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功勋,而河北灾民则赢得了生存的机会。

众人商讨了一些细节,然后马上拟写奏章。

赵高拟写了初稿,魏起、曝布、熊庸、唐仰和司马昌等人做了补充,宝鼎最后审阅定稿。考虑到西南策略中有很多涉及到未来几年的中土局势以及统一后的诸多重大决策,宝鼎又亲自给秦王政写了一份书信,详细解释自己西南策略的构想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局势变化。

中午时分,关于西南策略的奏章和书信就出了行辕,十万火急送往咸阳。

秦王政和中枢大臣们接到武烈侯的奏章,人人震惊,谁也没想到,武烈侯竟然有如此本事,把一场空前的大灾难和开拓西南疆土联系到一起。

秦王政紧急下令,召集在京公卿齐聚内廷议事。

郎中令冯劫当众诵读了武烈侯的奏章。秦王政把武烈侯写给他的书信也拿了出来,亲自读了一遍。

对大秦君臣们来说,这是个匪夷所思的策略。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开拓西南。虽然长沙郡是楚国西南边陲,又曾与楚国京畿隔江相望,但长沙郡终究算是蛮荒之地,尤其它的西南地区,更是百越诸族的聚集地,所以大秦自拿下黔中,拿下楚都郢之后,便没有继续攻打长沙,因为打下来的意义不大,与中原比起来,这地方贫瘠而荒凉,不要也罢。

现在武烈侯在中原即将爆发危机的时侯,却想到了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西南策略有三大部分,第一就是迁徙人口。正常迁徙人口牵扯到一系列问题,尤其从富裕地区迁到蛮荒之地,那困难就更大了。如今因为大河南北爆发旱灾,河北因为灾情严重正在形成大饥荒,灾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抛弃家园。于是,大秦不费吹灰之力,仅仅耗费一些食物,就把赵国的人口迁徙到西南边陲,而且还利用这些人打仗垦荒,为秦国开疆拓土增强国力。

世上到哪找这么好的事?什么叫老天眷顾,这就是。

第二部分是渡江作战,拿下长沙郡。拿下长沙郡,一则可以安置灾民中的老弱妇孺,二则可以以长沙做为攻打西南的后方基地,第三就是混乱楚国局势,确保明年大军可以攻打赵国。

第三部分就是远征作战,一直打到南方的大海为止。武烈侯认为一年时间足够了,但凡事都有例外,所以武烈侯也做了长期作战的准备。长期作战的前提是灾民在西南得到安置,大量垦荒,由此获得粮食和各种物资,然后青壮劳力组成的军队继续南下作战,开拓疆土,而老弱妇孺则为军队运送粮草辎重。

西南最缺乏的就是人口,人口不足,导致一切都陷于停滞,而人口一旦大量增加,为了争夺生存空间,战争便不可避免,大秦在西南的疆域自然就越来越大。

秦王政被这个策略的好处所吸引,他几乎没有过多考虑,就已经决定实施此策,而这一次,武烈侯将南下开辟西南战场。秦王政和所有人一样,被武烈侯一次次爆发出来的天才所震撼,他甚至也有高山仰止的感觉。如此天才偏偏又是宗室子弟,而且几十年前还是一度有希望继承王统的宗室子弟,这让秦王政感到了威胁。或许,这是一次置武烈侯于死地的好机会。

公卿大臣们的意见也呈现出了一边倒的趋势,包括对西南攻略的成功不抱希望的关东人都异口同声的表示支持。其实大家心里都有算,此策一旦实施,中原危机也就不复存在,而如果能把武烈侯赶出中原,中原随即变成了一块大肥肉,大家都想插手其中捞一把,所以没有任何人出言反对。

但是,不反对,并不代表就没有人从中作梗。

“假如开拓西南失败了怎么办?”已经由国尉改为太尉的尉缭问道,“此策的实施需要倾尽国力,一旦失败,我们明年拿什么攻打赵国?”

秦王政考虑了一下,说道,“用巴蜀和东南郡县的钱粮保证此策的实施。关中的钱粮用于代北战场,中原今年有灾祸,自给自足应该差不多。明年攻赵,可以安排在秋收之后,那时钱粮就很充足了。”

蒙嘉请奏,“此策由武烈侯所制,其中的很多事情也只有他才能做,所以臣举荐武烈侯全权负责西南策略。”

驷车庶长公子豹马上跳出来反对,“中原未稳,又有大灾将至,此刻武烈侯离开,极有可能让中原陷入危机。”

中枢大臣们很快分成了两派,一派坚持由武烈侯开辟西南战场,一派则坚决反对。

秦王政最终裁决,“武烈侯已经在奏章中明确要求,他要亲自去开辟西南战场,妥善安置灾民,所以,此事无须再议,准奏即可。”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一卷崛起第274章公开承诺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一卷崛起第274章公开承诺

第274章公开承诺

秦王政下令采纳武烈侯的西南策略,中枢即刻拟定具体实施方案,武烈侯则到西南全权负责实施此策。

中枢的具体方案主要体现在中央政策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协调上,而武烈侯是西南策略的执行者。

秦王命令一下,中枢动起来了,武烈侯更要紧锣密鼓,全力以赴。

中枢当前的头等大事是华阳太后的丧礼,而华阳太后有遗命,她要与孝文王合葬,这就使得丧礼程序更复杂,但因为无须给华阳太后做陵墓,少府因此节约了一笔巨大开支,整个丧礼的时间也大为缩短,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枢实施西南策略。

秦王政很快召见了墨家钜子蒲溪子,拜托他发动墨家子弟在大秦境内展开救灾义捐。

在王国钱粮陷入困窘之际,中枢不用法令的形式加赋增税,而是利用墨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和普通庶民的善良发动义捐,这在大秦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中枢最初反对此策,因为此策会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秦王和官府的威信,并让一直受到压制的墨家借此机遇而复兴,但相比起来,中枢更不愿意为了一个没有成功希望的策略而临时加赋增税招致民众的怨恨。

秦王政召见墨家钜子托付以国事,事实上这就是向中枢、中央府署和地方郡县传递一个讯息,墨家发动的义捐是大王的命令,从上到下必须全力配合。如此一来,墨家在大秦的政治地位就提高了。政治地位的提高意义重大,这不仅代表墨家子弟有机会入仕,而且墨家的学术也会逐渐影响到国策。

秦王政之所以召见墨家钜子,不仅是因为时局需要和武烈侯的强烈要求,更重要的是这两年墨家学术的变革有利于大秦的统一大业。另外,在武烈侯的推动下,墨家在南阳学府和中原大学府都公开收徒授学,其子弟越来越多,影响力日趋扩大,所以大秦也需要适当改变一下对墨家的态度,一味压制终究不是正确的策略,必要的拉扰和扶助还是有利于大秦政局的良性发展。

在秦王政召见墨家钜子的同时,武烈侯也在梁囿行辕召集中原军政官长们议事,具体解说西南策略,并部署具体的实施方案。

众人对武烈侯拿出的这个策略赞叹不己。没办法,如此高招也只有天才才能想得出来,其他人望尘莫及。

赵高详细解释了西南策略,分析了其中的利弊得失和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原不再会因为这场灾难而陷入危机。

中原的救灾已经初见成效,郡县官长的全力以赴,五万军队的投入,数千名工匠和近百名墨家子弟的日夜奋战,中原巨贾们不遗余力的支持,再加上灾区民众们夜以继日地辛勤劳作,受灾田地的灾情基本上得到缓解,然而,由于武烈侯对未来预测极度悲观,中原的军政官长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尤其是三川、砀郡和东郡三地,更是做好了与干旱打持久战的准备。

从目前的救灾情况来看,中原今年粮食欠收已成定局,但不至于酿成大饥荒的恶劣局面。如果河北灾民蜂拥南下,依靠中原官民们的齐心协力,把灾民安全转送到南阳绝对没有问题。

“庶民的情绪如何?”宝鼎最关心的就是中原庶民们对秦人的态度。

“凡事有失必有得。”砀郡太守王昕叹道,“近一年来,我们虽然没有加重中原庶民的赋税,也没有过度征发徭役,更没有招募他们去打仗,但彼此间的仇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消散,然而,这场灾难却帮助了我们。武烈侯的远见卓识和不惜代价救灾的决心,让中原秦人不得不倾尽全力帮助中原庶民救灾。庶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秦人不是传说中的虎狼,相反,秦人的仁义远远超过了韩魏两国的大王和官僚。庶民们因此改变了对我们的态度,甚至那些一直对我们恨之入骨的士人也不再以仇恨的目光看着我们。”

“本来我们一直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