地面上响起了一阵阵惊呼声,那些躲避空袭的人们提前从防空洞里走出,做了“空中大肉搏”的现场观众,在极度惊险的一刻,有的人忍不住用手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他们实在不愿再看到自己的英雄自空而落。
直“8”第三次。
一升一降,一擦一过之间,日军飞行员忽然猛地意识到,原来自己在后,现在却变成了在前。
这只是一个非常短暂的瞬间,电光火石,几乎让人难以察觉。
但已经足够了。
身后的刘粹刚反客为主,一串长射后,96式应声落地。
地面上的人们惊呆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微妙的变化出现在什么时候,只看到日机冒着白烟,撞到地面,然后粉身碎骨。
前后,仅几分钟而已。
一摸案上杯盏,热酒尚温。
本来已经成为别人的猎物,但临时可以自己再造一个伏击圈,反过来将对手装进笼子,这种胆略和技术连日军王牌飞行员也惊羡不已。
可是这样击落96式的场面毕竟少之又少,刘粹刚当时也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升空作战的。
陈纳德看到,许多飞行员战死沙场,优秀者越来越少。
为了留下种子,他不得不采取措施,把他认为最优秀的飞行员都尽可能暂时“雪藏”起来,可是他也知道,这些幸存者就像是室内靶场中不断移动着的靶子,也许这次躲过了死亡的追逐,下一次未必会那么幸运。
在暴风雪中,花朵的凋零,只是早晚而已。
1937年10月27日,刘粹刚在一次迫降时,由于缺乏夜航设备,意外地与地面一座小楼相撞,机毁人亡。
11月21日,高志航在河南周家口机场遭到日军航空队突袭,被炸身亡。
高志航在兰州试飞苏联飞机时,曾让人捎信给空军司令部的同乡:苏联战机速度够快,战胜96式有望,日必败,我必胜,我们不久就可以回东北老家了。
唐人有诗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可是终究,这些东北籍飞行员大多数都没能活着回去,世间之不幸,真非人所能逆转。
悲情还在继续。
12月3日,有“江南大地之钢盔”之称的四川籍飞行员乐以琴升空作战。当时他的鹰式座驾已经破损不堪,只能临时驾驶机场内的最后一架意大利战斗机。
意大利飞机性能很差,转身慢,爬高慢,什么都慢,乐以琴驾着这架破机,犹如戴着枷锁在跳舞。
很快飞机就中了弹,由于打开降落伞较晚,乐以琴坠地牺牲。
至此,中国空军“四大天王”没了三席,站在前沿的优秀飞行员伤亡殆尽。
有一天,宋美龄让陈纳德陪着她一道去迎接归航的飞机。
一共11架,当它们降落时,一架冲出跑道,栽入稻田,一架翻着筋斗,起了大火,一架撞上了来救火的汽车……
11架有5架失事,4名飞行员丧生。
这都是意大利教官培训出来的飞行员,没有优秀者,只有让他们上了,而上去之后就是这个结果。
宋美龄目瞪口呆,她哭着问陈纳德:我们该怎么办,该怎么办呢?
陈纳德无言以对,连一句安慰的话都说不出来。
上帝,事到如今,还能够怎么办。
进入10月,中国空军参加淞沪会战的80架飞机,只剩下了不到12架,确实是连神仙都没有办法了。
第14章 孤军精神(1)
松井建立陆上机场,却并不是为海军航空队准备的。
与他原先的预料相反,自强渡蕴藻浜以来,上海派遣军的推进速度仍然十分缓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守军究竟有多少,抵抗阵地又有多广。
只是看到前面不断有新的部队和阵地冒出来,打掉一个又来一个,打掉一双再来一双,生命指数不跌反涨,好像总也打不完,打到最后连自己都差不多要泄气了。
在建立陆上机场以前,松井只能调用海军航空队的飞机,但问题是,海军那帮人不知道陆军需要什么,瞎侦察,搞的情报尽为鸡毛蒜皮。
松井拿着一堆情报看了半天,仍然是一头雾水。
此外,由于不懂陆上战术,海军航空队与地面陆军在动作配合、火力协同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这次松井建完机场就把海军给甩掉了,他召来的是陆军航空队,后者研究的就是陆上战术,自然比海军航空队要对路多了。
陆军航空队进入淞沪战场后,拍摄了大量空中照片。这些照片都是有针对性的,不像海军那样毫无目的。
要知道中国往上海派了多少部队,配置在哪里,只要看了这些照片之后就一清二楚。
松井笑了,通过飞机侦察,他还解开了另一个一直困扰着他的谜团。
自登陆作战之后,特种部队基本配属到了最高档次,不光各个师团配有山野炮联队,上海派遣军本身还有直辖的重炮兵旅团,但是拥有这么多大炮,轰击起来仍不够理想,甚至有时炮弹都弄到了不够用,这是为什么?
如果说有沟壑挡道,所以坦克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这些松井还能理解,可是火炮大部分时间并不受此限制啊。
研究完情报之后,松井明白了。
原因是地面炮兵和步兵一样,目标定位不准确,开炮的时候,只能闭着眼睛狂轰滥炸,效果当然要大打折扣。
知道了守军的阵地结构,那就大不相同了。
陆军航空队的地面侦察技术果然不是盖的,他们甚至向松井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
报告上显示,由于江南一带地下水位较高,导致守军工事一般都不能挖得太深,如果动用重磅的大炸弹纯属浪费,大批小炸弹即可摧毁其工事。
看完情报和报告,松井心花怒放。
逐村前进,定点打击,飞机开道,大炮随后。
有了飞机引导,日军的大炮像长了眼睛一样,这边一打,那边炮弹顷刻之间就会像雨点一样飞过来。
陆军航空队自己也直接投入进攻,以前村庄往往都是日军最难攻克的,但有了飞机密集轰炸后,占领就变得相对容易多了。
置身于如此险恶的环境之中,陈诚所能做的,也只有咬着牙死战不退。中国军队一个师一个师开上来,随后又一个师一个师地消失在阵地上。
这时候你有再好的战术也没用,因为战场已不需要战术,需要的只是人,能够继续填进去用于消耗的人。
即使是蒋介石曾引以为傲的德械部队,此时也已损失了3/5,基层军官死伤过万——曾经想拿来做种子用的,今后再也不可能了。
美籍历史学者费正清先生由此评论说,在淞沪会战以前,蒋介石的中央军内曾拥有上万名团营以下的军官,他们都经过军校和战场的双重训练,是撑起这支军队当时和未来战斗力的重要支柱。
但是经过淞沪战场火炉般的“烧烤”,这些军官基本全都战死在上海,以后再未能够得到弥补,从此造成了一种结构性的缺陷。
10月26日,松井终于突破了大场阵地,然而他同时也付出了更加惊人的代价。
仅金泽师团死伤就已超过1。2万,基干部队灰飞烟灭,扛着枪站在前面的几乎全是增补上来的新兵。
在所有部队里面,数第101师团最惨。这支部队来自于第1师团兵源地东京,出发之前未能进行集中训练,战斗力处于垫底位置,所以虽然是最晚上来的,人却死得最多,前前后后死伤了1。5万人以上,创下了侵华日军师团的伤亡数最高纪录。
补充新兵,人家补一次,它要补上好几次才能维持正常运转。
在大场主阵地的外围,几乎到处都是日军的尸体和躺在地上的伤兵,失去主人后的各式武器更是丢得满眼皆是。
按照日方统计,整个淞沪战役,日军总计死伤接近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