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甲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门的殿前军兵卒见状,不禁魂飞魄散,黑暗中只道真是有平叛大军到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刚才抗命不尊,才惹来了大军,白幡旗所到之处纷纷跪地求饶。

驰到北门之下,殿前军兵卒已经大半弃械跪地,只剩下数百名石守信的亲信兵马负隅顽抗,已经被白甲军团团围住,徐皓月纵马上前冷然看着这些人厉声喝道:“石守信、王审琦密谋造反,已经被拿下,快快弃械投降!否则与石守信、王审琦同罪!”

剩余的数百人都将、都校不少,众人都是紧靠在一起,眼望身旁都是密密层层的兵马,知道败亡在即。石守信不再,群龙无首,加上大部分兵卒只听到自己被划为叛军,便是士气大沮,根本不想拼命厮杀,纷纷跪地求饶。

一名都将挺着兵刃颤声道:“我等不知石守信谋反,投降能否免死?”

徐皓月看着那都将冷然道:“朝廷平叛只问首恶,不问从人,投降便可免死!”

那数百人中立时又有大半人弃械跪地求饶起来,只剩下百余人兀自不肯投降,“我等不信石将军会谋反!”“对,石将军怎么会谋反?”

田行健上前展示圣旨森然道:“圣旨在此!再不降便是满门抄斩的死罪!”

众人为之气夺,但还是犹疑不决,徐皓月目光一寒,手中长剑一挥厉声喝道:“全都杀了!”众白甲军立时一拥而上厮杀起来,片刻之后便将百余人悉数屠戮殆尽。

平定了北门之后,殿前军兵卒被聚集起来,列队回城内的军营之中去,田行健领兵扑救火头,救治伤患。

徐皓月和王子襄站到北门城头上,徐皓月对王子襄道:“北门明日是赵匡胤等人攻打的要地,便交给你守御,给你五千白甲军,稍后侍卫亲军也会调拨兵马来一起助守,这里便先交给你,我和田行健再到其余各门巡看!”王子襄躬身领命,自带领兵马准备守城之事去了。

徐皓月和田行健到了东门的时候,此处周群倒是已经平定了王审琦的乱军,周群上来便杀了王审琦的几员亲信大将,攻其不备之下,很快便攻下东门。

徐皓月同样命周群守住东门,将投降的殿前军驱赶回军营中去看守。其余的南门和西门,殿前军兵马大部分都不是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兵马,徐皓月和田行健倒是兵马到了之后,出示了圣旨,没有受到什么抵抗,便将南门和西门收复。

徐皓月留下田行健镇守西门,正逢韩通和曹彬、童虎头、英吉等将赶到,徐皓月便命曹彬领南门的殿前军镇守南门。

此刻汴梁城内尚有三万侍卫亲军,一万八千余名白甲军,殿前军被分为两部,石守信、王审琦手下统带的亲信兵马四万余人被收缴兵器之后,回到军营内看守,尚有五万殿前军并非二将的直系兵马。

徐皓月和韩通商议之后,曹彬领三千白甲军,五千侍卫亲军和一万殿前军镇守南门。田行健领五千白甲军,五千侍卫亲军和一万殿前军镇守西门。周群领五千白甲军,五千侍卫亲军和一万殿前军守东门。徐皓月和王子襄领五千白甲军,一万侍卫亲军和一万五千侍卫亲军镇守北门。韩通领五千侍卫亲军镇守宫中。

诸事安排妥当之后,徐皓月又命童虎头率领五千殿前军在城中维持秩序,四处张贴榜文,并派兵将出城各将领的家眷都就地看押起来。

经过一夜的纷乱,汴梁城在黎明前宁静了下来,百官都云集在宫中,符玉清在范质、魏仁浦等人的陪伴之下,又听闻各城门已经被徐皓月收复,京中的乱军已然被肃清,心中稍安不少。但从百官窃窃私语的神态中可以看出,这些官员心中都是惴惴不安的等待着,也不知道徐皓月能不能守住汴梁城,要是被赵匡胤的二十万大军打进城来,这些百官都是害怕会死在乱军之中。

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但凡前面几个朝代更迭,叛军一旦攻入城内,都会烧杀抢掠一番,这是五代之中屡见不鲜的惯例,也是统兵将领默许的,所以大多数官吏都是惴惴不安的等待着。

城内的百姓也是如此,一个漫长难熬的夜晚,喊杀声、脚步声、马嘶声都没有停过。百姓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何事,都不敢出门查看,只是躲在家中求老天爷保佑。

到得黎明之前,城内已然安稳了下来,天色蒙蒙开始发亮,只听得各处街道上,有人敲着锣鼓,一边敲一边喊道:“昨夜城内乱军已经被平定,城内人等各安其事,不必惊慌!”

听到锣声,百姓们才纷纷打开门,出门查看究竟。富户、商旅们也都松了口气,派出家仆上街打探消息。汴梁城慢慢的又热闹了起来,只见各处都张贴了皇榜,百姓们纷纷围上去看,其实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却偏偏要看个热闹,问个究竟。人群中便有识字的人,大声的把皇榜上的字念了出来,跟着又解释了一番,百姓们才明白过来,原来白甲军并不是叛军,反叛的是出城平叛的赵匡胤。

饶是汴梁城的百姓们见惯了朝代更迭,这时候也被弄糊涂,原本造反的不反了,平叛的原来才是要造反的,这种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让人们一头雾水。但百姓们也不管那么多,只要自己的性命和家财能保得住,换谁做皇帝也都不打紧,况且这时候还是大周朝廷做主,百姓们也都稍稍心安下来。

跟着便有司天监的官吏在城内闹市街口等处,搭起台子来,鸣锣召集百姓们过来。只见一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站在台上,司天监的官吏说此人是护国真人孙道长云云。孙庭运曾今在淮南救治过疫症,名声倒是也传开来,百姓们也都纷纷膜拜不止。

只见孙庭运在台上亮了几手道术,像是祭拜了天地三君诸神,跟着便讲起昨日的天现异象来,说什么此时天子虽然年幼,但昨日天现异象,预示着有名将能臣匡扶,将来必成一代明君,结束乱世,安养百姓云云。

众百姓之间司天监的官吏也都在一旁纷纷附和,引经据典的传说一番,便大多都信了,那时候的百姓对这一类的鬼神之说甚为笃信,更何况这是朝廷亲封的护国真人说的话,不少人听完后都是拜伏于地,山呼万岁起来。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不一会儿已经传遍了整个汴梁城,不少大户人家还敲锣打鼓的祭拜起天地来。

就在此时,北门外数骑探马疾奔回城而来,口中高呼道:“叛乱大军已至十里之外!”

……

第六卷紫金血泪第二百六十四章厚赏忠义臣

晨曦的金光之间,李处耘和楚昭辅二人带着十余名随从护卫快马先行回汴梁城,一路上也不停留,快马加鞭之下,不一时回到了汴梁城北门明德门之外。

只见北门城门紧闭,李处耘和楚昭辅都是微感奇怪,但见城头上还是石守信的帅旗,也不疑有他,李处耘便在马背上高声喝道:“我乃赵匡胤赵点检麾下散都指挥使,特回京城传信与石守信将军!快开城门!”

明德门的城楼上,徐皓月正安坐在城楼内,品着香茗,听了王子襄的回报后,微微一笑道:“让他们进来,拿下后带来见我。”徐皓月也不知道为什么,从他开始算计赵匡胤的那一刻起,他就再等着这一天,他很想看到赵匡胤和他手下看到他之时吃惊的样子,想听听他们会说什么,这倒也不是想要羞辱他们的意思,而仅仅只是出于一种好奇而已。

昨晚一夜未眠,此刻他却只觉得精神百倍,筹谋了许久,到了收网的时候,他的心情或许和一个渔夫没什么两样,而鹬和蚌却是范质和赵匡胤。

对于石守信和韩审琦骂自己背信弃义、出卖兄弟的指责,徐皓月心中是有些难堪,这个结果他也早就料到了。在这个下克上的现实世界里,他只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告诉世人,忠于国家、恪守道义和信守承诺比私交更为重要,一切凌驾于法度之上的私欲便是造成乱世的根源。他只想以他自己的行动来告诉世人这一点,就像他以行动告诉曾今是农人、家丁、流寇的白甲军,他们不是贱民一样。

魏仁浦坐在他的对面,也喝着茶水,看到徐皓月嘴角不时浮起的笑意,忍不住问道:“徐将军,赵匡胤大军定然是尾随于后而来,不知将军心中可有必胜良策?”

徐皓月淡淡的说道:“赵匡胤还派信使回京,便是不知道我等已经掌控了京城,就这一点上,他便输了五成。而且赵匡胤大军的军粮尚未出城,随军粮草只够三天敷用,又输了三成。赵匡胤最后一个救命稻草却是慕容延钊,只可惜啊,慕容延钊那边我也早有安排,这根救命稻草他是抓不到的了。”

魏仁浦点点头又问道:“为何徐将军让太后在发往各地的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