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燕最后承诺,如果合纵联军攻打秦国,他愿意身先士卒,为楚国冲锋陷阵。

廉嵩把项燕送出了令尹府,回来后马上询问李园,到底如何决策?

“把各国使者请来,连夜商量合纵的事。”李园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显然已经被项燕说服了。

“春申君的覆辙,不能不防。”廉嵩及时提醒道。李园之所以在合纵一事上犹豫不决,正是担心重蹈春申君的覆辙。

“我现在死了,对楚国有什么好处?”李园问道。

廉嵩迟疑不语。楚国贵族之间的争斗非常复杂。过去春申君就是因为得罪了一些大贵族,结果辛苦了一辈子,却落得个身首异处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现在这些大贵族把李园和赵人推在最前面,自己却躲在后面。寿春的朝局看上去是李园和楚国贵族针锋相对,其实是楚国贵族的几大派系在角逐厮杀,李园不过就是个“傀儡”而已,他事实上对楚国朝政的控制力相当有限。

“但是左尹和司马反对合纵。”廉嵩担心地说道,“太后对左尹和司马言听计从,假如她……”

“上柱国坚持合纵,现在柱国项君也同意合纵,这时候我再坚持合纵的话,太后至少要考虑一下继续支持左尹和司马的利弊得失。”李园眉头深皱,低声叹了一口气,“再说,我们毕竟是赵国人,当故国有难需要我们帮助的时侯,怎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廉嵩也是长叹,“这一仗假如打败了怎么办?就算太后是你的亲妹妹,那个时侯也无法保住你。”

李园低头想了半天,忽然问道:“如果坐在这里的是信平君,他会怎么做?”

信平君就是廉颇。如果廉颇坐在这里,当然义无反顾地救助赵国。廉嵩苦笑,“你现在是楚国的令尹,要以楚国的利益至上,更要考虑自身的利益得失。合纵抗秦在寿春遭遇重大阻碍,虽然上柱国和柱国都非常支持,甚至愿意率军作战,但有些人肮脏而无耻,即便是春申君也未能逃脱他们的暗算而身败名裂,你的威望和权势都无法与春申君相提并论,其后果不言而喻。”

李园目露坚毅之色,用力摇手,“我迟早会死在他们手里,既然如此,不如与上柱国、柱国携手合作,在中原击败秦军,建下功勋。将来我有了军队的支持,未必就没有反击之力。”

“吕不韦是怎么死的?难道你也要和吕不韦一样,走上一条死路?”

“我现在走的就是死路。”李园冷笑道,“我已经杀了春申君,背上了不忠不义的恶名,我还怕什么?大不了和他们鱼死网破,同归于尽。”

廉嵩沉默良久,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礼,转身走了。

夜幕降临之后,赵国的司马尚,魏国的公子璋,韩国的张良联袂赶到令尹府。参加合纵谈判的只有赵韩魏楚四国。燕国与赵国的谈判并不顺利,虽然太子丹很努力,也坚持结盟合纵,但燕王喜总是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迟迟下不了决心。至于齐国,则明确拒绝了合纵。现在君王后薨亡,各国纷纷派遣使者吊唁,估计临淄对于是否合纵也有一番激烈争执,不过短期内肯定不会有消息。

赵韩魏楚四国中,赵国主力被牵制在河北,韩国兵少将寡,偏偏这两国对合纵又最为迫切,而楚国和魏国暂时还没有感受到亡国的威胁,但他们偏偏又要承担合纵的大部分使命,既然出兵又要出钱,这导致合纵谈判异常艰难。

楚魏两国对合纵的预期就是夺回失去的土地,然而今日秦国的实力太强,他们单打独斗打不过秦国,只能寄希望于合纵,只是今日合纵显得势单力薄了。魏国已经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丢失,就剩下黄河以南的国土,所以疆域小,人口少,有个十几二十万军队就算不错了,而它的主力都部署在黄河一线防御秦军,所以真正能参加合纵的军队不会超过十万人。

如此一来,合纵军名义上是各国军队大集结,其实主力就是楚军。楚国能出多少军队?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或者更多?春申君当年在楚国权倾一时,说一不二,他在邯郸大战的后期,也就出动了二十万大军救援赵国,。其后两次合纵,每次出兵十万。李园这个令尹能和春申君相比吗?他能说服寿春出动多少军队?

“赵国能出动多少军队?”李园问道。

既然由赵韩两国出面合纵抗秦,与秦军激战于中原,那么赵国无论如何也要投入一些兵力。

“两万到三万左右,最多不会超过五万。”司马尚说道,“这要视河北战场的具体情况再做定夺。”

“韩国呢?”

“所有兵力。”张良说道,“韩国五万军队全部出动。”

“魏国呢?”

“十万。”公子璋说道,“这是大王的承诺。”

“楚国呢?”张良小心翼翼地问道。

“我明天南下寿春,向大王禀奏合纵事宜。”李园说道,“我将竭尽所能。”




第一卷 崛起 第214章 我要和项燕交手

现今中土各国使者都纷纷赶往齐国临淄。在吊唁君王后的同时,继续稳固与齐国的盟约。

秦国需要进一步牢固两国的关系以便实施东扩大计,而赵楚韩魏燕五国则心情复杂,既担心齐国这头猛虎下山对他们造成不利,又希望齐国能与他们冰释前嫌加入合纵抗秦的大军。当然了,就眼前中土形势来说,赵楚韩魏燕五国也不期待齐国会加入合纵,他们只祈祷齐国不要趁火打劫,与秦国东西夹击中原就心满意足了。

对于齐国政局的变化,李园和三位特使的预期都不好,试想一个休养生息了近四十年曾经在中土屡次称霸的东方大国,他们的身体里始终流淌着好战的血液,再加上四十年前那刻骨铭心的血海深仇,齐人怎么可能继续待在老巢里冷漠地关注着这个烽烟四起的大时代?

四十年前,赵楚韩魏燕实力不俗,他们联合西秦给了这个东方强国毁灭性打击,但他们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齐国是毁了,却让西秦乘机崛起,再一次杀进了中原,在短短时间内给了他们沉重一击。导致他们至今没有恢复元气,然而,就在西秦和他们血腥厮杀的时侯,昔日的东方霸主却休养生息了四十年,一个与西秦并肩的强国就此养好了伤口,而君王后的死亡等于打开了猛虎下山的阻碍,赵韩魏楚燕五国就像他们的先祖一样,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巨大威胁。

君王后死亡的时机对齐国来说非常好。在李园和三位特使看来,这或许是天意。

秦国自武安君死亡,邯郸大败之后,在东方战场上就失去了无坚不摧的锐气,王龁(he)、王陵、蒙骜、桓齮和王翦等人虽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与关东诸国反复交战,也占据了一些城池和土地,但总体来看,战绩有限,尤其在三次关东合纵军的攻击下,前两次都败于信陵君之手,最后一次虽然侥幸击败春申君,但事实上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秦国二十多年来,在东方战场上没有取得进展,不过它严重消耗了关东诸国的实力,尤其正面战场上的赵韩魏三国,更是损耗严重,如果没有齐燕楚三国在钱粮等物资方面的援助,恐怕已经无力支撑了,但齐燕楚三国的物资援助是需要金钱购买的,赵韩魏三国的国库基本上已经空竭。

秦国因为有富庶的巴蜀和荆襄。再加上郑国渠的建成改善了关中耕种的条件,它在持续的征战中顽强坚持了下来,但它同时和几个对手作战,其国力的消耗同样惊人,虽然国库不至于空竭,但它无法支持军队长期作战,而近期在河北战场上的两连败更是给了咸阳沉重一击。

在齐国休养生息的四十年里,秦国和关东的赵韩魏楚燕五国打得两败俱伤,秦国这位最强悍的勇士鲜血淋漓,赵韩魏楚燕四位悍卒也是伤痕累累,尤其赵韩魏三位难兄难弟更是岌岌可危,这时候养得膘肥体壮的齐国突然在东方站了起来,那么无疑,秦国希望齐国加入搏斗,而齐国呢?它有什么理由继续坐山观虎斗?难道此刻不是它重振雄风的最佳时刻?

既然对未来的预期非常不好,赵韩魏楚燕五国事实上已经没有选择,只有乘着齐国还没有加入搏斗之前,先把伤痕累累的秦国打倒,然后再联手对抗齐国。当然,这是最坏的估计,形势的发展或许比预期的要好。但谁敢拿王国的生死存亡开玩笑?

李园合纵态度的坚定,与中土形势的发展有直接关系,但楚国位于中土南方,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它本身的实力很强大,在西北方向可以抵御强秦,在东北方向可以抗衡齐国,在正北方向可以拓展中原,如果楚国不参加合纵,任由西秦和赵韩魏三国打下去,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