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巨大的伤亡或许苏俄人还能坚持,但战场上的巨大物资消耗,苏俄人却是难以维持。
即使加上被德国海军和空军截留了一大半的美国援助物资,苏俄人为了这次战役准备的物资随着战争的进展,已经消耗一空。很多物资是不断地从苏俄各地砸锅卖铁又凑起来的。而这似乎也无法填补战争漩涡中的无底洞。
德国人也不好过。虽然坐拥欧洲的德国人现在掌握着巨大的物资,但漫长的补给线却使得必要的物资无法顺利的抵达目的地。
即使孟享不断的向德国人补充给养,但前线一座分基地显然无法供给上百万大军消耗。随着严寒的到来,德国人的后勤也越发的艰难,不过总体还算能比苏俄人多坚持一口气。
或许德国人拼一拼,会扫清很多的麻烦,使得前线的局面改变。
但最近德国人打通了顿河南下的通道,触摸到了巴库油田的影子,使得老希还算满意目前斯大林格勒的僵持局面,不愿意在严寒条件下冒险而损兵折将了。
而老希更愿意把重心调向西线,打破大不列颠那边的僵局。即使东线这边,他更乐意向着已经唾手可得的莫斯科再踹上最后一脚。除了抽调人手准备继续南下接收油田外,德国人打算在斯大林格勒挨到严寒过去。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德国人轻松南下,有苏俄人故意放水的意图,就是为了用高加索的油田来分散德国在斯大林格勒的兵力。
苏俄人显然把高加索油田赌上了,要拼命了。
德国人等得起,苏俄人等不起。
严寒是苏俄人最好的帮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人越来越适应严寒,正在逐渐的挽回天气上的劣势。
而且随着严寒的到来,缺少补给的莫斯科最后固守的一支军队也已经几天没了消息。
物资的匮乏使得苏俄打算速战速决了。
而英美的大量的援助一部分通过里海堆积在高加索附近,足以让苏俄人有了底气在高加索开辟第二战场。
由于德国人现在四处出击,让苏俄人摸到了他们兵力受限的虚实。
西线的战争让德国人短时间内难以再派大规模的援军,而苏俄人通过英美的调节,已经和土耳其暂时达成了休战的初步合约。
斯大林既然能向华夏妥协远东和西伯利亚的事情,自然也能像土耳其妥协高加索地区。
同样被苏俄人打得元气大伤的土耳其,在英美挑逗内斗和金元攻势下,很快见好就收了。
空下来的30万大军就成了苏俄人暂时支撑高加索油田安全的依仗所在。
被油料挤满了脑子的老希果然没有放过这次突袭迈肯普和格罗兹尼的机会,不顾部分德军将领的发对,从依旧陷于僵局的斯大林格勒抽调了15万大军向南压过去。
这一次天网公司并没有给出更好的建议,这场已经偏离了历史的战役让孟享也猜不透其中的走向,更没有想到苏俄人的这一招分兵之策。
即使华夏的总参谋部曾经提过,但谁也没有想到苏俄人会如此决断,放开高加索油田大门放德国人进来,一不小心很可能就是鸡飞蛋打,不说被德国人占领,即使被德国人破坏了油田,苏俄人一样要断了工业营养。
在乌拉尔山附近新开发的第二巴库油田部分被华夏占领,其他受到华夏威胁的前提下,靠英美的援助,显然难以支撑。
偏偏苏俄人赌上德国人要接收完整的油田,与其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失去这些油田,不如赌一把。
他们成功了一半,德国人抽调了15万嫡系军队南下,但斯大林格勒的德国防御依旧强势,根本不是苏俄剩余兵力能啃动的。
苏俄人既然拼一次命,就敢赌上第二次,50万从乌拉尔山抽调而来的苏俄军队加上50万全国新征调的新兵一起向斯大林格勒压了上来。
苏俄军队人数达到了此次战役最高峰值的210万。
而对面德**队在损失后,并没有补充太多。为了减轻后勤压力,一直维持在90万左右,其中包括30万的役从部队。在抽调了15万精锐部队后,人数降到了不足75万,只有这次疯狂反扑而来的苏俄军队的三分之一强。
11月30日,斯大林格勒在双方缓和了一周后,再次爆发更加猛烈的激战。
德国人也没有想到苏俄会如此拼命。
之前近一个月的激战,双方都消耗的差不多了,有些打累了,这才有了一周的缓和期。没想到苏俄人突然像是吃了补药一样,再次发起了第二次反扑。
虽然苏俄军队从乌拉尔山抽调军队的消息,被孟享提醒了一下,但德国人也想不到苏俄人的进攻来的那么快。
苏俄的这次的大军不可能一次到位,最多是前方更加拼命,不担心后方兵源的补充罢了。但就这种拼命的疯狂足以让德国人吃不消。
30万役从部队首先顶不住了。
后勤资源相对紧张,自然优先照顾自觉优秀的日耳曼人,于是这些役从部队就在天寒地冻中过起了苦日子。
德国人的占领也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解放,反而由于战争的重压,使得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
各种矛盾越积越多,最终导致了他们的不作为。几乎在苏军的一冲之下,就垮掉了。
这一次没有多少准备的德军被溃败的役从军队拖累了。
幸亏德国人的严谨使得他们的防线没有水分,使得他们艰难的抗过了苏俄人头一板斧。
但进攻依旧在继续,已经打算拼命的苏俄人进攻势头丝毫不减,滔天的血浪连续打来。
“必须守住!”已经得知苏俄从乌拉尔附近抽到军队的老希也认识到了危机,要求那里的德国拼命了。
即使南下的德军占领了高加索油田,甚至占领巴库油田,但被苏俄反攻成功后,带来的不仅是切断南下德军后路的威胁。
虽然土耳其休战,但还可以通过那里得到部分支持。但苏俄反攻成功,打破德军胜利的神话,带来的影响却是无法挽回的。
现在他不求进攻斯大林格勒得手,而是要求坚守住。在他想来,45万德军精锐加上残存的那些役从部队应该能坚守到援军的到来。
可他暂时抽调不出多少援军,只能向外想办法。
土耳其人内部各派争斗,又得到了足够的好处,对德国人央其再次出战的诸多许诺,犹豫不决,没有出兵的打算。
役从的那些小弟也没有多少炮灰可以抽调,而且他们的战斗力让人值得怀疑,各地的反抗也让德国人难以安心驱使。
老希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向华夏求援。
第二卷扬帆,1938到1939 第824章 支援不支援德国人
第824章 支援不支援德国人
“我们不能再在北方轻启战事!”对于老希心中透漏的要华夏军队再在乌拉尔地区活动一下,给苏俄人一点压力的请求,华夏高层和顾问团中,大部分是持反对意见的。
“苏俄已经在北方的领土做了让步,眼看着正式的条约就要签署,哪里还能再节外生枝?”除了红党坚决的投了反对票外,老蒋拉拢着不少人以此为借口也投票反对。
苏俄人在北方已经做了很大的让步。
他们为了遮掩颜面而炮制出的远东共和国的提议被孟享否决后,立即把远东彻底丢弃给了华夏。不过却又炮制出了一个西伯利亚共和国,作为苏俄和华夏之间的一个过渡。
孟享本来也是想着有一张脸皮遮掩出兵攻到亚欧边界的一些肮脏事情,免得以后背上一个侵略的骂名。
但后来孟享突然意识到,竖起的这个牌坊很容易成为别人干涉攻击的漏洞。而且他似乎想岔了一点,侵略类似这样西伯利亚的国度以及其他弱国小国的名声不好听,但从老毛子这样的大国手中夺食,绝对是大快人心、提升国民自信心的事情。
显然这个时代是赤果果战争夺取利益的时代,是大块划分世界版图的殖民时代。华夏更应该像汉唐时代那样,把刀剑直接伸到敌人的鼻子底下,用实力说话。
孟享明确的表态,北方的土地包括西伯利亚都曾经属于华夏的土地,现在依旧是收复。华夏故纸堆中翻出来的众多图文,虽然表列着蛮夷的名字,但也同样曾属于华夏统管,提供了这份说辞的力度。
至于那份尼布楚条约,那是伪清的屈膝求和,无效。
现在华夏只认亚欧边界。
于是苏俄人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被孟享撕了下来。
斯大林怒不可遏,但形势比人强,整个苏俄政权的泯灭近在眼前,他需要在面子和生存面前做出选择。
他最终选择了退让。
不过从以叶尼塞河为分界线,到鄂毕河为分界线,再到乌拉尔山为界,苏俄人的步步退让下,一边平息着华夏的怒火,一边不甘心的拖延着时间,期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