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厉害的老祖母啊。
宝鼎哀叹不已,但权力斗争就是这样,没有亲情可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谁也没有退缩的余地。侥幸的是,秦王政在关键时刻还是顶住了,他没有赐封宝鼎为“君”,而是封了他一个“伦侯”,这一招反击得颇为不错,给他自己和宝鼎都留下了回旋余地。
在大秦二十等军功爵里,第十九等爵是关内侯,居住于本土“关内”,没有食邑,但有一定户数的租税收入。第二十等爵就是彻侯。彻侯又叫列侯,次一级就是伦侯。列侯可以有封地,食邑也多,比如文信侯吕不韦、长信侯嫪毐(laoai1)都是这样,都有自己的封地,但伦侯没有封地,食邑数目也少。
列侯之上,就是“君”了。君有自己的封地或封邑,在经济上拥有大量特权,可以筑城和修筑宫室,可以拥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虽然发兵之权都在君王手上,但封君的实力和特权远超列侯。
老太后的本意是逼着秦王政封宝鼎为君,宝鼎一旦为君,权势暴涨,老秦人随即水涨船高,对秦王政的威胁就大了。在楚系外戚的推波助澜下,秦王政会寝食不安,兄弟必然相争,最后鹬蚌相争,而渔翁得利的就是楚系外戚了。
但秦王政咬牙死撑,就是不封宝鼎为君,连个列侯都不给,就封了个食邑两万户的伦侯。这个位置非常恰当,既能在场面上交待过去,把今天这个难关度过,又能压制住宝鼎,阻止他权势的暴涨,更重要的是没有让楚系外戚彻底颠覆局面,秦王政还有扭转乾坤的机会。假若他没有顶住老太后的重压,封了宝鼎为君,那他连逆转的机会都没了,不得不与宝鼎自相残杀。
咸阳宫里,秦王政辗转难眠,而宝鼎更是一夜未眠,唯有老太后安然入睡。
第一卷 崛起 第125章 谁是目标?
第二天上午,宝鼎从咸阳宫回府。刁斗巷里已是车马如云、人声鼎沸了,文武大臣们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蓼园里一片喜庆,恭贺之声不绝于耳。谁能想到,昨天早上还是小夫门监的公子宝鼎,出去遛了一圈,回来就是伦侯了,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确让人目瞪口呆。
老秦人喜气洋洋,早早就跑来了,王陵、麃(逼ao)公等人似乎根本不做遮掩,大大方方地告诉咸阳人,我们就是公子宝鼎的后盾,我们和公子宝鼎就是血脉相依的一家人,公子宝鼎做了武烈侯,我们就是高兴,就是要大摆宴席。
老秦人把这个气势是摆出来了,但心里却是忐忑不安。咸阳宫里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公子宝鼎做为风暴的中心,当然是异常醒目,但如今他不是醒目,而是“万众瞩目”了。在这场风暴中,公子宝鼎的份量越来越重。现在更是举足轻重,他的一举一动已经决定了风暴的大小,决定了风暴的方向,决定了风暴的肆虐程度。
在东湖白楼,宝鼎见到了王陵、麃公和王绾。
咸阳局势的风云变幻远远超出了老秦人的预计,事前谁也没想到,形势一日之间就给楚系颠覆了,现在不但大王被动,老秦人更是极度被动。
“目前形势下,按原定计策继续下去已经没有意义。”王陵叹道,“老太后张开双手欢迎你回家,楚系不计前嫌全力帮助你上位,这种时候就算我们一鼓作气打到底,最终也不会有任何成果,反而落下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
“老太后此计高绝。”王绾抚须苦笑,“这招以退为进打得我们措手不及。”
“我们还没有退,楚系先退了,而且机会把握得非常好,瞬间逆转劣势。”麃公苦叹,“武烈侯,你说说看,这案子怎么审?审到什么地步为止?”
宝鼎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突然之间,自己的位置就变了,成了秦王政的目标,这实在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大王会把我做为目标吗?”宝鼎问道。
三个人互相看看,摇摇头。
“暂时还不会。”王陵说道,“但现实问题是。我们继续抓住盐铁大案、谋反大案打击楚系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了,而楚系也会改变立场,转而主动与我们缓和关系,这种姿态做出来之后,大王就不得不把目标对准你。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继续打击楚系,就等于帮了楚系,逼着大王和楚系联手,给我们重重一击。”
“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王绾说道,“河北大战中,王翦上将军为了支援桓齮,擅自率军离开太原杀进了河北,这是个致命的把柄。王翦上将军一旦被解除了军职,公子随即失去最大后援,接下来只有挨打的份了。”
“未来我们肯定要退,但退下去是为了再进一大步,所以时机非常重要。”麃公说道,“从目前形势来看,我们非常被动,已经失去了掌控时机的可能,所以。未来我们一旦退下去,再起来的难度就非常大,尤其白氏和司马氏的解禁,短期内已经看不到希望。”
宝鼎沉吟不语。
把我扶起来,把老秦人打下去,我就是空中楼阁,一个摆设而已,既然是摆设,那我就无法影响或者改变历史轨迹,也就是说,未来的历史还是在既定的轨迹上运行,我还是可以用已知的历史结果来考虑现在需要做的事。
“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宝鼎说道,“我们绝不与大王反目成仇,我们的目标是楚系,是控制大秦国政,所以,我们的所有计策,都要以这个原则为基础来拟定。”
三人微微颔首,同意宝鼎的说法,这个大原则不能变,楚系始终是老秦人的第一目标。
“大王最大的目标是巩固和集中王权,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帮助他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持续打击楚系。”宝鼎断然说道,“不要轻易改变我们的既定计策,也不管楚系施出什么手段对付我,我们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打击楚系,持续打击楚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赢得大王的信任。”
三人互相看看,都没有说话。显然不同意宝鼎的策略。
楚系已经把大王的目标转移到了宝鼎身上,宝鼎竟然不为所动,还要持续打楚系,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长安军成蛟就是你的前车之鉴。”麃公郑重说道,“你不要冲动,更不要重蹈覆辙。”
“你的身份太特殊了,你不可能赢得大王的信任。”王绾也劝道,“昭襄王寿命太长,兴国君死得太早,否则大秦国就不是现在的大秦国,楚系外戚也不可能重新崛起,而咸阳的大王也不是今日的大王。如今楚系外戚要利用你这个致命的弱点,置你于死地,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扶植你,而你的实力越大,大王就越不会相信你。相比起来,现在小夫门监和黑冰秘兵的身份更适合你,更能让你赢得大王的信任,但楚系没有给你这个机会。老太后昨天的目的很明显,她就是要逼着大王封你为君,但大王没有退让,连爵位都没有给你最高一级,显然他要压制你。压制他和你之间的矛盾,因为他现在还需要你。”
“正因为他需要我,所以才不能退缩。”宝鼎正色说道,“请你们往后看看,宣太后何尝不是今天华阳太后的前车之鉴?历史正在轮回,华阳太后一旦病倒或者薨(hong)去,大王就能彻底控制咸阳宫,到了那个时候,楚系外戚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他们会被大王陆续赶出咸阳,而那个时候。如果我们依旧未能赢得大王的信任,那么朝堂上就是关东人的天下,是巴蜀人的天下,我们呢?我们除了在战场上厮杀、死去,在朝堂上饱受凌辱外,我们一无所有。”
“我说过,大秦是我们老秦人的大秦,我们若想世世代代守护自己的王国,若想让子孙万代繁衍生息,唯一的办法就是掌控自己的王国,主宰自己的命运。”宝鼎语气激烈,大声说道,“不要犹豫,不要迟疑,一往无前,不惜代价把楚系外戚彻底赶出咸阳。”
宝鼎的顽固让三人颇感意外,他们以为宝鼎拿了老太后的好处,做了武烈侯,形势变了,或多或少都要考虑一下自身的利益,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横冲直撞了,而是要收敛一下锋芒,要小心应对,谁知宝鼎还是一如既往,还是要把楚系往死里打,这实在让他们难以接受。
他们看不到未来,而宝鼎却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宝鼎当然知道怎么做。
“前车之鉴,前车之鉴啊。”王陵抚须长叹,彷徨无策。
宝鼎非常着急,如果今天不能说服老秦人,任由老秦人与楚系缓和关系,匆忙结案,那就完了,彻底完了,一点挽救的余地都没了,但老秦人有自己的利益所在。岂是一番豪言壮语就能轻易说服?
必须拿出确实可行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