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都是一群贪官污吏,就想着趁机捞钱,呸!”
这有了人带头,自然有人跟着凑热闹,顷刻间一帮子穷人站在一起破口大骂,吓得有钱人家急忙躲得老远,急三火四的买完东西扭头就走。
其中还有人不忘回头骂道:“你们自己寻死也离得远些,都是群混账乞丐,没见到附近都是官府的人吗?真是不要命了。”
一群穷汉不管不顾,还在那里大骂,四周百姓瞧得心惊肉跳,果然,远处呼啦一下冲过来上千的锦衣卫。
鸡飞狗跳,原本就拥挤不堪的街口,此刻更是乱成一团,不过锦衣卫哪会在乎这个,就是任你皇亲国戚,世家豪奴,挡住去路就是一皮鞭子,吓得百姓急忙散去。
好似老鼠见了猫似地的,一见锦衣卫如狼似虎的冲过来,这群穷百姓终于傻了,也不敢在顶撞,纷纷叹了口气,就准备花钱消灾。
只不过悔悟得有些晚了,那群锦衣卫中领头的中年千户,阴森森的笑道:“好一群大胆的刁民,来人,统统带走,连同他们家的闺女,全都取消选秀资格,都给老子带回衙门去。”
百姓们大惊失色,那躲在后面的少女们吓得险些哭出来,可惜在明晃晃的刀剑威胁下,只得又惊又怒的跟着锦衣卫乖乖离去。
好似清楚谁家贫穷似地,就算是并未大骂的百姓一样都被带走,连同其家人一网打尽,锦衣卫效率惊人,又有充足人手,吓得有钱人家心惊肉跳。
这番无情变故,险些激起众怒,只不过锦衣卫的数量实在太多,人人敢怒不敢言,遥望着一大群人渐渐远去,老百姓们感同身受,不免深深叹气。
一侧女人街附近,一身锦衣卫百户装扮的严海龙站在街口,身边站着十几位府上兄弟,全都一体的锦衣卫小旗飞鱼服,指着远方被带走的百姓,嘱咐道:“张继开,张继往,过去盯着点,要安全把那些百姓送出京城,告诉他们各自归家吧。”
“嗯,这就去办。”两位长相酷似,年纪大约十八九岁,皮肤黝黑五官端正的精悍青年笑着答应,他们二人都是张家旁系出身,都是族中子弟。
望着自己兄弟远去,严海龙放心的咧嘴一笑,他清楚那兄弟俩为人精明细心,办事稳妥,都是一干亲随中的佼佼者。
指着一位长相秀气,年纪同样十八九岁的英俊青年,吩咐道:“西门荣轩,你去四下转转,可别发生什么意外之事。”
“是!”那英俊青年双手抱拳,其人面如冠玉,整个人朝气蓬勃,乃是张家家将后代,同样是这些年选拔而出的亲随,此人文武双全,和其他兄弟将来大多进入锦衣卫不同,他却是要跟随朱银丰要做个武将的。
看着西门荣轩大步而去,严海龙抬头瞅了眼其他人,尤其是看见其中两位模样俊俏,气质不俗的青年就觉得牙疼,叹气道:“我说陆文和李逸风,你们俩今日跑来凑什么热闹?”
严海龙为人不拘小节,也不在乎那两人都是二爷的朋友,大咧咧的直呼其名。
其中陆云看上去十六七岁,其人唇红齿白,长相不俗,但肤色稍显黝黑,身上更是天生有着一股子的彪悍气息,因他祖上乃是武将世家,只不过父亲战死沙场,以至于家道中落,不过其叔叔陆永后来跟随英国公张辅多年,已经累积战功升至百户,因此家族倒也不算度日艰难,算是小康之家。
陆云早在几年前就结实张灏,两人关系不错,因其人年纪虽小,但却自强不息,常年与李逸风一同拜京城外的一位道长习练武艺,他天性悍勇,练得是马上功夫,而李逸风不拘小节,喜好风流雅事,则学的多是些小巧腾挪的剑法,一刚一柔,这师兄弟彼此感情深厚。
对于陆云,张灏很敬重,这几日见到无事可干的师兄弟俩,就起了爱才之心,结果陆云一心向往军营,自是求之不得,而李逸风则浪荡风流惯了,性子又是最受不得拘束的,却是给婉言拒绝了。
见到张灏最近忙着筹划选秀一事,作为朋友,无所事事的兄弟俩就跑过来帮忙,张灏二话没说,就让他们跟着朱银丰负责监视照顾进京而来的百姓。
对于穷苦百姓,张灏不愿他们送闺女去当什么宫女,也算准他们舍不得掏钱,因此故意设下一局,命锦衣卫严密监视,刚才正好以当众谩骂朝廷命官的嫌疑,把百姓们统统送回家去。
一干青年都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张灏也有意锻炼他们,毕竟自己的班底大多年纪轻轻,而照顾百姓,对于青年人来说,则是求之不得的好差事。
又能做好事又能借机耍威风,闹得张府上百位亲随个个奋勇,结果全都倾巢而出,人人换上锦衣卫的飞鱼服,人前人后的好不威风,这几日也不顾劳累的辛苦办事,顺便熟悉下锦衣卫独特的运作方式,好为未来大举渗透锦衣卫这个冷血衙门,而提前做些准备。
第三卷 一门双贵 第190章 文渊阁臣
第190章 文渊阁臣
乾清宫隔壁侧殿,文渊阁。
高粱明瓦,红漆木具,整个侧殿宽大幽深,即使里面人气喧杂,依然有股子阴森滋味幽幽渗出。
屋中墨香扑鼻,但光线略显昏暗,外间十几名刀笔吏忙忙碌碌,而里间盘炕上,端坐着几位阁臣。
几位大人身后,一具具黑漆楠木书架古朴庄重,四四方方的抽屉把守,狰狞兽口衔着碗口大的鎏金铜环。
合上一本奏疏,腰杆笔直而坐的杨荣神色不耐,到不是他有意懈怠差事,实在是奏疏里的文章写得令人恼火。
又拾起木案上方那高高码放在最上面的一本,展开一看,偏偏第二本奏疏同样如此,杨荣一目十行的略微观看完毕,气的一拍桌案,怒道:“岂有此理,如今这风气几时遍布天下各地的?一个个官员不用心办事,整日盯着京城里的风吹草动做什么?动辄就弹劾这个,弹劾那个,混账!”
隔着不远的阁臣杨士奇揉揉眼睛,他身体不好,坐姿有些佝偻,此刻借机伸展下很有些困乏的身体,苦笑道:“一个个只知道危言耸听,这各地言官看似气节高尚,实则是学御史台那帮酸秀才而已,人人视那廷杖为登仙捷径,求的就是一鸣惊人天下知,唉,此风断不可涨!”
“趋炎附势,追名逐利,求得是一遭斥贬而意气洋洋,此风既成,莫可救之。”另一侧的金幼孜大人叹了口气。
三人都有些无奈,所谓言官无罪,这在明朝可谓是名副其实,而天下读书人学的又是四书五经,八股文章,求得是高官厚禄,名声显扬。反而把个上古先贤的六艺操守统统忘记,动辄就想着上书讽刺帝王或是阁臣而意图名扬四海。
还好此时乃是明初永乐帝王在位,各位阁臣又大多是操守端正之人,以至于朝政清明,很少有小人能借机高升,而明朝就算是拥有锦衣卫,东厂西厂,看似恐怖,实则后期越来越像是个普通衙门,和太监干政一样,都被后世满清无限诋毁了。
实则到了明朝中后期,言官越加变本加厉,人人视谩骂帝王因而受到惩处为天大荣耀,常因小事就大肆攻击皇帝和一众阁臣,不骂的狗血淋头绝不罢手,而那些特务机构又几何时真正暗中加害骂过帝王的文臣?或许有,但却非常罕见,真正的权利无疑攥在天下各文臣集团手中,即使是皇帝,也无法任意行事,明朝内阁文臣制度,其实已经走向了极端。
其中有名的名臣张居正,即使是位铁腕首辅,一样被言官骂的凄凄惨惨,最后甚至被骂下台不说,那些言官仍然落井下石,生生把人给骂的家破人亡。
三位阁臣对于目前局面无可奈何,也深知这风气其实是件好事,毕竟起着监督百官的作用,只不过太过放任还是不妥,而最令人头疼的,就是时下官场风气渐趋腐败,贪污结党之风大盛,一些言官和官员私下勾结,利用职权陷害他人。
不过同是文人,口头发泄一通也就罢了,谁也不想因此去改变什么,好不容易朝廷从太祖皇帝的恐怖作风中解放出来,而永乐帝王乾纲独断,还未有任何势力集团敢于站出来搞风搞雨。
面对堆积如山的奏疏,三位阁臣没有时间诉苦,略微聊了几句,又埋头于书海文山内了,从中筛选出重要奏报,亲自批示几句于白纸之上,也就是有名的票拟,或是与同僚商议一番,其中紧要的则马上命宦官送进乾清宫去,奏请皇帝御笔朱批,又叫批红,此时批红大权还牢牢掌握在帝王手中,司礼监太监只不过负责上下传达而已。
外面竹帘被人掀起,户部侍郎何祥大人一身破旧官服,怀中抱着一摞奏疏走了进来,远处几位整理文案的官吏急忙笑着上前。
“何大人您贵为户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