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寡头199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段时间以来,霍尔尼科娃都在打郭守云的主意,她在被塔斯社除名之后,就去过一次远东。一方面想要见见郭守云,一方面呢,也想加入他的远东传媒。但是这玩意怎么说呢,女人长得漂亮未必就是一件好事。远东有莎娜丽娃和尼基塔、拉丽萨坐着,她这个狐媚的女人,就别想凑到郭守云身边去,尼基塔用一张十万卢布地票据,就把她打发了。而那张票据呢,却被霍尔尼科娃撕了个粉碎,毕竟她志不在钱,而且她还觉得那是对她的一种侮辱。

这次好了。郭守云来了莫斯科,而那几个该死的女人都没跟过来,霍尔尼科娃找到了机会。她要不择手段的扒上这棵“大树”。

“当然不介意,”霍尔尼科娃紧紧挽住郭守云地胳膊,好像唯恐一松手这大活人就会飞了似的,“不过我希望那地方是大克里姆林宫的会场,而且我还有两个助手在外面。”

霍尔尼科娃说着,又伸手指了指警戒线外围的两个中年人。

“呵呵,那两位是你的助手?”顺着霍尔尼科娃手指的方向,郭守云朝两个因激动而面色涨红的中年人看了一眼。老实说,虽然这两个人穿了记者常备的多功能采访马甲,但是郭守云还是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两个家伙绝不是干记者这个行当地,他们更像是小财主。

“至少今后几天是,”霍尔尼科娃性子倒是很开朗,她凑到郭守云的耳边,吹气如兰的说道。“其实,那是我地老板,郭先生帮帮忙吧。”

说实话,郭守云现在倒是没对身边这个狐媚女人动什么歪念头,他很乐意给人家帮帮忙。毕竟人家曾经也帮过他。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郭守云笑着说了一句,而后扭头对波拉尼诺夫吩咐了两句。

要随便带几个人进克里姆林宫。那是不可能的,郭守云本事再大,也必须按规程来。霍尔尼科娃和她的两名“助手”,由于没有宫内办法的出入证以及扩大会议筹委会所下发的采访证,因此要想进入宫内,就必须接受防卫官的一系列审查,这里面包括身份的核对、验审以及随身携带物的盘查。

幸好的是,郭守云并不急着去大克里姆林宫,因为他要等,等到会议正式开幕之后再过去,不给霍多尔科夫斯基预留求和的时间,在他看来,这场烂仗必须打,不打老霍就记不住教训,他今后会更加嚣张。正是出于这一点考虑,郭守云亲自陪着霍尔尼科娃做了入宫地验审,有不少能够简化的手续,也就统统简化掉了,不然的话,这三个人恐怕只能赶上明天的会议了。

而郭守云的这一做法呢,显然让两位《进步日报》地股东产生了误会,作为传媒人,他们虽然没干过记者的行当,但却知道郭守云是个什么样的人,好家伙,远东实际意义上的霸主啊,前阶段,声名显赫、家资百亿的古辛斯基都在他手上吃了大亏。之前,大家都知道霍尔尼科娃与郭守云有些联系,毕竟这女人之所以被塔斯社除名,并封杀了一段时间,其根本原因就是她做了倾向于郭守云一方立场地报道,可大家不知道地是,这女人竟然和郭大贵人走得这么近,这个。。。。。。这个问题看来值得董事会慎重研究一下了。

媒体嘛,什么叫媒体?媒体靠什么生存?毫无疑问,媒体的生存,就要靠准确及时地新闻播报。而一个第一手的、独家的报道,可以让一个原本不起眼的新闻机构名气大增,那随之而来的,就是销售量的大增,影响力的扩散,大批广告商的资金投入。第一手的、独家的报道从何而来?毫无疑问,要靠大牌的记者,而记者又如何成为大牌?毋庸置疑,靠关系。一个没有关系的霍尔尼科娃,充其量就是长的漂亮,可以让男人眼前发亮的女人,说她是记者她也算是,可要说她不是,那也未尝不可。但是现在。。。。。。她显然是了。

第四卷 军火之王 第二四八章 全会上的民主复兴
有了郭守云的帮忙,霍尔尼科娃拿不拿采访证已经无关紧要了,她与报社的两位股东,很如愿的在会场后方的记者席上得到一个宽敞的位置,而他们带来的采访机,也堂而皇之的放到了主席台的发言席上。

不得不承认,霍尔尼科娃是一个很有眼光的女人,她从前一次郭守云来莫斯科的时候,便盯上了这个男人,而如今她的这一番举动,又将自己朝成功的道路上推进了一步。世界上越是黑暗的地方,越具有舆论报道的价值,而跻身在一个操纵黑暗的人身边,那无论是多么不具备新闻敏感度的媒体人,都可能成为享誉世界的“名记”。也许对于如今霍尔尼科娃来说,她自己都想不到这一步走的有多么关键,但是当半年后,她以第一位深入报道朝鲜现状的国际记者身份,登上普利策国际报道奖获奖名单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明智。

有美女陪在身边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那么一晃眼的过去了。

在霍尔尼科娃的陪同下,郭守云与两点整的时候,步入了大克里姆林宫会场,而此时,主席台上的与会官员已经系数就坐了,各方代表也都准备好了新一轮的战役。

在走进大会议厅的那一刻,郭守云一眼就看到了使劲朝他打眼色的霍多尔科夫斯基。不过他没有理会,全当什么都没看见,就那么和霍尔尼科娃说了两句话,而后自顾自地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今天下午会场的气氛显然与上午不同了,这会场其实就是一个***,***内呢,消息流通的很快,而***外面,则丝毫感受不到任何变化。中午六巨头谈崩的消息。瞒不住在场这些各州的苏维埃代表,他们虽然知道的不太相信。但也听说郭守云负气离席,别列佐夫斯基大怒掀桌的小道消息。这种消息意味着什么?毫无疑问。这就是风向,风向变了,如果态度立场再不分清楚,那是要被大风卷走的。受这一“利好消息”地影响,今天下午的会场上异常安静,各方代表坐地是泾渭分明,而且谁不跟另一阵营的人交谈,甚至连基本礼节性地微笑都免了。

主持会议的,仍旧是丘拜斯,尽管白宫有两三个部长以种种理由为借口缺席了。但是他是躲不过去的,谁不来他也得来,不然这会没法开了。但是丘拜斯万万想不到的是,他这个会议主持是来了,可这会照样开不下去。

在丘拜斯长达三分钟的序辞讲完之后。按照会议的规程,是由央行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上台,一方面阐述央行近一段时间的大政方针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工作方向,另一方面呢,也要接受苏维埃代表们的质询。

央行负责人地讲话持续了二十五分钟。随后。也就到了苏维埃代表们质询的时候,极其怪异的一幕出现了。

冷场!彻底的、赤裸裸的冷场!

整整十三分钟地时间。上千人的大会场上,除了记者们“咔嚓咔嚓”拍照的声音,以及偶尔传来的咳嗽声之外,别说是来自苏维埃代表们的质询了,连一个站出来说话地人没有。

央行地负责人,就那么孤零零的站在发言台上,眼巴巴地瞅着台下那些始终保持缄默的代表们,那额头上的冷汗都出来了。他现在终于明白了一点,有时候被人群起而攻也是幸福的。

面对十三分钟的会场静默,到场的记者们疯狂了,各种各样的猜测纷至沓来,而其中最可靠、最受公认的一种,就是:苏维埃代表们在用静默的方式,同克里姆林宫权力层对抗,这是一种虽然无声,但是却最为激烈的对抗,是民主自由与腐朽专制之间的对抗。

随着时间在静默中一点点流逝,红场上云集的示威者也越来越多,为了体现民主思维,这场扩大会议是安排了现场直播的,那些关心时政的人,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媒体从会场发来的消息。当然,这些消息都经过人为加工的,那些新闻播报员显然在猜测方面加了太多水分,他们将苏维埃代表们抗议的矛头,直接导向了岌岌可危的克里姆林宫,至于说上午白宫遭受代表们谴责的事,却是没有人会再提了。

静默三分钟,会场的记者沸腾,静默十三分钟,那就是整个莫斯科的沸腾。无数的人流,从莫斯科的各个角落涌向红场,原本一两万人的示威人群,在很短的时间内便飞速膨胀,一直扩到了六七万人。他们高举着各种各样的条幅,高呼着各式各样的口号,给静默中的苏维埃代表们打气,支持他们在这条抗争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俄罗斯独立万岁!”

“民主自由万岁!”

“坚持,我们在你身后!”

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支持苏维埃代表就是支持他们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