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海的对策,此前他更倾向于何应钦的意见,以打促合,那是因为兵力捉襟见肘。如今有了吴孝良的数万人马蒋正又有了新的主意,“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
由于国民政府忙于内战,上海驻军仅有一个乙种师,守备力量严重不足,蒋正深知这些防备力量并不足以正面抗衡日本人,所以之前更倾向与何应钦的促合政策,可以牺牲一定的利益只要将战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算成功。但手多了吴孝良的军队后,他觉得国民政府的筹码多了,完全可以先打一打,在说何谈的事,况且美英也不会坐视上海局势糜烂,必然要出面调停,先打几个胜仗,谈判时也有讨价还价的底气。
浦口,大雨已停,天空乌云尽散,露出了久违的太阳,杨效欧的第二军刚下火车便被安排与李泽军的五十七师一并准备渡江。由于运力问题,装甲旅还在津浦路上,但此时却等不得人马到齐了再出动,据前线消息,日军再次大举增兵,晚一刻上海便多了一分陷落的危险。
同日,为统摄抗日军事,国民党在央特别会议上一致通过决议,正式恢复设置军事委员会。会议当场发布声明:军事委员会之设立,其目的在捍御外侮,整理军事,俟抗日军事终了,即撤销之。此举并不多余,军事委员会权力极大,这个国家最高军事机关职掌包括国防绥靖之统率事宜、军事章制、军事教育方针之最高决定、军费支配、军事重要补充之最高审核、军事建设、军队编遣之最高决定、将及**任免少将以上任免之审核。
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变相的军事独裁,因为这个军事委员会完全不受官政府的约束,所有军政财权均握于委员会之手。这次特别会议议程极短,只有一天,但却通过了多项足以改变未来国之命运的决议。
首先,特别会议呼吁国内和解,结束混战,同心抗日,并一致推选蒋正为委员长,同时推定蒋正、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陈铭枢、李烈钧、陈济棠、吴孝良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李泽军对此极为兴奋,这次南下显然收获颇丰,吴孝良被推选为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一跃而由地方省主席而成为央大员,这绝对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更主要的是吴孝良这次选择站队的行动显然是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并已经提前支取了红利,但他仍旧对蒋正心存疑虑,认为老蒋抛出的高职位有陷阱之嫌。
“蒋委员长还真是大方呢,一共九个委员咱们主席就占了其之一,啧啧……依我看他这是准备让咱们顶上去,和日本人硬碰硬才许了这么大的好处。”
第二军军长杨效欧和李泽军抱有同样的看法,蒋正绝对有拿山东军去当炮灰的打算,他更担心吴孝良又拿了他的部队去给自家山东嫡系去当炮灰,是以极力反对山东军在这种情况下孤身进入上海。
“以五十七师和第二军的实力恐怕还不足以遏制日本人的攻势,应该提请蒋委员长增派央军回防才是正理。”
吴孝良岂能看不出杨效欧打的算盘,但他还真没打算送杨效欧的部队前去当炮灰,对于杨效欧第二军的战斗力他实在不抱太大希望,打硬仗还是得靠自己的嫡系,只可惜十七师要防御冯玉祥和阎锡山在河南的军队,否则两个师全部拉到上海,他自问还是能有一战之力的。
部队全部渡过长江已经是第二天傍晚,蒋正临时决定要在南京玄武门前检阅赶赴抗日前线的士兵们以激励士气,所以吴孝良从五十七师和第二军挑选了最精锐的两个旅,特地赶赴玄武门。
蒋正早早就一身特级上将戎装的等候在了现场,两个旅的士兵在吴孝良亲自带领下雄赳赳而过,他远远见了军容风貌不禁为之一叹,“维真乃治军之干才也。”
须臾功夫军队已经排成了整齐的方阵,等候蒋委员长训话,吴孝良提气高声喊道:“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吴孝良带五十七师并第二军向领袖报道,聆听训示。”在蒋正面前吴孝良一向都将姿态放的极低,这次也不例外。
蒋正看眼前士兵们趾高气昂,心一阵激昂,这才是他心目真正的国民革命军。
“当此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全体将士不避危亡,淬厉奋发,敌忾同仇,枕戈待命,以救危亡,实乃国家民族之大幸也。我蒋正愿与诸将士誓同生死,以尽天职。”
在场的五十七师与第二军战士们完全没料到,印象极为不堪的蒋正竟然一力主战,骤然间,蒋正作为领袖在士兵们眼变得无比光辉高大。
也在一时之间,场上士气如虹,口号之声竟响彻南京。
当天一早,吴孝良已经得到消息,为表抗日之决心,以及避免与日军签订城下之盟,国民政府已经决定临时迁都洛阳,并发布《迁都洛阳宣言》,表示绝不屈服,即日起将国民政府部门迁往洛阳,但军委会和外交部留驻南京,同时命令前方军队由军政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总长朱培德共同指挥。
同时,通电全国发起救国家民族于危亡的号召,全国各地人心士气,均为之大振。
蒋正的一系列举措看的吴孝良心惊讶不已,按照他前世百度来的说法,老蒋应该是走投降路线的,怎的却如此强硬?难道是因为自己的到来改变了老蒋的策略与主张吗?
吴孝良接受蒋正检阅之后立即带部队东进驰援上海前线。临出南京前,蒋正侍从人员送来了一张老蒋的亲笔字条,吴孝良摊开来,只见上面一行字炯劲有力:维吾弟,此番沪上作战,务希奋勇自强,以保荣誉。
第421章 吴淞初战
黎明时分,吴孝良率五十七师为前锋部队抵达上海近郊,战斗打打停停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守卫上海的第六十四师节节败退,一路由北四川路、虬江路败退,于淞沪铁路组织起防线才算勉励支撑住战局。不过随着日军的增兵,六十四师面临着全线崩溃的危险。
红日染红了半边天,也染红了上海的街头巷尾,五十七师快延淞沪铁路向真如前进,那里是吴孝良定下的指挥部地点。头顶上飞机轰鸣掠过,远处炮声隆隆,火光交织浓烟直透云霄。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威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矜。一呼同志於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激昂雄壮的歌声在上海北郊的街头巷尾飘荡,成双列纵队的步兵迈着大步飞的前行,所过之处,地面被踏的砰砰直响。上海市民对于这样一支士气高昂,唱着歌开进上海的军队充满了好奇。
随之是轰鸣的马达突突之声,市民们趴在门缝上瞧着稀奇,高大厚实的坦克车碾过,两条车辙如刻在马路上一般被甩在身后。装甲旅虽然没有一同与五十七师赶赴战场,但吴孝良觉得巷战之坦克还是能派上大用场的,这个时代几乎还没有什么像样的反坦克武器,更别提日本历来不注重装备的陆军。因此,坦克在拥有了极大生存能力的同时,就可以发挥出他在攻坚战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十七师以最快的度抵达真如后,开始构筑指挥部第一道防线,吴孝良之所以毫不犹豫的将指挥部设在此地,深受他前世的一二八事变所影响,当初将日寇打的狼狈不堪的十九路军便将指挥部设在此地。
准备就绪后,当务之急是联络苦战之的第六十四师,将其接替下来修整,五十七师第一旅奉命继续前进,当前进到天通庵车站之时,正遇上守卫车站的驻军崩溃,第一旅到达的正当其时,冲上阵去打了了攻击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吴孝良得到关于这次天通庵遭遇战的报告后一阵后怕,如果天通庵车站失守,而五十七师在北站、东站的防线还没有准备好,那么日军将沿着淞沪铁路一线乘胜直捣真如,指挥部将岌岌可危。
庆幸间,六十四师师长钱伦体仅带着几名警卫来见吴孝良,一见面便老泪纵横。
“总算把吴委员您盼来了,再多耽搁一日六十四师上下可能就尸骨无存了。”
很显然,尽管在前线激烈的交战,钱伦体仍旧获知了吴孝良被国民党执委推选为军事委员会九名委员排名最末位的委员。他详述数日来六十四师与日军激战之惨烈,士兵军官死伤不计其数,其间更是数度哽咽。
吴孝良见到铁打的汉子哭的像个孩子,不禁为之动容,连忙扶钱伦体坐下,肃容道:“钱师长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