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下连孙权的面都没见到,只是与鲁肃谈论了几句。”蒋琬摇了摇头道,随即,又把与鲁肃的谈话内容与刘封说了一遍。
包括鲁肃可能是拖延时间。江东自恃强大,要想独吞航道的猜测。
“公琰的猜测,与事实不谋而合啊。”刘封叹了一口气,道。随即,把案上的竹简递给了蒋琬。
“喔?”蒋琬惊异了一下。上前一步,接过了刘封递过来的竹简。
“自恃强盛,不惧战争。”看完后,蒋琬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道。
“是啊,看不起我们的黄忠能够突破豫章,攻打江东腹地,更加看不起我们的水军能够突破江东的江防。攻入江东腹地。”刘封微微一笑道。
“那主公打算如何应付?”见刘封自信满满,蒋琬心中一动,恐怕不是简单的让甘宁出击了事了。
“既然周瑜在豫章设防,那表示江东上下都猜测若是我进兵。肯定是先攻打豫章,没人会认为我会突破江防。如此,正好可以利用。我打算命令庞统率部进驻九江,与黄忠联合。作势攻打豫章,与此同时,甘宁不动声色从江夏出发,走水路,突破江防,袭击江东。”刘封笑了笑道。
说着,刘封顿了顿,又道:“只是具体事宜,还需与士元商议一番。”
这件事情,还是刘封脑中的初步想法。
没有找庞统商议过。江北的固城的外城墙,早已经被庞统督造出来了,现在庞统的军队,就驻扎在西陵附近。
“主公英明。”蒋琬开口赞道。
蒋琬也懂军事,而且颇有研究。认为刘封这种策略没错。既然江东先入为主,认为刘封只可能从陆地突破。
自然是要利用一番的。
随即,刘封召见了庞统。与蒋琬一样,庞统也很赞同。
现在庞统乃是武将,只管打仗。至于是怎么与江东交恶,庞统没有过问。
君臣三人商议了片刻后,庞统起身返回军营聚敛兵将了。
征讨江东已经不可避免。
正文 第三百零四章伊籍要断孙权一臂
第三百零四章伊籍要断孙权一臂(第二更)
茫茫大海之上,岛屿无数,越是靠近内陆,岛屿越多。
此刻,距离台湾不远,同样距离长江也不远的地方,有几座岛屿。面积挺大。
这几座岛屿位置不远不近,靠近近海的渔夫不会到达这几座岛屿打渔,同样,孙权的官吏不会无缘无故的来到这里探查。
正是隐藏停泊的好地方。
此刻,这几座岛屿的边上停靠着五十艘大船。岛上到处都有水手牵着战马,在岛上散步。
战马远洋航行,并不那么容易,都是病歪歪的。虽然散步也不见得能够起什么作用,但至少比把战马拥挤在船内好。
其中最大的岛屿上,还有一处临时搭建起来的营地。
营地虽小,但是五脏俱全。有行军大帐,同样营地的中央,还竖着一杆绣着“刘”字帅旗的旗帜。
这座营地是水手们发现的,作为暂时歇息的基地。所以,这座营地是长久存在的,并不会因为船队离开,而废弃。
此刻,大帐内。坐着六个人。
六十艘海船,每十艘有一个小吏负责。再加上一个总领队。就是七人,现在金书已经被蒋钦俘获。
只剩下了六人。
大帐内的气氛有些沉闷。
关云。就是这六十艘海船的总领队,三十多岁,乃是土生土长的江夏人。水性出色。
沉默了许久,关云叹了一口气道。
“金大人久无消息,恐怕已经是凶多吉少了。”
此前,虽然众人都猜测是不是真的出问题了。随着时间的过去,那种绝望气氛很浓。
但是并没有真的绝望,其余人都还心生侥幸。
但随着关云这句话,大帐内如同炸锅了一般。
“那怎么办?茫茫大海,让我们如何是好?”
“是啊,粮食虽然还有,但是淡水已经不多了,撑不了多久了。”
“如何返回江夏?”
在场的小吏,杂七杂八道。各个都是神色恐慌。
台湾的事情太过重要,就算是在座的都是领队小吏,但是知道台湾存在的也只有二人。
“住口。”关云心烦,不由训斥道。
关云能做总领队,自然有他的威望。一声住口,顿时让大帐内安静了下来。
“我想江东已经有了变故,返回江夏是不可能了。”关云先道了一声,随即扫视了一眼大帐内众人,只见众人无不恐慌。
“但是,也并不是没有出路。”说着,关云微微一笑,站起身体,朝着南方道:“主公派遣我们出海,联系辽东公孙太守。也给我们留下了退路。”
“在距离此地,几日路程,有一座大岛,名为台湾。能容下数十万人。此刻,正有太守伊籍率民二十万,在台湾开疆拓土。”
关云的话音刚落。大帐内的气氛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关大人此言当真?”
“莫非是传闻中的那夷州?”
众人纷纷激动道。
看着士气有所提升,关云松了一口气。这茫茫大海,若是士气不振,分崩离即。那就是天大的惨剧了。
“好了。令水手们把战马重新拉上船,准备驶向台湾。”关云一句话,再一次压下了大帐内杂乱的声音。
“诺。”众人轰然应诺。
随即, 五人迅速的走出了大帐,指挥士卒们拔营,起航。
大约半个时辰后,五十艘海船齐齐起锚,向南驶向台湾。
台湾北方。
竖立着两座城池,大的叫做台湾城,小的叫做南城。两座城池都是汉代传统的土城墙结构。
城池很简陋,有四座城门,城墙只有一丈高,连城门楼都省了。
虽然简陋,但是防备那些不懂攻城的蛮夷完全足够了。
台湾城要靠近大海,算是郡城。治所。囤积了二万百姓。南城则是对抗蛮夷的南面屏障。
是军事要塞,没有屯扎百姓。只有二千军队守护。
二十万百姓,被安排在这两座城池中间,有村落。同时也有村勇,每个村勇都有一件制式长矛,村中还有少量弓箭手。
除了汉人,还有不断被攻掠来的数万蛮夷男女。这些人,都被安排在特殊的村落当中,进行屯田式的劳作。有士卒把守。
经过长达数个月的建设,伊籍差不多撑起了一个郡。现在军队大约有一万三千人。
其中一万为水军,三千人是步卒。当初随百姓而来的,还有一些从江陵夺来的兵器,皮甲。
所以撑起来很简单。
伊籍依靠这庞大的军队,打的蛮夷们步步后退,朝着深山里边退走。
经过数个月的征战,这些士卒们的战斗力,也还算可以。
现在依靠着两座城池,大的村落。二十万百姓不再像初来的时候那样战战惶惶了。已经可以正常的劳作。
这数百里方圆的地方,有许多荒田被开垦了出来。百姓在地上忙忙碌碌。
除此之外,台湾还有一座比较庞大的渡口。这是作为水军训练的地方。依靠着当初公孙度送的船匠,目前水军拥有数十艘小型海船。
停泊在渡口附近。
其余还有进进出出的一些渔船。
汉人是一个学习型很强的民族,从那些俘虏来的夷族口中,手中。不少百姓学会了海上打渔。
并且以打渔为生。
除此之外,渡口附近的高处,还布置有哨卡。
忽然,北方有数十艘海船靠近。顿时引起了负责观测的士卒的注意。士卒吹起了腰间的犀牛号角。
“呜呜呜。”悠扬的号角声顿时响起。
简陋的台湾城内,到处都是简陋的房舍。
就连太守府,也只是一座占地面积挺大,但是里边空落落的空架子。
只有前后两幢房子。后边算是后院了,住着伊籍的妻妾家小。前边的算是前院,有书房,大厅。
此刻,伊籍就在书房内。
数月的台湾生涯,让伊籍本来保养的不错的皮肤,变得又干燥,又黝黑。本来很有凤仪的仪容,也变得有些像乡下土包子。
但是这些苦,并没有打击伊籍,反而让伊籍的精神变得很坚韧,双目炯炯有神。
现在台湾的各种事务,总算是进入正常轨道了。
一个花架子已经构造出来了,现在数百里方圆都是汉人的地方。还可以建造两座城池。
坚固的城池。
把城池建造起来,分散拥挤的百姓。如此,修养声息一二年,就可以兵精粮足。继续攻打盘踞在南方深山内的夷族。
五年内就可以打败所有夷族,在整个台湾建造汉人的城池。
现在伊籍唯一头疼的就是百姓中,识字的较少。文人不多。而伊籍的计划,并不是对那些夷族赶尽杀绝。而是要教导夷族汉语,实行汉化。
初使人口只有二十万,要想暴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能以夷族来增加人口,增加势力。
才能多征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