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其对华侵略的野心是不变的。中国打完沙俄后,英国就会卷土重来。更有日本这个狼子野心的国家在一旁窥视者,因此王辰浩极力避免内战,给这些列强们趁虚而入的机会。因此美国内战那种工业发展道路也被王辰浩否决了。

 最后就剩下英国的圈地运动了,这是个长期的过程,王辰浩可等不了那种漫长的岁月。好在英国圈地运动的核心要领王辰浩清楚,因此王辰浩根据英国的工业发展方式,在建立大量的工人劳动力问题上,王辰浩选择了一条类似于英国圈地运动的方式。

 中国历代以来的王朝更替战争都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的,土地对于封建国家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因为土地是封建经济的基础。但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来说,土地对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的负面影响力就次要多了,因为资本主义经济以工商业为主,土地单键不再那么ji烈了。

 眼下中国的土地兼并严重,地主阶级控制了全国90%以上的耕种土地全国度80%的农业人口当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农民处于水水深火热当中,他们失去了土地,沦为佃户被地主录削。另外有土地的农民也过者衣服不遮体,饭菜不裹腹的贫困生活。

 这种情况正好类似于英国的圈地运动,王辰浩通过全国工业项目建设将这些没有土地的农民吸收进工人队伍当中,让他们直接放弃农民身份,加入工人阶级里为国家工业建设作贡献他们因为起点就没有土地和生产资料,因此成为无产工人阶级。同时,工业生产当中,工人的工资可比现阶段的中国农民收入高的多了,因此吸收那些有部分土地却无力维持生计的农民进入工厂,他们的起点比其他无土地工人高一些便成为有一定资产的中产阶级。

 而原来的地主阶级,因为他们手里的佃户们不断的离去,造成劳动力大量流失,他们当中一部分开明人士将变卖土地,投资商业,成为中小资产阶级。一部分地主将提升佃户待遇,发展大种植园经济方式,从而成为中国式的富裕农民阶级。

 对于中国的农民阶级来说,闲散的农民转化成了工人,有了出路。

 剩余的农民得到了待遇提升,同样有了出路。这样王辰浩既不用得罪中国最有权势的地主阶级,又解决了农民问题,实现了国家政权的平稳过渡,对王辰浩的统治至关重要。

 北洋政府通过全国工业基地、军事基地、铁路网、公路网等浩大工程建设,吸收超过一亿农村人口进入工人阶级队伍里,这样一来,工业革命的最基本条件变具备了。虽然这些由农民演变而来的工人阶级,其素质远不如国外的工人阶级,但却可以满足中国现阶段的工业革命建设发展所需。

 王辰浩和他的北洋政府通过这种不流血方式,即保障了国家各项工业项目和战略项目的建设发展,又成功的解决了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最大一对矛盾,为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顺利发展扫清最大一个障碍。

 同样,国家大规模工业建设项目解决了国内闲散农民的生路问题,反过来大量能吃苦能耐劳的农民加入国家各项工程建设项目当中后,为这些项目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各项工业项目的建设也比预期的建设进度加快了不少,像修筑国家铁路网、国家公路网等依赖劳动力的项目进展神速,交通部大臣詹天估在给国会作报告时,直接称中国的铁路建设速度将以美国铁路发展速度为标尺,将冲击美国1887年造铁路两万公里的世界纪录,年修造公路里程将冲击法国1876年最高纪录3。2万公里。

 王辰浩和他的北洋政府虽然没有对土地进行改革,但是对全国农业还是进行了一番改革的。

 中国依然是个农业国,毕竟四亿人口最大的问题是吃饭问题,也就是粮食问题。

 此时中国的耕地面积世界第一,但是效率低,产量低。1897年,清帝国粮食总产量约一亿吨,平均人均不足两百三十公斤,处于勉强温饱水平线上。中国每年从美国、英国进口大米、1小麦、玉米200多万吨,以每吨粮食平均三十龙币计算,单粮食一项,就huā费外汇六千万美元。

 从1897年开始,王辰浩作为直隶总督时,便开始在直隶省推行农业改革,向农民低息无息贷款,要求农民在地里施加化肥以提高粮食产量。

 经过两年的试验,直隶省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农民得到了极大的粮食收获,家家除了上缴国税和地主的租子税后,净剩下的粮食不但满足自己温饱要求,更是可以拿到市场上出售换钱。当然,他们的粮食第一时间都卖给了政府,因为政府一直在囤积粮食,当初跟农民签署协议时就明确规定,农民打出来的粮食优先卖给政府。

 直隶省的农业改革成功了,随后迅速在周边各省推广,在北方各省迅速赢得了老百姓们的一致支持。

 随着王辰浩成为帝国内阁大臣,直隶省的农业改革的成功经验迅速在全国各省推广开来,深得全国各地老百姓的欢迎。地主阶级们更是拍手支持,佃户打的粮食越多,他们得到的就越多。

 王辰浩没有没收地主手里的土地,这使得他的全国农业改革得以在各省各地顺利实施,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农业部大臣递交给国会的报告中称,不出两年时间,中国就会告别进口外国粮食的局面,这将为国家外汇节省六千万美元的开支,降低中国对美国和英国的巨额贸易逆差。

 同时,工业部大臣张赛指出,全国农业改革的成功,使得中国的化肥工业发展迅速,即北洋化肥厂之后,全国各地陆续由商人们集资建立了一百多家化肥厂,使得国家化肥生产规模达到两千多万吨,仅次于美国的五千万吨和德国的四千万吨规模,位列世界第三。

第251章 让诺贝尔奖靠边站

 中国化肥工业的飞速成长和快速壮大,只是一个缩影,中国各大重工业、轻工业、农业领域都在快速成长傍边更新。。

 中国的商人们历来就不缺钱。以前无法成长,是因为旧社会制度重农抑商,以及国外列强商人们的打压欺负,商人们以前投资办厂可谓办一家黄一家。以前缺的是国家政策支持,如今王辰浩和他的北洋政府拔除满清重农抑商的国策,又为国内商人们顶住了来自外国商团的打压欺负,同时以北洋科技为代表的中国技术力量开始为民族企业进行技术和科学指导,于是良好的国内成长环境让这些商人们重新燃起了投资办厂的希望。

 而帝国总理大臣王辰浩在国家工商部会议结束后,在召开新闻记者发布会上对民族商人们所说的话“不是只有兵戈才能成为民族英雄,国家贫弱受欺,投资办厂为国家经济建设添砖加瓦,政府和人民同样视这些人为民族英雄”更是令千千万万个民族商人们热血沸腾。

 而北洋科技云集更多的国际顶级专家、教授和学者,他们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国际尖端科学技术。除军用技术不过传,其他技术都被迅速投入京津唐工业基地的各大工厂实践应用,而随着王辰浩成为帝国内阁总理后,全面推行工业改革,来自京津唐工业基地的尖端技术迅速向全国其他省份的工业基地扩散,来自民间的商人们有了技术支持,于是才有能力投资设厂。

 北洋政府为了鼓励商人们大力投资办厂,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例如免除相当一部分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对一些国家稀缺工业项目的商业投资采纳反津贴,对吸纳大量民间闲散劳动力的企业给予减税和免税。

 商人们为利而生。国家即给他们在金钱上的让利,又让他们享受“国家贡献者”、“民族英雄”等名誉,可谓让他们名利双收了,因此商人们对投资办厂的积极性很是高,全国各地陆续涌现出一大批各类工矿企业,几乎囊括了国民工业的各行各业,甚至一部分军事领域的器械材料也由民间企业承包。

 对北洋政府而言,对国民工商业实施减税、免税和反津贴等办法,概况上看政府吃了大亏,实际上却恰恰相反。政府的减税、免税在早期固然吃了亏,降低了财务收入,可是随着大量工矿企业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时,对工商业的税收入不减反增。

 同时,大量工矿企业为了让国家进一步对企业减免赋税,不竭扩大规模,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加入,这无形中帮忙政府解决了大量的社会闲散劳动力。政府为了安设社会闲散劳动力是需要huā钱赈济的,如伞这些闲散劳动力都涌向各大工厂,自然不再需要国家来赈济了。反而给国家财务减轻了负担,更对北洋政府的维稳工作提供了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