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鼎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楚人最终实现了这个誓言,灭亡大秦的就是楚,但自己既然重生而来,就绝不会让楚人灭亡大秦。今年的中原大战,必定让楚军遭遇重创,继而加快统一的进程。
“明天上午,我们就可以抵达郢。”隗清看到宝鼎的神色忽然变冷,意识到自己那句话说得不恰当,于是主动告诉了宝鼎需要的答案,“楚国把都城迁到寿春的时间不过数年而已,期间考烈王驾崩,春申君被杀,朝局动荡不安,导致王宫和都城的扩建数次停顿。今日的楚都繁华不再,更谈不上高大雄伟,所以……”隗清停顿了一下,柔声说道,“一言一行都要注意,万万不可刺激楚人。”
宝鼎郑重点头,“既然明天抵达郢,姐姐是否可以把夫人的帮助告诉我?”
“夫人的父亲是楚国的阳文君,现为楚国左尹。”隗清说道,“夫人的祖父是顷襄王的嫡次子,考烈王的弟弟,爵封阳文君,年轻时就病故了。当初考烈王还是太子的时侯,在秦国做质子,娶了秦国公主。今日大秦的丞相昌平君就是他的儿子。顷襄王病重之际,楚人考虑到秦国未必放回太子,遂打算立阳文君的儿子继承王位,但春申君却想方设法让太子冒充信使逃回了楚国,继承了王位。”(楚国令尹之下有左右尹,相当于左右副丞相。楚国以左为尊,左尹在前,右尹在后。这一点与其它六国不同,其它六国皆以右为尊。)
“考烈王并没有因此而报复阳文君一脉,相反委以重任。夫人的父亲不但承袭了阳文君的爵位,还一直在朝中为官,官至左尹。”隗清说到这里黛眉轻蹙,声音突然变小,“太后说,春申君被杀一案,其背后的主谋就是左尹阳文君。”
宝鼎凝神细听,面无表情。
“在楚国,反对合纵,主张连横的就是这位左尹阳文君和司马彭城君。”隗清继续说道,“楚国大贵族中,除了宗室,就是‘屈、昭、景”三大权贵,其次就是项氏和庄氏了,楚人一般叫他们五大显贵。五大显贵同处朝堂,各成一派,斗争激烈。彭城君就是昭氏的世袭封君爵,主掌楚国军政,权势非常显赫。”
“支持合纵的又是谁?”宝鼎问道。
“令尹李园,上柱国临武君和柱国项君。”隗清说道,“临武君是景氏的世袭封君爵,景氏上一代就是楚国名将景阳,这一代的景缨也是功勋卓著的大将。项君则是项氏的世袭封君爵,这一代项君就是淮水以北的楚军统率项燕。”
“项燕?”宝鼎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脸色顿时为之一变,难道我要和项燕交手?
第一卷 崛起 第215章 楚都谋划
武烈侯的安全至关重要。这次如果不是因为老太后和秦王夫人的委托,琴氏无论如何不敢承担如此大的风险,所以隗清把楚国朝堂上的事情简要述说了一下后,便主动催促宝鼎离开卧舱。
宝鼎听到项燕的名字后,心神有些乱了。他没有想到楚军淮北统率是项燕,更没有想到项燕和李园竟然在合纵一事上立场一致,这样一来,自己在中原战场上的最强对手就是这位历史上为楚国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骠悍老将了,而未来他的儿子项梁和孙子项羽将成为埋葬大秦帝国的掘墓者。宝鼎为自己最初的盲目乐观而羞愧,他意识到自己一厢情愿地改变历史轨迹的做法可能让大秦的统一大业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隗清的迷人魅力突然间消散了,宝鼎本来就忐忑不安的心陷入了厚厚的阴霾之中,对未来的信心也开始动摇。我凭一己之力能够击败项燕,击败合纵军?这未免太过自大了。
琴氏抵达寿春,楚国巨贾猗顿氏派人迎接。这是一次普通的商贸往来,但琴氏家主不顾车马劳顿,亲自赶赴楚都,显然负有重要使命。
猗顿氏在寿春城外有庄园。琴氏受邀入住。猗顿氏老家主设宴给隗清接风洗尘。席间隗清说明了来意,买粮买布,大量收购各种物资。理由是根据咸阳宫的消息,秦王政野心勃勃,打算在未来几年连续攻打河北。有心依仗国力上的优势把赵国活活拖垮。另外,匈奴人崛起于大漠,威胁秦国北疆,未来秦军极有可能两线作战,粮食布帛等物资肯定严重短缺,此刻囤积这些物资必将获得丰厚利润。
猗顿氏有同感。西秦现在是中土疆域最大的诸侯国,年轻的秦王又有雄心壮志,可想而知未来战争的频繁。战争是中土商贾积敛财富的源泉,低价囤积战争物资,高价卖给战争双方,财富可以在短短时间内飞速增长。猗顿氏随即决定抓住这个发财的机遇。
中土各国的巨贾都囤积有粮食和布帛等物资,相比起来,囤积这些物资远比把金银财宝埋在地底下更为安全,但粮食放久了会变质,布帛放久了会腐烂,所以囤积的物资也要频繁流动才能不断赚取利润。现在琴氏要高价大量购买,猗顿氏当然愿意卖。
两家随即商量具体细节。琴氏希望能够与猗顿氏长期合作,只要猗顿氏有的卖,琴氏就一定买,价格好商量。这其实就是变相唆使猗顿氏在楚国大量收购囤积粮食和布帛等物资。
猗顿氏与齐国田氏关系密切。当初猗顿氏以玉起家,后来靠贩盐致富,成为楚国第一巨贾,归究起原因就是得益于与齐国田氏的合作。只要把猗顿氏诱进这个发财大计,猗顿氏肯定会拉上田氏,如此齐国巨贾也就跳进了这个“陷阱”。
假以时日,秦国把不能当饭吃当衣穿的金银财宝都变成了粮食和布帛,那实力就强悍了。一旦横扫六国统一了中土,不论是金银财宝还是粮食布帛等物资,都将统统变成秦国的财富。
谁会相信秦国统一中土?没有人相信,尤其这些巨贾,他们的背后都是大权贵,或多或少影响着中土政局的发展。他们要想发财,就得依靠战争,假如中土统一了,他们到哪赚钱去?又如何发家致富,如何生存?在他们眼里,中土永远是列国争霸的局面,没有统一的可能,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地跳进了这个陷阱。
双方合作愉快,把盏言欢。
第二天,琴氏由猗顿氏陪同,进城拜会一些老朋友,而左尹阳文君熊岳就是第一个要拜会的大权贵。左尹到王宫议事去了,不过琴氏家主身份特殊,巴蜀隗氏和楚国宗室是世代姻亲,隗清与阳文君的女儿又是闺中密友,所以阳文君的夫人闻讯之后。非常高兴,急忙叫家老把隗清迎进了内府。
老夫人见到隗清之后,迫不及待地问到了女儿的情况。隗清一五一十地说了,并奉上公主的家书。
“秦王为何至今不立后?”老夫人最为关心的就是这件事,虽然她也知道一些咸阳宫的内幕,但秦王亲政九年了,迟迟不立后,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王国后、储的确立直接关系到王国的兴衰存亡,此等大事秦王竟然视如儿戏,任谁都觉得不可思议。
隗清苦笑无语。她没办法解释,也解释不清,谁也不知道秦王政心里的真正想法。
“太后身体如何?”老夫人看到隗清尴尬,随即转移了话题。
隗清详告华阳太后的近况,字里行间透漏出深深的担忧。华阳太后一旦薨亡,立后立储的事基本上就是秦王说了算,那楚国公主在咸阳宫的前景就愈发黯淡了。
“你离开咸阳的时侯,太后可有嘱托?”老夫人又问。
隗清等得就是这句话了,“太后说,武烈侯已经做出了承诺。”
老夫人面色一紧,欲言又止。天下人都知道武烈侯复杂的背景,他的背后其实就是秦国老秦人一系,他有大秦军方的鼎力支持,这样一个显赫宗室权贵做出的承诺,当然需要条件。那么,武烈侯提出了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和楚国又有什么关系?不过这个问题老夫人不能问了,事关国事,她该回避的就得回避。
老夫人把隗清留了下来,盛情款待。
晚上,阳文君从王宫返回。疲惫不堪。今天朝议的唯一内容就是合纵还是连横。令尹李园极力促成合纵,并拿出了具体计策,而阳文君则极力反对合纵,坚持连横之策,坚持与秦齐结盟,与赵韩魏燕四国虚于委蛇,只待西秦与赵魏韩三国打得两败俱伤之际,果断北上中原,拓展疆土,在未来的中原争霸中抢占先机。
楚国与秦国开战,坐山观虎斗的就是赵韩魏三国,而楚国得不到任何好处,劳民伤财而已,这从考烈王和春申君三次参加关东合纵一事中就可以清晰地证明这一点。考烈王和春申君好不容易死了,阳文君以为自己可以控制国策的走向,谁知李园这个家伙又蹦了出来,继续走春申君的合纵之路,这令坚持连横的楚国贵族们非常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