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宝鼎是秦王政召回咸阳的,他有着特殊的背景,他的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他在秦王政最困难的时候为其冲锋陷阵,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帮助秦王政压制了楚系,巩固了秦王政手上的王权,但就在这个过程中,公子宝鼎迅速在咸阳立足,成长为一股崭新的势力。

公子宝鼎的出塞之举在不知情者看来是秦王政压制他的一种手段,其后秦王政更是纵容和默许楚系对其展开一系列的反击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然而,公子宝鼎的能力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他在塞外连续建功,而秦王政却在河北大战中再一次失败,政治上的此消彼长让秦王政前期获得的战果荡然无存,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赵国黑衣帮了秦王政,他们在咸阳大肆刺杀,接着楚系外戚的权贵官僚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奇死亡,老太后承受不了打击,倒下了。

形势对秦王政非常有利。

到底是谁在血腥屠杀楚系?是秦王政吗?还是赵国黑衣或者关东秘军联手所为,以此来混乱咸阳局势?

咸阳的权贵们不愿意相信这是秦王政干的事,但内心里却认为是秦王政干的,故此非常恐惧。

公子宝鼎在风雪中归来,他的第一个任务自然是帮助秦王政查明事实真相,而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赵国黑衣或者关东秘军以屠杀楚系来混乱咸阳局势。

第二个任务自然是在老太后升天后,帮助秦王政铲除楚系。

然后呢?公子宝鼎及其背后的势力能否乘机取代楚系,成为咸阳最强大的一个派系?

答案是否定的,就公子宝鼎的特殊背景来说。他是秦王政绝对防范和压制的对象,他必将被赶出咸阳。

事情的发展就如咸阳权贵们所预料的那样,公子宝鼎在回京后的第三天走进了黑冰台,成为黑冰台的统率。

黑冰台有正副两位统率,都是楚系的人,一位因为太子丹逃亡一事被罢职,另外一位则因为最近咸阳发生的一系列谋杀事件被罢职。

黑冰台在行政上隶属于行人署,行人署现在隶属于左丞相府。现在行人署的官长被罢职了,左丞相隗状受到大王的责斥。

直接指挥黑冰台的是国尉府。国尉尉缭未能预防和阻止关东秘军发动的一系列刺杀,遭到御史弹劾。

今天朝会上,秦王政下令免除公子宝鼎的主爵中尉一职,任命他为黑冰台秘军统率。公子宝鼎的爵位是第二十等伦侯,此前的行政官职是主爵中尉,上卿级别,这实际上就是提高了黑冰台的行政级别,将黑冰台由一个官秩五百石的小官署升到了官秩中两千石的大官署。

这是从未有过的事。在黑冰台的历史上,也有宗室大臣出任秘军统率,但一般都是临时兼领,没有专职。现在由声名显赫的公子宝鼎专职出任秘军统率,并且大幅度提高黑冰台的官秩,这其中值得揣摩的事情就多了。

第一个最直接的主观印象就是秦王政正在压制公子宝鼎。

黑冰台是什么?黑冰台的官秩再高。也就是一个见不得光的小府署。黑冰秘军一向神秘,负责探查外国机密,直接听命于大王,知之者甚少,尤其重要的是它的权限,它的权限仅仅局限于外事机密,就算大王授予秘军统率先斩后奏的权利,他也只能在国外兴风作浪。也就是说,大王把公子宝鼎放在自己身边,给他套上了一个秘军统率的枷锁,把他牢牢拴住了,既无法干涉国政,也无法发展实力,至于上战场厮杀建功更是想都不用想的事。

其次就是大王要利用公子宝鼎和黑冰台的力量打击楚系。

大王才是秘军真正的统率,只要大王授权,只要大王命令公子宝鼎调查国内公卿官僚,那公子宝鼎绝对可以再炮制出一个类似“盐铁大案”般的大风暴,把楚系席卷而净。

既然公子宝鼎被压制住了,大王牢牢控制了主动权,那么是不是把他赶出咸阳就值得商榷了。

这一天,公子宝鼎和黑冰台成了咸阳公卿权贵们热烈讨论的话题,谁也没有想到大王竟然有此神奇一招,而这一招恰恰击中了公子宝鼎的要害。

公子宝鼎在黑冰台待了一天,在黑冰台僚属们的帮助下开始了解和熟悉秘军。

在咸阳坊间,你问黑冰台没人知道,但你问紫府在哪,大家都知道,紫府就在相国府东边的载雪巷。大秦广找天下贤才,行人署负责招待。紫府就是招待贤才的豪华馆驿。紫府历史很悠久,名气非常大,大秦名相商鞅、张仪、甘茂、范睢、蔡泽都从紫府而出,但整个咸阳,只有极少数人的知道紫府其实就是黑冰台的府署。

紫府历经扩建,如今占地很大,殿台楼宇散布于庭院花榭之中,豪华而不失优雅。

吕不韦为相期间,重金高爵招揽贤才,关东人蜂拥而至,紫府一度人满为患,但随着吕不韦的离去,关东才俊也毫不犹豫地卷起铺盖走路了,对大秦没有丝毫的留恋,所以今日的紫府空荡荡的,非常冷清。

黄昏时分,宝鼎走在寂静的庭院中,望着这些空荡荡的屋子,忽然想到一个问题。紫府的冷清意味着大秦缺少人才,而人才的缺乏尤其是忠诚于大秦的人才非常少,应该也是帝国迅速败亡的原因之一。

帝国统一后,虽然获得了中土的财富,却没有获得中土的才俊。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因为“法治”这个国策的原因?

吕不韦为相期间,强调与民休养,以商富国,正在偏离法家治国的道路,而他的治国理念却得到了部分关东士人的支持。吕不韦走了,这些关东士人也走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大秦的“法治”并没有得到天下才俊的认可,大部分士子对法家的强国之术还是抱着一种排斥的态度。

法家大贤曾在各国变法,如李悝在魏国,申不害在韩国。商鞅在秦国,慎到在齐国稷下学宫的讲学也影响到了齐国的国策,但法家“法术势”三大派系的强国之术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在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时候,必然损害权贵们的利益,所以除了秦国之外,其它各国变法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秦国变法的成功得益于什么?首先是君王的坚持,其次是持之不懈地坚持严刑峻法之策,而严刑峻法必然伤“民”。这个“民”不仅指平民、贱民,还包括权贵,而权贵们有权有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变法。这也是关东诸国变法失败的原因,也是诸子百家利用各自的学说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从大秦来说,历代君王坚持以关东大贤为相,而历代相国最终都没有落得好下场,追究其原因就是关东人和本土大秦人的矛盾非常激烈,由此不难看出大秦本土权贵对自身利益的保护。

楚系外戚算不算本土权贵?应该算是本土权贵,即使不算,这些身体里流淌着楚国宗室血液的权贵们也不会像寒门出身的关东大贤一样,以损害权贵们的利益来强国。楚国曾有吴起变法,但失败得非常彻底,以“屈、景、昭”三大本土权贵为主的楚国权贵们在楚悼王的葬礼上射杀了吴起。吴起当时趴着悼王的尸体上,射他必然射中悼王,但楚国贵族宁愿灭族也要杀死他,结果事后有七十余家贵族被诛灭,可见楚国贵族反对变法的决心之大。

楚系外戚掌权,其根深蒂固的治国理念必然影响到大秦现行国策,所以秦王政不会让楚系外戚长期控制朝政,更不会让嬴氏宗族控制朝政。

宝鼎想到这里心中无比郁闷,不由的停下脚步长长吁了一口气。

隗状是古老王国的后裔,他所持的治国理念是什么?抑或,他没有自己的治国理念,他就是一个纯粹的权贵,以秦王政的意志为意志的附庸权贵?

“公子,这里很冷清。”唐仰就站在他的身后,理解他此刻的心情。事前谁也没想到秦王政会免除公子宝鼎的主爵中尉一职。这个官职的免除总算让大家看清了秦王政的意图。黑冰台不仅仅是一个陷阱,还是一个牢笼,一个困住公子宝鼎大展鸿图的牢笼。

唐仰偷偷打量着公子宝鼎,有心想劝两句,但不知如何开口。

宝鼎接到正式命令的时候,心情的确不好,他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太幼稚,太荒诞,包括出塞前向秦王政的献策,甚至包括这次出塞,都是自以为是的一种拙劣表现。掌握权柄改变历史轨迹,这个抱负如今看起来不仅仅遥不可及,还是对自己无知的一种嘲弄。

说白了一句话,秦王政只要一把锋利的剑,这把剑不能有思想,更不能有理想,而自己迫不及待地向秦王政展示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远大情怀,结果马上就被秦王政塞进了剑鞘,放进了武库,从此寂静地待在角落里,再也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