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谋高手李鸿章 (实体书版)作者:雾满拦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恭亲王见到龚孝拱,大喜,立即把龚孝拱拉到一边,对他说:小龚,你也是中国人,肯定不会帮着洋人吧?你快说有什么好法子,能够摆平这些洋人,多送他们点儿银子,让他们开出有利于咱们的条件,你看如何?

龚孝拱笑道:此事殊不易为,王爷,人家英国人公是公,私是私,徇私舞弊这种事儿,是你们玩习惯了的,人家英国人可不认这个。

恭亲王大怒,骂道:龚橙,你父子世代深受国恩,怎么国难临头,你反而当了汉奸?死后你有何颜面见祖先?

龚孝拱却不是吃素的,当即回骂道:狗屁深受国恩,我爹才情天下无双,可临死连个翰林都不是。而我龚孝拱,全是靠了英国人才有口饭吃,你们自己贪赃枉法,败国丧德,又有什么资格骂别人是汉奸?

恭亲王怒急,脸色一会儿黑,一会儿紫,偏偏就说不出一句话来。

此事过后,龚孝拱汉奸之名不胫而走。更有好事者将圆明园被焚毁之事,也算到了他的头上。他也懒得计较,横竖他已经是汉奸了,再加上一两桩罪名,也压不死他。

而此时,要想拯救上海,就得依靠冯桂芬和龚孝拱这两个反差悬殊的奇怪人物。

曾国藩不动如山

实际上,站出来为薛焕策划拯救上海的一揽子方案的,是林则徐的弟子冯桂芬。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动用龚孝拱的社会关系。

以冯桂芬的看法,面对太平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洋人根本是靠不住的。尽管他们同意出兵保护上海,但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租界。倘若李秀成大兵拥入上海城,力求和解,洋人势必与太平军携手。只要不伤害洋人的商业利益,他们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

再说洋枪队,自华尔首遭败绩之后,就改弦易辙,转为招募中国士兵加以训练。但问题是,这支军队的未来走向是非常可疑的,尽管华尔和白齐文口口声声说他们是中国人,但在太平军眼里,他们仍然是洋人。而这就意味着,上海仍然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要想避免被太平军攻克,繁华的上海被毁之一炬,只有一个办法:

找一支现成的军队来!

这支军队,去哪里找呢?

当然是安庆,当然是去找曾国藩要救兵。

问题是,李秀成为调开包围南京城的湘军,大搞四处破袭,八面开花。各地赶往安庆求救的信使络绎不绝,而曾国藩已经修成圣贤之心,以苍生为刍狗,对于各地的求救置之不理。所以,若想说服曾国藩动心,就必须要找到一个关键人物。

这个关键人物,就是风流倜傥的大才子龚孝拱。龚孝拱有个换了金兰谱的结义兄弟,叫赵烈文。此人是曾国藩幕府中的头号幕僚,是最受曾国藩信任的。倘能说动赵烈文,则劝得曾国藩回心转意,发兵救沪,并非是什么难事。

接下来确定赴安庆求救的使者人选。冯桂芬推荐了沪上名士钱鼎铭。钱鼎铭此人出身世家,官任户部主事,各方面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烈士情结严重。不管什么事情让他看准了,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话就不惜拼了老命。有这样一个人出马,再拿上龚孝拱写给赵烈文的密信,事情有八成希望。

冯桂芬的策划,得到上海团练大臣庞钟璐的支持。因为这老庞乃探花出身,只因父丧回乡吊孝,结果被咸丰皇帝趁机安排在上海搞团练。庞钟璐是文士,带兵与李秀成的太平军交手十余次,越打越是吃力,他非常渴望能有个人接过这个烂摊子,他老兄好回北京述职,和两宫太后吟诗作画去。相对于血腥弥天的战场,那才是他喜欢的娱乐活动。

听了这个策划,薛焕大喜过望,立即找来户部主事钱鼎铭,又好言好语,央求龚孝拱写了密信。然后派钱鼎铭为使,以候补知县厉学潮、候选训导张瑛为副使,前往安庆乞兵。

钱鼎铭三人离城之日,正值上海城郊激战之时,太平军四面强攻,海防同知刘郇膏夜袭松江失利,误中太平军埋伏,无奈之下投江自杀,幸亏被清军水师捞了上来。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此后这老兄还有大事要做。

黄浦江上,战火纷飞,苏州知府吴云的表现最为给力,击溃太平军数次进攻。可不知何故,此战将是吴知府人生最后的辉煌了,此后他将沿着下坡路大步疾行,直到在历史深处彻底消失为止。究其原因,是因为他跟错了人。

不说上海城的如麻乱事,却说钱鼎铭一行三人抵达安庆之后,求见曾国藩。曾夫子笑曰:地偏远,即有急,声援不相达。

曾国藩拒绝援救上海,自顾与幕僚下围棋。钱鼎铭的烈士情结发作,决定效法春秋时期的楚国名士申包胥。当时楚国的都城被吴国攻破,申包胥赴秦国求救兵,遭秦国拒绝,于是申包胥于秦廷大哭七日七夜,哭得秦国没得法子,只好发兵救楚。钱鼎铭就用了这个办法,于曾国藩座前大哭不止,直哭得声嘶力竭,气息奄奄。

不管用,曾国藩是圣者,心如铁石,触之不动,哭死也懒得理你。

万般无奈之下,钱鼎铭三人持龚孝拱密信,求见曾国藩的头号幕僚赵烈文,央求赵烈文帮忙,说服曾国藩。

但是赵烈文说,这么大的事儿,他是没能力说服曾国藩的。但他可以替钱鼎铭引荐一个人,如果有一个人能说服曾国藩的话,那就是他了。

钱鼎铭问:此人是谁?

赵烈文缓缓吐出三个字:李鸿章。

李鸿章?他不是和曾国藩闹翻了脸,辞职走人了吗?

老师向学生求情

李鸿章确实辞幕而走,甚至在走投无路之下,想到投奔福建的沈葆桢,可知他对曾国藩已经是死了心。

但沈葆桢对李鸿章闭门不纳,而胡林翼则写信给曾国藩,称:李某终有以自见,不若引之前进,犹足以张吾军。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李鸿章这个人,迟早有一天会一飞冲天,不管有多少人也挡不住他飞黄腾达的脚步。既然如此,这个人情与其让别人做,不如咱们自己来做。他早晚会飞黄腾达,我们帮助了他,好歹还落得个人情。可如果我们不肯帮他,等他发达之后,可能会怨恨我们,你说这是何苦?

曾国藩看了书信,心说对呀,这李少荃虽然不听老师的话,可他好歹也是我的学生,我可不能让他怨恨我。可是事情已经弄到这个地步,怎么处理呢?

有了,先找个中间能够说上话的人,批评教育一下李鸿章。然后呢,我再乘机写封信,曲情款意,不信他李鸿章好意思再跟我抬杠。

于是曾国藩找了郭嵩焘。这郭嵩焘,也是曾李的同道之人,力主倡导洋务的,从咸丰皇帝到后来的两宫太后,都对他赏识有加,经常召见他商量国事。但群臣却因为他倡导洋务而对他恨之入骨,大骂他是汉奸,让郭嵩焘好不郁闷。

曾有一次,郭嵩焘在京师与友人陈孚恩闲聊。陈孚恩问:当今国事,纷乱如麻,以你之意,是战是和啊?

郭嵩焘回答:也不需要战,也不需要和,只要搞洋务即可。盖因洋人是求利而来,与之贸易,洋人得利,中国人也得利,为什么一定要扯什么战与和呢?

陈孚恩大骇,急忙捂住他的嘴:小声点儿,当心被别人听到。

郭嵩焘气道:我说的是实情实话。

陈孚恩道:正因为是实情实话,才不能说。在大清国,说实话的就是汉奸!

唉,这是什么怪国家啊,说句实话就是汉奸!郭嵩焘唯有仰天叹息,无可奈何。

这个郭嵩焘,他的才干不在曾李二人之下,但由于人际关系处理得不明白,一辈子历尽坎坷。而且他的文运也不旺,和曾国藩同时赶考,曾国藩上榜,他却名落孙山,等到李鸿章来科举的时候,他居然和李鸿章同时考中。所以他和曾李的关系最是要好,最有资格在这时候站出来做和事佬。

于是郭嵩焘写信给李鸿章说:

此时崛起草茅,必有因依,试念今日之天下,舍曾公谁可因依者,即有拂意,终须赖以立功名。

这封署名郭嵩焘的信,多半是曾国藩自己写的,意思是说,天下之大,但能帮你李鸿章的,只有曾国藩,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无根学子……

收到郭嵩焘这封信,李鸿章真的想回来,可又没有台阶可下,正在为难,曾国藩的信也到了。信上说:

鄙人遍身热毒,内外交病,诸事废阁,不奏事者五十日矣。如无醴酒之嫌,则请台旆速来相助为理。

这封信,等于是老师向学生求情了。李鸿章见信大喜,尤其是在沈葆桢处碰壁之后,才知道这天底下真正愿意帮助自己的,只有老师曾国藩。于是他就佯装无事地回到了曾国藩幕府。

赵烈文眼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