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了一大通,不但给自己介绍了巴蜀琴氏,还着重提到了琴氏劲弩,显然蒙恬知道琴氏大匠要来晋阳,因此一时兴起,多说了两句。以蒙恬的性格,应该不是喜欢闲扯的人,他是不是心里有心事,而这个心事恰恰又和巴蜀琴氏有关?
黄氅剑士之后又是一队全副武装的甲士,足有一百多人。大秦军方以如此隆重的方式迎接琴氏大匠,可见对他的尊敬和重视。
车队轰隆隆的过去了,城门处的卫卒很快撤去,大道两旁的行人商旅一边窃窃私语,猜测辒车里的神秘人物,一边纷纷散去,该出城的出城,该进城办事的继续办事,转眼就恢复了正常。
虎翼卫重上大道。宝鼎等到蒙恬出了巷口,拍马与其并辔而行。
“左庶长,你躲那么远干什么?”宝鼎难得有机会打击蒙恬,故意调侃道。
蒙恬浓眉紧锁,脸色阴沉,半晌才说了一句话,“看到辎重将军了?”
宝鼎看看他,听出来语气不善,估计和那位辎重将军有矛盾,而且好象还不是一般的小矛盾。
“不认识。”宝鼎答非所问。
“他叫魏缚,穰侯魏冉的嫡孙,中更爵,现为假上将军桓齮(q)的辎重将军。”
宝鼎一听就明白了,魏缚是楚系外戚,蒙恬是关东外系,两人分属不同阵营。从蒙恬脸上的表情看得出来,他和魏缚的矛盾很深。
桓齮现在是北路军统帅。北路军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桓齮从南线带来的十五万大军,一部分是王翦的五万北疆军。这个魏缚既然是桓齮帐下的辎重将军,那就是负责整个北线军队的辎重,位高权重,即使是王翦,恐怕也不敢对其颐气指使吧?
宝鼎擅长察言观色,在揣摩人的心理方面也有独到之处。这与他前世的职业有关,穿越重生后,处境尤其艰难,他不得不打足十二分精神,把自己这个特长发挥到极致。他从蒙恬和魏缚的矛盾联想到大秦军方的派系,又联想到正在进行的河北大战,随即又联想到了刚刚看到的巴蜀琴氏大匠。
巴蜀原为楚地,琴氏原是楚人,很显然,从派系上来说,巴蜀琴氏肯定攀附在楚系外戚这颗大树上。刚才那一幕足以说明巴蜀琴氏与楚系外戚的亲密关系。楚系的辎重将军魏缚亲自出城迎接琴氏大匠,从这个规格来说,北疆军做为地主,好歹也应该派位将军露个面,但显然王翦没有这么做,而蒙恬刚才做得更绝,直接躲到巷子里了。
巴蜀琴氏的造弩技艺对秦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刻琴氏派一位重量级的大匠赶赴晋阳,其目的显而易见,那就是楚系要全力以赴打赢这一战。
看样子,桓齮把自己的辎重将军放在晋阳,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魏缚这位辎重将军是楚系外戚的嫡系,与咸阳的权力核心有着直接联系,很多事情由他出面,比桓齮出面效果更好。当然了,桓齮也有可能还有其它考虑,但以宝鼎目前对秦国的了解,他也猜不出来。不过有一点非常肯定,这场大战的背后,其实就是咸阳各方势力之间的激烈博弈。
想到历史上秦军在宜安大战中大败而归,宝鼎不禁暗自叹息。上午蒙恬说得义正严词,说什么大秦将士上下齐心,现在看来都是冠冕堂皇的假话,大秦军方各派系现在正斗得热火朝天呢。
“轺车上还有一个人,他是谁?”宝鼎问道。
那位白衣年轻人能和魏缚坐在一辆轺车上,而且在魏缚面前眉飞色舞地滔滔不绝,显然身份不一般。
刚才蒙恬躲在巷子里,没有看到。他略略皱眉,望向一直陪在宝鼎身边的那位黑鹰锐士。
“公子厉。”黑鹰锐士的脸上掠过一丝厌恶之色,好象说出这个名字都污了他的嘴。
公子厉?他是一位王族?宝鼎惊讶地望向蒙恬,却发现他也是一脸惊讶。
“他来晋阳干什么?”蒙恬摇摇头,疑惑不解。
“左庶长,琴氏大匠如果独自北上,未必有资格坐那辆辒车吧?”那位黑鹰锐士似乎猜出什么,有意识地提醒了一句。
“琴氏小少主?”蒙恬立即反应过来,“这么说,小少主的孪生妹妹也来了?”
那位黑鹰锐士鄙夷地撇撇嘴,“从咸阳追到晋阳,阴魂不散。晋阳有热闹看了。”
这句话传进蒙恬的耳中,让他眼前蓦然一亮,心中顿时有了一个主意,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宝鼎,嘴角处露出一丝狡黠笑意。
“公子,公子厉是高陵君的曾孙,他的外祖母就是华阳太后的姐姐。按辈份算,你们是堂兄弟。”蒙恬笑道,“想不想和他见一面?”
宝鼎连忙摇头。华阳太后的姐姐应该就是历史上的华阳大姐,如此说来,华阳太后就是公子厉的姨祖母,来头好大啊。
蒙恬稍降马速,与那位黑鹰锐士走到一起,“杜尚,晚上把王离那小子给我叫来。”
杜尚咧开大嘴就笑了,“左庶长嫌晋阳不够热闹?”
蒙恬朝宝鼎的背影使了个眼色,“明天叫王离陪着公子在晋阳四处转转。”
杜尚心领神会,与蒙恬相视而笑。
=
=
=
第一卷 崛起 第五十六章 又一个秘密
到了军营,蒙恬直接去了主帐,安排晚上的接风宴。杜尚则一直陪着宝鼎,将其引到事先安排好的一座大军帐。
军营内正常情况下不允许骑马行车,只能走路。这一路走过来,宝鼎发现营内的气氛非常紧张,士卒们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练武演兵,鼓号金钲之声此起彼伏,远处有骑士策马飞车,往来冲杀,飞扬的烟尘遮天蔽日,完全是一副大战在即的态势。
宝鼎不时停下来驻足观看,兴致很高。杜尚大概得到了蒙恬的命令,站在他身边详细解说,凡军中事务,从军制到军律,无论大小,想到什么说什么。宝鼎对此一窍不通,但他要学,必须要学,而且还要尽快学会。杜尚讲的都是一些常识性东西,如果连这些常识都不能马上掌握,到战场上可真是两眼一抹黑了。
杜尚性情豪爽,心直口快,讲述之余,也流露出对咸阳的不满。此刻秦军主力已经在河北战场上厮杀了三个多月,北疆军做为后备之师,只能待命于太原,将士们因此愤懑不平,只好把一身力气发泄在演武场上。
到了军帐后,宝鼎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又拉着杜尚去了演武场,主动向他讨教。斗钧本想带几个人跟在后面,但被宝鼎拒绝了。
杜尚身后跟着一队虎翼卫士,个个彪悍,站成一排威风凛凛,反观宝鼎,这个公子做得太寒酸了。斗钧这帮人本是马贼,而蛮屠就是一个胡市屠夫,大家平时散漫惯了,一个个发须凌乱,衣容不整,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带着他们去大街上打架斗殴倒是合适,在这里**去招摇,那就是打自己的脸了。
不知不觉,太阳西斜。杜尚隐晦地提醒了几次,但宝鼎沉浸在一个崭新的天地里,身心完全投入其中,丝毫没有察觉。
这时,蒙恬和一位玄衣高冠的中年人在一帮虎翼卫的簇拥下远远走来。宝鼎这才意识到天色已晚,他冲着杜尚抱歉地笑笑,随即迎了上去。
这位中年人大约四十岁左右,身形矫健,一张黑褐色的刚毅脸庞,颌下一把浓密长髯,宽额高鼻,深陷的眼窝里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宝鼎注意看了一眼,发现蒙恬竟然拖后了半步,跟在他后面。
这位就是大秦名将,在统一大战中灭三国,功封通武侯的王贲?宝鼎正想加快脚步迎上去,身后却传来杜尚的声音,“公子,那是太原郡守冯劫。”
太原郡守?冯劫?宝鼎吃惊地停下脚步,再次凝神望向那位中年人。
他就是冯劫?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记载非常少,记忆中好象只有在《秦始皇本纪》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就是秦国统一那一年,他以御史大夫的身份与丞相王绾(an)、廷尉李斯献“皇帝”尊号。还有一次是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他以将军的身份,与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劝谏二世暂停修建阿房宫,全力平定关东叛乱,结果被二世关进了大牢,自杀了。
御史大夫实际上就是副丞相,这个官职仅次于丞相。十二年后,冯劫就是御史大夫了,或者,他在更早之前就会出任御史大夫一职,可见此人在秦王政心中的份量,也就是说,他肯定是秦王政的亲信。
蒙恬曾说,要等咸阳的诏书送达晋阳之后才公开自己的身份,但这才过了几个时辰,蒙恬就陪着冯劫出现在自己面前,这足以说明他与秦王政之间有非同寻常的关系。
忽然,宝鼎的脑海中跳出右丞相冯去疾的名字。《秦始皇本纪》中,右丞相冯去疾第一次出现的时间,是在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