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招致了蒙古诸部最终各个都跟建奴彻底反目,将建奴重新视作了寇仇,为了他们自己部落的生存开始和建奴不断的发生冲突和抵抗。
于孝天又下旨让宣大一带的官府,刻意的给蒙古诸部抛出了一些诱饵。
众所周知蒙古诸部在元朝覆灭之后,被重新赶回草原之中以后,经济和技术都严重倒退,特别是许多生活必须品,都严重依赖关内提供。
大明历代都通过互市来限制蒙古诸部的发展,通过互市盘剥蒙古诸部,后来因为建奴的原因,还下旨关停了互市,导致了蒙古诸部最终大部分倒向了建奴,跟着建奴混,通过从大明抢掠的手段,来获取各种生活必需品。
别的东西不说,其中两样东西蒙古人始终离不开大明的供给,那就是茶盐两样物资,蒙古不产盐,而且不临海,所有食盐全部都靠关内供给,没有盐吃,人就没力气,连他们的牛马也需要盐分的补充,所以他们对于食盐的需求,也造成了他们对关内的依赖性极高。
另外就是茶叶,因为食物结构的原因,蒙古诸部的人多以肉食为主,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本身不进行耕种,自然也没有蔬菜和粮食吃,只能吃放牧的牛羊等肉食品,这就产生了他们对茶叶的严重依赖,离开茶叶他们同样也没法活。
在大明关停互市之后,蒙古诸部就对建奴产生了严重的依赖,通过建奴获取茶盐等物,另外他们也不会炼铁,铁器都需要从关内或者建奴那里获得。
虽然建奴本身也不产盐和茶叶,但是他们却一直可以通过关内的奸商获取到这些商品,而且他们本身产铁,蒙古诸部获取这些物资的时候,就少不了被建奴盘剥一道,建奴充当二道贩子,从蒙古诸部手中获取战马,大大的赚上一笔。
但是随着局势的变化,于孝天掐断了对关外物资的走私活动,也断掉了建奴获取茶盐的渠道,建奴自己都不够用的,当然不可能再给蒙古诸部充当二道贩子了。
另外建奴方面意识到蒙古诸部将会不听他们的使唤,将其当贼防范着,自然也不会给他们提供铁器,这么一来蒙古诸部可就惨大发了。
一年下来,茶盐尽断,铁器也得不到补充,没有铁就没有法打造武器,以至于仅仅一年下来,蒙古诸部就回到了原始人状态,武器得不到补充,就连弓箭的箭簇,都没有铁料打造,只能重新使用一些动物的骨头来充当箭簇,至于刀枪等武器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得不到任何补充。
蒙古诸部还想着用老办法入关大掠,但是随着于孝天控制了朝局之后,不断用于家军替换边军,镇守各地边关,蒙古人再难像以前那样入关抢掠,每每冒险干一票,结果都是被打的头破血流,死伤惨重,赚的没有赔得多,使得他们开始严重失血。
这时候大明抛出了一个诱饵,那就是散布消息,告诉那些蒙古诸部,想要获取茶盐也可以,但是必须要让他们脱离建奴的控制,今后不得再给建奴充当狗腿子。
如果他们放弃和建奴合作,继续给建奴助纣为虐,那么就可以在宣大一带,重开互市,跟他们交易茶盐等物,使得他们可以生存下去。
蒙古诸部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被逼到了死角,继续跟建奴混,建奴也不信任他们,经常袭击他们屠杀他们,他们得不到一点好处,和大明作对已经成了死路一条,所以他们唯有选择屈服。
一些蒙古部落开始对大明表示臣服,表态只要大明给他们提供茶盐互市,那么他们就愿意臣服大明,不再为建奴效命。
于是于孝天便网开一面,同意一些蒙古部落用他们的牛羊、战马到宣大指定的关隘,和大明进行互市,用茶盐换取他们的战马和牛羊以及皮张等物,蒙古人一尝到甜头,便发现大明是讲信誉的。
而且于孝天还下旨释放了一批以前在关内战场上俘获并且收降的蒙古人,把他们送出关外,回到他们的部落之中,为大明充当奸细,监视各部的活动,省的这帮蒙古人又用通过互市所得的茶盐,跑去和建奴交易。
这些被俘的蒙古兵将,在关内见识了于家军的厉害,算是被彻底的打服了,被释放之后,不敢再有二心,变成了大明忠实的仆人,开始为大明在各部充当眼线和奸细,不断的散播于家军的厉害,威吓那些部落的族人,使之不敢产生继续和大明对抗的念头。
第一百一十六章 关宁军之议
这一次于孝天领兵出关,山海关的吴三桂这个时候已经被于孝天架空,只能干瞪眼看着于孝天这个杀父仇人大摇大摆的到山海关,接了山海关守务,将他们这些关宁军都调出了关,名义上是随军出征,但是将他们带到了广宁中后所一带之后,就将他们丢在了这里,仅仅把一些军将带在了军中,等于是彻底将他们切断了和他们旧部之间的联系,带到了身边给看了起来。
接着于孝天领兵一路北上,一直走到了锦州,一路上不断的接管了沿途的屯堡卫所,实际控制住了关外的这些屯兵点,解除掉了一些关宁旧将的实际统兵权。
抵达了锦州之后,以祖大寿为首的一部分尚且掌握着兵权的关宁旧将,纷纷出城迎接于孝天的到来,当他们看到了于孝天麾下兵精马壮的于家军以及他们精良的已经武装到牙齿的武器,一个个都顿时彻底心凉了下来。
虽然关宁军素有大明第一强军之称,但是那也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到了这个时候,关宁军和于家军放在一起一比,让这些关宁军的兵将们各个都自惭形秽了起来。
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虽然他们此次出城迎接于孝天的时候,也都令他们的部下打足精神,披挂整齐,好好的提前收拾了一番,试图在于孝天的面前,不太掉价。
但是当他们带着麾下的关宁军出城之后,摆在对面于家军面前这么一比,就顿时高下立判,不管是装备方面,还是官兵的精气神,以及队列还有军纪,完全都和于家军没有任何可比性,放在于家军面前,他们简直就如同一支叫花子军一般。
当看到了于家军之后,这些关宁军将们各个都收敛起来了他们心中的那份倨傲,再也不敢小觑于家军了。
说实在的,以前他们大多数人只是听说于家军厉害,对于家军比较忌惮,但是却并未亲眼所见于家军的军容,所以也仅仅是停留在他们自己的理解之中,但是当今日看到于家军之后,这才第一次真正的有了直观的感受,见识了于家军的军容鼎盛之后,无疑彻彻底底的将这帮关宁军上下都给震慑了。
就连一直以来,都很是倨傲的祖大寿,也在远远的见识过了于家军的军容之后,放低了姿态,带着一众关宁军部将,赶紧主动朝着于孝天所在的位置迎了上去。
于孝天对祖大寿也是很感兴趣,历史上祖大寿曾经诈降建奴,但是事后骗取了建奴的信任之后,跑回了锦州,接着领兵和建奴作对,把皇太极搞得是没有一点脾气,但是在历史上祖大寿最终和洪承畴被建奴所俘,到底还是选择投降了建奴。
不过于孝天对于祖大寿并无多少恶感,他不同于其他那些投降建奴的汉奸,祖大寿对大明还是比较忠诚的,要不然他也不会第一次投降建奴之后,又重新复叛建奴,继续领兵和建奴作战。
只能说这个人并不是那种愚忠之人,只是没有太过坚持罢了!而且他最后投降建奴之后,也并不被皇太极所信任,并未帮着建奴干了多少祸害关内明人的事情。
他最终之所以放弃,投降了建奴,很大成分上可以说他已经对大明朝廷彻底绝望了,他们被困锦州,洪承畴兵败投降,使得镇守锦州的祖大寿粮尽援绝,最终为了避免锦州城中军民尽数被屠,无奈之下才选择了投降。
这样的投降,于孝天在心理上觉得是可以接受的,当时即便是祖大寿率军战至全军覆没,其实也已经无济于事,只不过是多死一些人罢了,已经阻挡不了建奴控制整个关外了。
所以一直以来,于孝天对于祖大寿并无多大的恶感,这也是他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动祖大寿的原因。
当看到祖大寿率众前来迎接他的时候,于孝天也放低了姿态,下马与之见礼,双方都互相打量了一番对方之后,各自都暗叹对方确实是一个人杰,相互之间倒是也颇有好感。
祖大寿虽然不太满意近一年来,于孝天分化关宁军,并且架空了不少关宁军军将,将大批关宁军最终至于他的控制之下,这无疑对他们关宁诸将未来的地位,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