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入我们之手。”王楷接着田丰的话头往下分析。

“既然刘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何不乘此良机,从马城一带突袭弹汗山,将步根度这个隐患早日赶回辽西地区!”许汜受了田丰启发,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直默不开口的贾诩此时说道:“各位的意见各有侧重,仔细谋划一番,当能成事。吾以为不妨分兵两路或者三路,一路北上大漠,趁着天气逐渐转暖之际,将鲜卑人彻底从北方驱赶到西边去;一路突袭弹汗山,将步根度赶回辽西地区,这一路大军继续打着追击的旗号,一口气追到渔阳郡的北边,然后突然掉头向南,顺道剿灭公孙瓒。如果兵分三路,则从出兵的两路中分出一路,向刘岱接道,直接扑向渔阳地区。”

“不知如今并州的战略储备能够支持几路大军作战?”赵兴转头问秦谊禄。

“启禀将军,并州的储备支撑两路大军半年的战事比较宽裕,如果支持三路大军半年的战事,则有些紧张……”秦谊禄略微思索片刻,谨慎地回答赵兴。

赵兴听完秦谊禄的报告之后,皱了皱眉头,感觉辛辛苦苦积累多年的储备,一场大战便耗费了大半,如今到让他有些畏手畏脚的。

“镇北军团走的是精兵强军的路线,如果没有充分可靠的后勤保障,将会直接影响到战力发挥。如今并州经过一场大战之后,也是伤痕累累,不宜再进行多路大战。我的意思是,将攘外和安内的事情同时铺开,北方的鲜卑余部,必须要趁现在的有利时机进行清除;占据弹汗山的步根度,姑且先让他逍遥快活一段时间;至于幽州刘岱,一俟晋王正式受封,便要尽快拉拢过来,这样可以尽快盘活并州的各类闲置资源。”

“如今大战初平,正是民心思稳之际,确实不宜四处用兵。不如静待其他各州相互攻伐起来之后,我们再顺势而为。当然,在并州北方用兵因为不涉及汉人,而且与南方各州相距甚远,就算打翻了天,也不会引起各方势力的注意。”一向喜欢求稳的陈宫,继续坚持自己先搞好内部发展,再兴兵讨伐其他州郡的意见。

赵兴听完陈宫的意见之后,表示赞成地点点头,然后平心静气地说道:“公台先生之意,吾已明了。以如今并州之形势,确实不宜狂飙突进,还是安心发展内政,继续积蓄力量为上。在情况允许,花费代价较小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扩展,比如向北一直打到北海,向东北拉拢刘岱,向西北蚕食北地郡,最终与马腾接壤。”

经过众人的仔细分析和讨论,赵兴最终定下了攘外安内同步进行的大方向,接着又商议了晋王受封等事项,对将要出兵的几路兵马进行部署和调动,直忙到了后半夜才算结束。

如今并州大势已成,是采取疾风暴雨式的侵略扩张,还是采取稳打稳扎的逐步推进,皆由赵兴最终做出决定。所幸赵兴当皇帝的念头不是那么急切,最终选取了一条比较折中的道路,准备水到渠成地登上权力的巅峰。

PS:第八卷今晚总算完结了。下一卷《攘外安内》,将是一个短暂的缓冲和过度,有一些还未正式登台亮相的牛人,也会逐渐走上历史的前台,将这原本已经混乱的局势,搅得更加乱成一团。

最近工作实在太忙了,忙得南道想静下心来好好琢磨一下全文的后半部分如何铺开,都没有时间。真怕哪天一不小心断更了,连那微薄的五百块全勤奖励都鸡飞蛋打……

第九卷 攘外安内 第四零零章 有种你去灭赵兴

有汉以来,除了汉高祖刘邦封过七个异姓王之外,一直到东汉末年,也就曹操挟天子自封了魏王。

刘邦当时跟项羽争天下,为了笼络人心,分别封了楚王韩信、赵王张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人。但是在刘邦和吕后手里,这受封王位的七个异性,有六人最终或是造反身死、或是远遁大漠、或是放逐边远、或是被贬成列侯,仅剩下长沙王吴芮因为地少力弱,忠于汉朝中央而得以幸免。自此,非刘姓不王。有句话说“万里觅封侯”,将军们最大的梦想也就是封个万户侯。

汉景帝时,刘邦在位分封的七个同姓王联合起来造反,结果被一一剿灭,从此中央的地盘越来越大,受封为王的皇子皇孙们地盘越来越小。到了汉末,很多诸侯国,比如什么乐安国、东平国、河间国、中山国等等,封地面积不过一郡之地,有的甚至还没有一个郡。就算如此,在这个王国之内,刘姓王们也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因为这些国内还设有相(相当太守),负责监视着王们的一举一动。

啰嗦了这么许多,想要说的是,赵兴准备拥立的晋王刘镕,地盘实在有点过广(一个并州外加北方无边的大草原),人口实在有点过多(竟然有三百万之众),实力实在有点过强(拥有十八万曾打退了六十五万联军的精兵强将),权力实在有点过大(除了明面上还承认皇帝是汉朝的最高统治者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

鉴于上述的 “四个有点过”,所以洛阳朝堂之上的三公九卿和文臣武将们几乎吵翻了天,争论了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结果。

已经班师回朝的卢植托病不朝,整日躲在太尉府中不知道在琢磨什么。卢植藏在府中,其实是不想表明自己的态度。他率领如此众多的联军前去攻打赵兴,最后却是一个无果而终的局面。但他也十分清楚这个仗不能继续打下去,否则灭了一个赵兴,很有可能多出好几个曹兴、袁兴、董兴来。而且,就算打下去,未必就能真的灭了赵兴。

虽然他没有违抗皇帝的命令,十分干脆利索地撤兵了,但不代表他默认了赵兴的崛起和谋逆,所以他发自内心地不愿意让朝廷封三皇子刘镕为晋王。赵兴愿意拥立晋王的做法,不过是“赵国昌之心,路人皆知” 。只要有点政治眼光的人,谁都能看出来赵兴不过是竖起来一块挡箭牌,让个小孩子刘镕做傀儡,今后便于他更加肆无忌惮地在并州“作威作福”。

虽然心里十二分的不愿意刘镕受封,他卢植不能亲口说这话,不然朝中其他几派势力会立即联合起来攻讦于他。既然你卢植不同意刘镕受封,那就去把犯上作乱的赵兴给灭了啊!

赵兴的态度很坚决,表述也很明确。如果朝廷不封刘镕为王,则并州拥立刘镕为天子,直接跟大汉对着干,从此走上独立的道路。不管并州最终能不能获胜,现在看来并州还真不怵朝廷的讨伐,万一北方数州响应了假天子的召唤,转投并州,今后还指不定会出现什么乱子。在这个靠实力混饭吃的岁月里,老百姓只能认拳头大的当老大,才不会管是哪个姓刘的皇子皇孙坐天下。

刘辨在朝堂之上,将赵兴的态度和意思,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朝中诸位大臣,他这么做实际上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准备跟并州媾和。虽然这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但好歹名义上晋王刘镕是自己亲弟弟,皇兄分了一块大地盘给好兄弟,充分体现了刘辨的慷慨与宽宏大度。

原本坚决反对封王的袁隗、王允、张温、何进、何苗等人,最终在辩论之中败下阵来。原因很简单,实在受不了他们聒噪的皇帝,将一个烫手的山芋丢了出来——既然你们这么忠君体国,坚决反对将本该是中央朝廷直接控制的并州分封出去,那你们就替朕去剪除盘踞在并州的恶贼赵兴吧!当然了,中央军是不能再去了,伤亡太大,需要休整。你们可以自己筹集兵马,联合各州势力发动二次讨赵大战,不过只许胜不许败,否则必反了赵兴,你们自己看着办……

皇帝丢出来的这个烫手山芋,谁都没有胆子去接。开什么玩笑,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位大佬纠集了四十八万大军,后来北面的鲜卑和东面的黑山张燕都凑到并州来帮忙,也没有把赵兴给灭了,凭自己一张嘴就能搞定赵兴?还是老实呆在洛阳吧,有种你去灭赵兴,反正别拉着我点背!

朝堂之上,渐渐没有了反对的声音,可新的问题又来了。让刘镕赶到洛阳来接受分封?还是算了吧!明知道赵兴不会让刘镕出并州,大家又何必自讨没趣呢。既然刘镕不来,那只有朝廷派人过去了。

分封晋王,皇帝需要正大光明地派出特使,手持朝廷专门制作的诏书和印信之类物品前往并州,主持受封仪式。这样做,既是对皇权的一种宣示,也可以安抚并州上下躁动不安的情绪。可大家如今畏惧赵兴如虎,谁都不敢前去捋虎须,原本是个肥缺的宣旨特使便成了无人问津的苦差事。

皇帝高坐龙椅之上,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