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激战垴顶 (30)
马迁安在上面侃侃而谈,旁边的彭总若有所思,下笔如飞,显然也为这个构想所吸引。马迁安所讲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这是麻雀战而已,而且马迁安嘴里的特种部队与“武工队”有着共同之处,吸引彭总的是马迁安将这些升华了,对这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里面暗合了刘师长曾经提出来的“敌进我进”的思想,将战斗发展到敌占区去,围魏救赵让敌人顾此失彼。
彭总一边记一边盘算自己的力量,算算部队中有多少骑兵,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将他们培训出能使用火箭筒。不知不觉中,彭总已认可了这种战斗模式,剩下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兵工厂每月能提供多少马迁安口中推崇备至的火箭筒了。
彭总侧过身子,低声问刘师长,“老兄,你看小马的战术怎么样?”
刘师长重重的点了点头,也低声回答:“我看要得。”
“最后,我的总结发言。”马迁安的“灌输”也接近了尾声,“只要保证每月有2000枚火箭弹的供应量,我们每月最低也会造成鬼子一两千人的伤亡,他们很快就会捉襟见肘吃不住劲儿,从而不来根据地啃我们这个硬骨头,至于鬼子军官如何编造谎言欺骗他们的倭皇,则不在我的考虑之列,我的话讲完了,谢谢!”
马迁安早就有这个设想,早在十支队成立现场,他就发了半天呆臆想火箭筒的威力,臆想能够给八路军提供支持,但现实却是大大滞后理想,根据地没有能力大量制造这种武器,火箭筒少了,根本不能形成规模威慑力量,他来到黄崖洞后想尽各种办法“肯求”刘顶拿出可怜的库存原料,赶工出来的的这一百多具和千余枚火箭弹,成为支持今天设想的有力物质基础。
待马迁安讲完,彭总带头鼓起了掌,掌声坚定有力充满赞赏。
安静下来后,彭总微笑着看着马迁安,一字一句夸奖道:“好小子,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下一步马上就会部署,看看我们的小将军的打法成不成。”随即彭总右手摇着刚收到的两封电报,带些遗憾道:“可惜了,你不能留在我这里,你要是留在我这里,我可以给你一个新编旅带带。”
彭总还真看得起我,马迁安暗中咽了口唾沫。
彭总又将眼光看向刘师长,“收到新10旅电报,那边仗打得非常艰苦,敌人有增援迹象,范旅长已经受伤,我准备让他们撤下来转移,我们也分散转移吧,你看呢?”
刘师长的脸孔一下子开朗起来,马上就同意了彭总的这个“建议”。
☆、激战垴顶 (31)
相关的人员开始陆陆续续接受命令,出门带队准备开拔,马迁安忽然想起了什么,急匆匆对着正纷纷离去的团长们喊了一嗓子:“哎,众位团长老大哥们,你们千万要把扒下来的鬼子军服洗洗净、缝补好,保存好,特种小队用得上的。”
嗯?众团长一起回过头来看马迁安,眼中带着笑意,其中一个忍不住回到,“放心吧,小马同志,如你所愿,但鬼子兜裆布我们是不会要的!”
送别众将,屋里只剩下几员高级将领,警卫员通信员等后勤人员开始进来匆匆收拾起来,转移工作已经开始。
彭总又扬了一下另外一封电报,笑着对马迁安说:“小马呀,我是不留你喽,延安那边催你回去,800里加急啊,电报都打到我这里来了,我指挥这么大个仗,延安都没有一封电报给我,为了你竟然发来电报,你是不是在延安干了什么好事,人家追上来了?”
?,马迁安眨了半天眼睛,很“费力”的思索起来。
“算了算了,我也不想知道,不过,你带来的那个骑兵连,我给你留一个排回去,其余的我老彭征用了,我跟老毛和老总说,不用你为难。”
“老毛?”马迁安下意识嘀咕了一句。
“叫老毛有什么不对吗?我们都这样叫的。”彭总见马迁安奇怪自己对领袖的称呼,反过来问了一句。
第163章侨领求援
告别彭总与众位首长后,马迁安率领着缩水三分之二的“骑兵连”连夜出发返赴延安。一路之上除必要的打尖休息,躲闪大队扫荡的鬼子兵外,几乎是日夜兼程,终于在三天后看到了被日机炸毁的延安宝塔残躯。
风尘仆仆的马队经过了延安机场,一架停在飞机场上的DC…3型运输机引得众战士们纷纷侧目,李凤山则得意向身边的战士们讲解,“这是里…2型飞机,我坐过,还在那上面跳过伞呢!”
战士们立刻被李凤山的话头吸引,七嘴八舌的问事情的经过。
马迁安瞧了一眼李凤山,只是稍微撇了一下嘴没说话。里…2型与DC…3型从外观上确实一样,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种型号的飞机,里…2是得到授权后仿制的DC…3。不过李凤山不懂,马迁安也懒得与他解释,他是看飞机上的标识认出的这是DC…3,这架飞机明显的属于民用航空公司,大大的英文上表明是马来亚什么什么的,哦,应该是某某航空公司吧,看来自己要抽空学几句英文了。
马迁安瞧着这架飞机,心头涌起一阵喜悦之情。他知道,他的计划开始一步步稳步向前,他没有看错陈嘉申,没有看错这个拥有拳拳爱国之心的老侨领,这架飞机毫无疑问是他派来的,目的也很明确,接自己过去。
☆、激战垴顶 (32)
一个半月前,马迁安派出的联络员张仪辗转往复几千公里,终于找到了行踪不定的陈嘉申,拿出了半块玉佩与陈嘉申接上了关系。提供这块玉佩的马迁安落入了陈嘉申的法眼。按照张仪提供的密码本,陈嘉申亲自将自己的电文译成数字码发给了远在SL的马迁安,全篇电文只有三个字:“你是谁?”
马迁安的回电恰似与老先生心有灵犀一般,也只有三个字:“华中仁”。陈老先生收到这三个字后,哑然失笑,破天荒的将自己关在办公室中,兴奋之中独自打开一瓶茅台,喝的酩酊大醉,这个名字是他们两人之间的秘密,除此之外任何人不得知。如此两人建立起正常的通讯往来。陈嘉申是个信人,严守自己的承诺,只字不问马迁安从何得来的资源情报,只是不断通报自己在东南亚建立企业的情况。
随着陈嘉申在东南亚重新崛起,无数的眼睛盯上了他这块肥肉,陈嘉申发往马迁安的电文里描述自己状况的言辞也越来越严峻,马迁安思考过后终于下了决心,通知陈嘉申想办法让自己去往东南亚,陈嘉申的崛起对于整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马迁安决不能允许在陈嘉申没有大成之前就被各路势力联合绞杀。马迁安自己没办法毫无理由的脱离抗联队伍去东南亚,但他相信陈嘉申绝对有办法。
在马迁安苦等陈嘉申拿出办法帮助他金蝉脱壳之时,接到了杨靖宇安排他护送设备到延安的任务,临行前,马迁安给陈嘉申发去了最后一份电文,“我去延安,先生可相机而动。”
此时,在杨家岭毛ZD的办公地点,一个身着灰布薄棉长袍,面容清矍留着一缕山羊胡的老人正与主人相谈甚欢。
这个老人是陈嘉申的管家陈东顺,6月初曾陪同陈嘉申到访过延安,一直跟随在陈嘉申左右,毛ZD当然知道他是陈嘉申的心腹之人。对于陈嘉申派自己的管家秘密到访延安,毛ZD并不感觉奇怪,上次陈嘉申临走时在欢送晚会上已经郑重表示,要建立起与延安的联系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话犹在耳,人已到。
如今陈嘉申的财力重新变得雄厚,一口气在国内重庆、成都、西安、兰州开办了一连串的公司及办事处,并购买了一个拥有5架飞机的小型航空公司。停在延安机场的那架就是其中之一。
三天前,陈东顺就已经拜访过毛ZD,并赠送了随机带来的支援物资,计有红铜一吨、药品半吨、特种钢材一吨。这些都是延安急需的战略物资。在赠送物资的同时,陈东顺也很难为情的提出了一个请求,请求毛ZD调拨一些在延安工作学习的原南洋华侨回到南洋帮助自家主人。
☆、激战垴顶 (33)
陈东顺今天来的目的是询问他三天前向主人请求的人员准备好了没有。
主客两人谈话声音很大,笑声不断,周围的勤务人员对这种事情都习以为常。毛ZD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友人,一个月总得有几波。
毛ZD对南洋现状很感兴趣,尤其是对陈嘉申生活的地方马来亚询问的很细,有些事情他是知道的,但有些细节则是今天从陈东顺的嘴里得到。
英国在1826年设立了海峡殖民地并渐渐的在马来半岛扩展影响力。海峡殖民地包括槟城、星加坡及马六甲。1867年,设于伦敦的殖民厅接管海峡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