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人眼红,想用这件事做文章,然而看到这份诏书,傻眼了,谁还敢再说啊!

这个不管了。

但他才真正是赵普的人!

赵普临终前与宋九示好,宋九也不错,从河东返回来时,刻意去了巩县,先拜祭赵匡胤,后拜祭赵普。然而宋九与赵普之争,谁人不知。

也就是西府没矛盾的,宋九多少有些避讳,不需要避讳的,都与宋九有矛盾。

但西府几个宰相无所谓。

宋九这一回还呆西府吗。况且从人数上来看也不对啊,东府是三个人,西府是四个人。宋九到东府,正好一样多,到西府,东府三个人,西府变成五个人,也不合理啊。

然而让他们大出意外。

宫宴开始。

赵匡义又问了具体的北边情况,宋九一一交待。

宴后,赵匡义下旨了。

宋朝此时不算危机。

若无巴蜀的事,可以说即便有些小难题,面对这样超级大捷,也不算什么。

可是眼下却有点儿小头痛,巴蜀在造反,规模大的怕人,国库空虚,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还要防止辽国举国之兵来报复,北方继续要用钱……因此赵匡义不顾北方边境事情还没有结束,便将宋九召回来。

患难识知己,扳荡知忠臣。

国家需要一个能臣忠臣,将眼下的小难关渡过去。

至于王小波的几十万起义兵,呵呵,真没有人当作一回事,若是比较人数,那早就收回了燕云。

并且宋九不居功,反请罪,让赵匡义很是满意。

于是下诏,以宋九以太保侍中昭文馆大学士的身份任平章事,位于群臣诸王之上。

柴禹锡松了一口气,心道,果然。

但一点也不果然,宋九立即说道:“陛下,巴蜀之乱,臣有严重失职之罪,陛下不罚反赏,何以明天下?”

“这个罪的……”

“陛下,若不相信,可以问李继隆,臣去年就曾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

“那时张玘还没有与两贼在江原会战,臣就说过一句话,来得不是时候啊。”

赵匡义有点儿明白了,可听着怎么不是滋味,难道还想它来吗。

宋九继续说道:“实际巴蜀主户豪绅形成了利益链,因此朝廷明知其弊,却无法处理。反正已发生了,陛下应看到好的一面。经此叛乱,巴蜀将不会再出现罪恶的旁户一词,广大贫困百姓也终于有了一份生机。但不当在这时候发生!”

“这个……”

“陛下,巴蜀乱要平,北境虽暂时大捷,却要防备辽国大兵反扑,若是陛下宽恕臣之罪,还是让臣去西府吧。要么让臣去三司。”

柴禹锡、刘昌言与赵镕一起傻眼了,就连魏羽也傻眼了,你老大哥干嘛与俺争这个破三司使的位子啊。

“朕不准卿无理取闹,是罪就是罪,是功就是功。”赵匡义也不乐意了。

宋九索性挑明了,问:“陛下,诸葛亮之后,何人能接手蜀国之重任?无他故,诸葛亮谨小慎微,事必躬亲,省怕误了先主之遗托,固定美名传之于千古,然而将自己活活累死了,手下无人得到磨练。再说,先帝之时,赵普离开相位,若无卢多逊勉强维护,陛下于开封辅佐,何人能接手之?为何卢多逊与赵普一不在相位,陛下选相如同走马灯一般。也是这个道理。陛下,群臣治国,是群臣辅助陛下治国,而非是某一两人,这对国家只有害而无一利也。吕蒙正卷土重来,再度为相,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吕端走南下北,对全国各地情况熟悉,气度宽大。皆赫然有名相风采。陛下为何不重用之?”

宋九说得有道理。

但不能这么听。

柴禹锡苦笑。

这是宋九指两府人才的,东府人数少,可个个管用。西府人数多,可不大管用。因此宋九才主动请求继续呆在西府。

然而,然而宋九来到西府,自己还有好日子过么?

第四百八十三章 驱(下)

滋福殿内,赵匡义厉声道:“宋九,朕待你难道比先主待诸葛亮薄吗!”

柴禹锡听出一种想法,赵匡义却听出另一种想法,认为宋九想急流勇退,这不是好事,意味着宋九认为自己不能善待功臣。

宋九不会学小寇,强拽赵匡义龙袍,却呵呵乐道:“陛下,你还真将臣与诸葛武候相比啊?陛下有这个心,臣也没那个胆哪。臣要求去西府,确实是东府人才济济,况且吕蒙正再次为相,兢兢业业,民间传诵,现在无辜居于臣之后,岂非让吕蒙正心寒乎?再看西府,柴禹锡与赵镕经过军旅,倒也罢了,向敏中臣听闻多智数,晓民政,又历任过广州知州,且在荆南供过职,也算是经历了半个边旅。然而张昌言呢?”

“国家非是缺少人才,这么大的国家,五百多万户,几千万百姓,怎可能缺少人才?非是缺少人才,一是人才缺少磨砺以及重用,二是人才没有用对地方。刘昌言臣听闻是能臣,赵普与钱俶、陈洪进都对其倍加推崇,但用在东府还可以,用在西府,他知民政,但知军务吗?”

“且臣回来也打算觐见陛下,陈述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三大边境人才,李继隆主防河北,他已经有了证明,又是国舅,陛下大可信任之。张齐贤虽知军务,也有土蹬寨之功,不过那是小规模的战斗,不能称为大型战役。故臣向陛下推荐一员武将配合张齐贤。”

“谁?”赵匡义关切地问道。

宋九的L形防御战线,对辽国山后构成了威胁,不过神武城与偏关顶在前面,也随时会遭到辽国攻击了。

“石普。”

“此人可以重用……”赵匡义沉吟道。

石普与耶律休哥曾有一战,也证明了其军事才华。

他久在女真,多次与辽国发生激战,那比宋朝武将更困难,至少宋朝举国上下支持,石普却由乌玄明拖了后腿的。

而且石普是他的王府旧臣,赵匡义也相信。

张齐贤搭配石普,能文能武,再有杨嗣、尹继伦、高琼等将在河东,河东可保万无一失。

宋九又道:“臣在西府,与王显熟悉,王显短于政务,然对军事十分精通,包括这次周密的策划,王显居功甚伟。西北人素重种,如今与辽国正式交界,尹宪、杨琼、张凝等人虽不错,但若是让王显去西北就更妙了。”

素重种就是重视出身身份,不仅西北,岭南也有这个情况,如后来丁谓去了岭南,因为他曾是宋朝权相,诸蛮争相与之结交。

王显身份也不弱,毕竟坐镇十年西府首相,他去了西北,西北诸蕃一定会喜欢。最少代表着朝廷重视他们。

“王显哪……”赵匡义又沉吟了。

“陛下,如果王显这样也认为委屈,那岂堪重用?”

赵匡义眼中终于略过一丝暖意,拍了拍宋九肩膀说道:“非是每一个人都象你啊,那样朕就省心了。”

“陛下待臣如国士,臣岂敢不服效陛下,不过臣坚持要去西府,还有一个想法。”

“何?”

“陛下爱民,但陛下扪心自问,朝廷是不对待巴蜀数百万贫困百姓太薄了。”

“治大国若烹小鲜,何其不易。朕居开封府时就重视民间疾苦,故登基后时常宽免贫困百姓税务。然张观上书说朝廷虽免贫困户税务,但因官吏执行不力,反为细民所趁,免的不是贫困百姓税务,而是豪绅之税。地方官吏为征齐税务,继续苛征贫困百姓赋税,于是富者益富,贫者益贫。朕听后默然不语,如何法治?难道学那两泼盗,将天下豪绅尽数杀光,均分田地吗?”

“是啊。”宋九一声叹息。

后来出现了许多古古怪怪的主义,制度。

不用那么复杂,其实就是集权与分权。集权的未必全部集权,中国漫长的君王时代,从远古奴隶社会一变,到春秋战国又是一变,汉光武再变,唐朝又是一变,宋朝变化更大,后世有的怦击宋明集权更重,错了。

宋明皇帝有的时候真悲催的。

非是集权重,而是分了相权,在一步步给贫困百姓生机,一些道义。

分权的也未必全分给了百姓,并且多少有些办事拖沓的弊端,弄不好在这片产生过无数野心家的土地上,瞬间能让国家四分五裂,战火连连。

不过皇权时代的集权,本身就是最大的弊端。

“陛下,故赵普说齐人哪。”

赵匡义缄默不语。

当真齐人?

那只是一个口号,用以减缓国家矛盾。若真齐人,他这个皇帝怎么办?齐人不当真,儒家的尊尊亲亲才是真格的。想要治理国家,还需要士大夫与权贵,由皇帝来领首,治理这个国度。

所以后来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就是没有想通这个环节。

变法是好的,不变也不行了,可有的太蛮干了,而且就象张观说的那样,上面是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