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沃轩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墨一到京师,便广撒金银,结交权贵。可惜这大明的朝廷,已经不是过去的大明朝廷了,现在若无武英王点头,又有谁敢放人?

“这是愿意接收我财物,并答应帮忙者的名单,共计三十三人。”武英王府中,何墨将一份名单放到了朱斌面前,平静地说道:“另外,还有六十余名官员,不愿接受财物,我也一起都记录在了上面。”

“黎风,按照名单上写的,私受鞑子财物者,全部罢官,不受财物者,赏。”朱斌稍稍看了一眼名单,对黎风吩咐道。接着他又把目光转向了何墨:

“这些年,你辛苦了。”

何墨淡淡地说道:“为我大明朝廷做事,没甚么辛苦不辛苦的。”

“咱们在战场上的胜利,除了靠着将士们的浴血拼杀,还得靠你们这些人啊。”朱斌微微叹息了一声:“只是,你家人都已去了盛京,千万要谨慎小心。万一出了什么事情……”

何墨从容地一笑:“请武英王不必操心,何墨自接受任务以来,不要说自己的生死,家人的生死也从未放在心上。他们既身为何墨家人,便应该做好了一切准备。”

黎风有些不忍心地摇了摇头,这些黄溪一手培养出来的人,一个个便如同黄溪本人一般,坚忍、不屈,甚至残酷。他们漠视自己的生命,也同样漠视家人的生命。在他们的眼里,永远都只有一样事情的存在,那就是他们身上所肩负的任务。

“好了,这些事情先不说了。”朱斌让何墨坐了下来:“释放阿济格等人的事我会去安排的,顺便也把尚可喜和沈志祥放了。嘿嘿,当日这两人擒拿阿济格,以求活命,阿济格对这二人恨之入骨,现在随阿济格一同回去,我倒真想看看他们的主子会如何对待他们……”

何墨僵硬地笑了一下:“王爷,目前鞑子处形势比较混乱。本来多尔衮势大,鞑子诸王中虽然有人对其专权心存不满,但皆因他强大的力量而只能隐忍心中,但现在的情况却不一样了。多尔衮屡败,新得的四镇又都丢了,因为鞑子朝野对他的非议也都多了起来,而这也正是他急着要救回阿济格的原因,他现在最缺的就是对他忠心不二的帮手。他又加封多罗豫郡王多铎为和硕德豫亲王,以收其为羽翼。此外,由于鞑子兵员缺失严重,吴三桂等汉将也都开始被他重用。”

一听到多铎的名字,朱斌的脸色有下就阴沉了下来,他想到了多铎一手导演的,那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虽然现在历史已经在自己的努力下发生了改变,但多铎这样的人,却早晚要为他所作过的一切还债!

“吴三桂现在怎样?”朱斌定了下心情,问道。

何墨未加考虑便道:“吴三桂自到盛京后,多尔衮特许他从汉八旗中精选出了一万士卒,重整他的关宁军,现在加上山海关的败兵,吴三桂重新拥兵两万八千余人,目前正在想方设法追剿登陆的我江南水师!”

朱斌点了点头,嘱咐了何墨几句,便让他下去休息。满清目前的形势他通过各种渠道知道得清清楚楚。满清八旗之中,两红旗的首领老的老,小的小,目前基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而两白旗的多尔衮,以及过去支持豪格的两黄旗的图尔格、索尼、图赖等人,与多尔衮的矛盾,很快便因为清军的山海关之败而变得尖锐起来。

正蓝旗举棋不定,多有支持两派的人,而在这个时候,镶蓝旗的旗主济尔哈朗的态度一下变得异常重要起来。要说起这位济尔哈朗,当初也曾和朱斌在边上交过手,还被朱斌一把大火烧毁了军粮,也算是个老对手了。

他从小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济尔哈朗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也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

这人在满清中地位非常高,但却为人谨慎。当在皇太极暴毙后,为帝位问题两白旗和两黄旗发生尖锐对立,剑拔弩张的时候。在继统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济尔哈朗不愿卷入太深。他先是赞同立豪格为帝的意见,继而看到两种势力势同水火,又转为调和的立场。

当福临登基后,济尔哈朗辅助多尔衮,处理朝政。福临即位时,济尔哈朗与多尔衮两人同为辅政王。但尽管拥有崇高的军功、威望和地位,济尔哈朗为人很是低调,他主动要求将自己排在多尔衮前面的名次放到多尔衮之下,并要求诸王大臣商讨国事时,只报告多尔衮即可,不必报告自己。

济尔哈朗办起事来一向兢兢业业。担任辅政王后,他在盛京尽心辅佐幼帝,多尔衮则率领大军兵发山海关。当江南军水师登陆,济尔哈朗竭力保着盛京不出问题,只派人急速通知多尔衮回兵救援,却坚决不肯出战。

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虽然遭到了盛京大批鞑子官员的反对,其实却是个非常正确的做法。在当初朱斌的设计里,一旦满清派兵追剿,即可趁着盛京兵力空虚的时候,趁机直捣盛京,但济尔哈朗保守的做法,却使这一作战思路落空。

其后多尔衮领败兵回援,也许是为了转移作战失败的责任,他却在朝会时大加指责济尔哈朗正确的做法。两人本同为摄政王,多尔衮对待济尔哈朗却如同下属般横加指责,让镶蓝旗的满人愤愤不平,纷纷请求济尔哈朗发难。

但济尔哈朗出于清军新败,满清政局急需稳定的考虑,却拒绝了部下们的要求。他的这一从大局考虑,委曲求全的做法,却进一步增长了多尔衮的嚣张气焰……

一个人的忍耐总是有限度的,当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再老实的人也会奋起反击,而这也正是朱斌最愿意看到的,所以他一直在等,等到济尔哈朗忍无可忍的一天,那时候,将是朱斌给予满清致命一击的绝妙机会……

……

是日大明朝会,文武大臣早早赶到,分立两旁,幼小的景平帝端坐上方,武英王朱由斌特许带刀上殿,坐在了下首的位置。

朝会上也是追增了一批国难中壮烈殉国的大臣。接着对山海关大战、追剿闯贼,收复宁远四城,平定张献忠之乱,以及南京之变中的有功人员分明嘉奖提升。

收复宁远四城有功,但却因“放跑”硕托而受到责罚的黄溪等四镇总兵,也都被撤消的处分。前江南军的一众将领,大部赐将军号,四镇总兵,并陶海、龙默寒、魏重义、龙淄阁、李德等人皆晋爵位。

这大大稳固了江南军各级将领在大明军队中的地位。接着,朱斌正式宣布,自今日起废除“江南军”称呼,统称明军。并宣布一年内募兵一百万,二十万朝廷正规军,八十万为预备军的庞大计划!

这一个有些意外的决策,当时就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武英殿大学士史可法的反对最为激烈:

“臣不赞成武英王的做法。眼下大战才平,各地凋敝,民不聊生,最紧要的是将朝廷不多的银子投入到各地的恢复之中,以安民心。按武英王扩军百万的想法,即便招募一兵最低费用年饷四两银子,这笔费用便需要四百万两。先不说这笔银子若是用到恢复经济上能起到多巨大的作用,就说朝廷又上哪去筹措这笔银子?先帝平叛十七年,国库早就用尽。闯贼入惊,烧杀劫掠,京师民众苦不堪言。自恢复京师以后,陶海运来了一批银子以安定民心,但又哪里够用?现在国库仅剩存银八万两了啊,就快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了!”

朱斌皱了皱眉头,不想大明的财政状况却恶化到了这个样子。

这时,一位侍郎也上来说道:“臣赞成史相的意见。眼前边关稳定,流寇已灭,还要养那么多的军队做什么?况且所谓的预备军,臣实在闻所未闻……”

张溥却是坚定地站在了朱斌这一边:“边关虽然稳定,但金虏尚在。臣同意武英王扩军决议,我等焉可因一时之小安,便把当初的耻辱忘在脑后?”

等众人纷纷说完,朱斌这才对众大臣说道:

“第一,我已急命陶海,从江南再次调用两百万银子,以供朝廷使用。第二,恢复大明经济和地方秩序,不是靠使多少银子便有用的,稍后几天我会有详细的计划以呈圣上……”

他这话让众人无可指责,那江南本来就是武英王的封地,现在却一再从自己的封地上调用银子到朝廷,也算当得起“忠义”二字了,这时,又听朱斌说道:

“还有重要一点,要让军队有战斗力,就得让士兵们无后顾之忧。因此,每位士兵的饷银不是史大人说的四两,而是边关等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