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华五十七年三月。中华帝国皇家科学研究所开始研制一种能够监测弹道导弹从德联基地射的预警雷达系统,远程无线通信科研所也开始了地平线外探测系统的研制工作。到光华五十九年,上述预警雷达的研制工作基本完成并投入试生产。

 光华六十年国庆节前夕,套弹道导弹早期预警雷达系统—“卫士”预警雷达系统正式列装。整个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早期预警系统指挥所、一号早期预警雷达站(设在亚美尼亚和英国)和二号早期预警雷达站(位于北疆府西京和阿拉斯加州府东京)。这两个早期预警雷达站能够保证对德联洲际弹道导弹射基地的导弹射实施可靠监视。

 次年二月,中华帝国第一支战略反导部队—导弹来袭预警独立师正式诞生。该师隶属国防部直接指挥。此后。随着导弹监视系统数量的增加,中华帝国又在该独立师的基础上组建了第三导弹来袭预警独立军。紧接着又组建了集反导、防空、太空监控为一体的独立集团军。

 光华六十一年二月十三日,中华帝国在八个地球卫星监控站部署了卫士雷达系统。这8套系统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中华帝国的太空监控能力,增强了中华帝国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导弹防护能力。与此同时,中华帝国又开始着手建立全方位的空天防御体系。以卫士雷达系统为基础构建的导弹预警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预警雷达的技战术性能。而且还催生出了中华帝国最有展前途的卫士…2型雷达系统。该型雷达辐射能力比卫士型强得多,天线面积更大,最具代表性的是其自身还自备有核电源,成为中华帝国未来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基石。对德联弹道导弹的防御能力提升二十多倍。

 整个6o年代,中华帝国为了防范来着德联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威胁,一直致力于研制和建立高轨道太空监视系统。借助于中华帝国先进的光学设备,该系统能够监测到弹道导弹射时导弹推进器在飞行加段出的辐射。近而达到监视和跟踪弹道导弹射和飞行的目的。这个代号为“天眼”的太空监视系统后来展成为中华帝**的新一代导弹预警系统。

 中华帝国的导弹预警雷达系统极大的触动了德联和北约的神经。众所周知的是,德联能够威慑中华帝国。在很多领域能够跟中华帝国平起平坐的根本原因是德联拥有能够打到中华帝国本土的核导弹。

 到六十年代时,德联已经装备了28oo枚地井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和3o枚核潜艇携带的潜射弹道导弹。对比中华帝国战略部队则装备有32oo枚洲际弹道导弹,56枚潜射弹道导弹,双方数量上差距不大,质量上中华帝国的核导弹精度高、射程远、度快,比德联的核导弹要先进一些,但不足以打破中德之间的核均势。

 但如果中华帝国打造导弹防御系统成功,那么德联的洲际弹道导弹无法打到中华帝国本土,而中华帝国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却可以落到德联本土上的话,这个核均势就将被打破,对德联而言,这是致命性的威胁。

 为了抗衡中华帝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德联一方面加紧了研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另一方面则大力改进核导弹的性能。但中华帝国在导弹防御系统上面已经花费了五百多亿龙币,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对于经济脆弱陷入军备竞赛泥潭中的德联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最终,希特勒还是咬牙通过了德联自己的导弹防御计划拨款。德联政府计划用1oo亿龙币来打造德联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但跟中华帝国的五百亿龙币投入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第717章 卫士导弹防御计划(2)

 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合家快乐

 ~~~~~~~~~~~~~

 德联妄图以跟中华帝国在导弹防御系统上一较高下,很快他们便现打造一套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多么的困难,先不说技术实力,单单是烧钱的资金开销就难道德联的科学家们了。(百书斋 baishuzhai。)

 面对希特勒的一意孤行,德联的科学家们没有办法只好先打造一套简单实用的导弹防御系统pd33,只用来防卫德联都柏林,覆盖整个德联和欧洲全境的导弹防御系统由其他北约成员国来承担。为了吓唬中华帝国,德联故意撒谎,号称pd33导弹防御系统可以侦测和拦截来自华约的任何弹道导弹的攻击。

 而德联的令部分科学家们认为,除了德联自己打造导弹防御系统之外。德军的战略弹道导弹也应该提升战斗力,即只要做到突破中华帝国的卫士导弹防御系统,那么中华帝国耗费巨资打造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也就白费了。

 为了做到这一点,德联科学家们积极开新型弹道导弹。包括洲际弹道导、中程弹道导弹和短程战术弹道导弹在内,德联在短短五年时间里,研了几十个弹道导弹型号。这些新型弹道导弹,大多数都以度作为标准,德联科学家们分析,只要德军的弹道导弹的度足够快,那么就会在中华帝国的雷达预警之前抵达,令其无法及时作出反应。

 显然,德联科学家们的想法是值得肯定的。可惜时间研制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想要做到却是非常困难的。

 但在德联科学家们的努力下,德军的弹道导弹技术还是大幅度提升了的。

 其中,长程弹道导弹家族里。德军的r…9战略弹道导弹算是最优秀的了。r9为两级洲际弹道导弹,采用可贮存液体推进剂和惯性制导系统,在性能上与两年前的r7导弹接近。导弹两级的直径不同,第一级的直径约2.9米,第二级的直径约2.44米,第一、二级之间用截锥形级间段连接。弹头呈锥形,配置在地下井中。

 由于r9弹道导弹的末端度高达4马赫,一旦从外太空进入大气层,中华帝国现有的防空武器基本上难以拦截的。德军统帅部认为。保持强大的进攻弹道导弹力量便可以继续维持跟中华帝国的核均势。原本希特勒计划部署15oo枚r9洲际弹道导弹,但最终受限于财力紧张关系,只实战部署了2oo枚。

 中华帝国和华约称德联的r9洲际弹道导弹为ss…9,绰号黑羚羊。针对r9弹道导弹的巨大威胁,以及德联号称可以拦截来着华约的一切洲际弹道导弹的pd33导弹防御系统。中华帝**方同样大幅度提升弹道导弹的性能。

 作为同德联r9弹道导弹的对抗,中华帝**方开了西北风11型弹道导弹,编号sm…11,北约称之为ss…11咆哮者。

 西北风级sm…11洲际弹道导弹长18。5米,宽1。84米,射程达675o海里(125oo公里),标准射重量345oo公斤。最大起飞重量45吨,投掷重量1o88公斤,采用三节火箭系统进行推进。其中第一级、第二级火箭次采用固态氢氧燃烧剂作为燃料,第三级为液态燃料的热射方式。

 固体燃料相对于液体燃料而言。液体燃料的分子活性强;化学稳定性也低;基本必须低温贮存;而火箭本身很难做到;所以基本是燃料箱不加注燃料;到使用的时候再加注。这样一来,液体火箭射时,需要进行加注燃料,这将消耗相当长的时间。如果敌人的导弹已经射了。预警雷达给出的时间往往不会很长,加注燃料时间过长则来不及进行射便被敌人的导弹摧毁在地面了。

 同时。五六十年代各国使用的火箭燃料一般都是液氢,由于氢分子极小对各种容器的侵蚀力可怕;不适合长时间贮存。因此,对于导弹燃料的储存来说是个巨大的难题,消耗庞大的经费。即便是中华帝国的资金宽裕,也对这种长时间的战备消耗感到头疼。

 正因为这些不利原因,使得中华帝国的科学家们先开成功了火箭固体燃料。用在sm11洲际弹道导弹上的固体火箭燃料能够给导弹提供短时间的加度,工程师们采用利用锥形装药或缓释技术来减慢固体火箭的燃烧度。同时,固体火箭燃料常温化学稳定;对贮存要求不十分苛刻,使得日常维护费用大幅度下降。

 对于sm11来说,为了能够顺利突破德联所谓的导弹防御系统,其导引系统采用改良的pdm…2o惯性平衡导引控制系统,三级火箭助推下,不到六分钟便可以进入太空,并以4马赫的度在太空飞行,重返大气层后,动机点火的末端极高达15马赫,基本上以德联现有的防空武器都无法拦截的。

 不过,中华帝国的导弹专家们更是开天辟地的再sm…11洲际弹道导弹上面次使用了多弹头分导技术。即弹头备北洋电气制造的重返大气层载具,内装3枚当量17万吨…89型核弹头,以及八个金属片和诱饵假弹头,用来迷惑敌人的拦截导弹,大幅度提升攻击能力和突防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