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芷晴,告诉西山那边准备冶炼金银的设备,将散碎的金银,和整块的金银锭,全部熔成一吨重的标准金银锭。
  金银器具、金银币、金银饰品。一律不准熔炼,装箱封存!”
  流通。大量的鹰洋、本洋就够了,散碎的金银,和一些粗糙加工的金银锭,也可以熔炼了,一吨重的金银锭,极难转运,这也就给云南的金银,加了一道保险。
  云南的金银,两三成的量,就能满足整个大清的流通所用,而剩下的那些东西,都是杨家的私产,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杨猛都不会让这批金银易主的。
  杨猛这边轻轻松松,乔孤乃、缅王、暹罗王那边可不轻松。
  暹罗入侵缅甸,除了杨猛收益最多,第二个就是缅王新册封的辅国将军乔孤乃了,在这一战之中,乔孤乃做了投机者,他得到的不仅是政治地位,还有以前难以企及的财富。
  前期乔孤乃做了投机者,可后期的人口迁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故土难离,虽说缅王下了令,但还是有多半的缅甸人不愿意离开故土,而缅王也是被暹罗疯狂的一击,彻底给激怒了,对外狠对内更狠,不愿迁移的送进江河里,这就是缅王给乔孤乃的命令。
  缅王也是打算利用乔孤乃,人口是支撑战争的必要手段,下缅甸,缅王已经失去了控制权,与其让这些人为英吉利人出力,不如让他们污染水源地。
  这项任务,缅王的其他将领是做不来的,而出身傈僳族的乔孤乃,就是最好的选择,做了这些,乔孤乃也就成了缅王眼中的忠实走狗。
  所以乔孤乃在下缅甸的人口迁移,也大为走形,本该是和和气气的迁移,却被缅王一道命令,变成了屠村灭寨。
  下缅甸,与暹罗接壤,有许多泰族的村寨,这些村寨不在迁移的范围之内,遇上泰族的村寨,乔孤乃该做的只有屠杀与焚烧。
  半个月的时间,乔孤乃迁移了十多万人口,可杀的人也差不多有这个数量,缅甸各族的青壮,摇身一变也成了傈僳族的族人。
  年轻的女人,强壮的男人,没有生育,只是一个迁移人口,乔孤乃的族群,就扩大了三分之一,三千傈僳族战士,也变成了一万五千人,迁移之中被人遗弃的财富,更是一个让乔孤乃觉得恐怖的数量。
  乔孤乃用几千头耕牛,在暹罗前线换回了可以买几万头耕牛的财富,看到了暹罗那边的惨状,乔孤乃才知道自己有多善良。
  无论是哪一族的村寨和城市,但凡是缅军经过的地方,能活着只有牲畜,每个缅军战士,在开战之前,都要将自己负责的牲畜,钉在战场之外,乔孤乃在战场上见过,一个人牵着近百头耕牛的战士。
  耕牛身上,除了粮食就是一把把简易的柴刀,乔孤乃也见过杀戮的场景,一个个缅军战士,用的全是柴刀,他们身后的缅刀,绝对不会用在村寨之中的。
  缅军经过的村寨、城市,除了烧焦的尸骨,最常见的就是卷刃的柴刀,这才一个多月的时间,缅军仍旧停留在暹罗边境附近,周围几百里的地域之内,除了缅军,就是山里的野兽了,暹罗人活下来的不多。
  战争也最能检验一个人的适应能力,乔孤乃适应了,可他手下的傈僳族战士,却只剩了一千多人,其余那些不是战死了,而是不适合大规模的杀戮,解下了武器,成了随军的民夫。
  随着手下人越来越多,乔孤乃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但是,他知道有一个人,自己是不能得罪的,那就是坐镇勐腊的杨三爷。
  望着富得流油的缅军,乔孤乃的心里也长满了野草,一份书信也就跟着山猴子,到了勐腊,到了杨猛的手里。
  “嗯!乔孤乃的眼光不错,知道为自己谋福利了,他迁移的那些人口,正好当做转运财富的苦力,计长,你说这事儿咱们允是不允?”
  “当允!”
  “呵呵……你小子收了乔孤乃不少东西吧?记得六四分账!
  告诉乔孤乃,可以这么做,但老子的驳船也不是白用的,二八分账,咱们只要两成的金银,其余的全归乔孤乃所有。”
  乔孤乃的谋划很简单,上书缅王,自己一边迁移人口,一边让迁移的这些人,做转运的民夫,这样他就可以在海量的财富之中,肆无忌惮的揩油了。
  现在缅甸上下关注的都是战局,只有少数人的目光留在财物之上,这无疑是个发财的良机,但乔孤乃能揩油是不假,但转运到自己的地盘,杨猛的驳船是少不了的,他的书信,就是来请求驳船的使用权。(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九章 灭族大战(中)

  乔孤乃,在杨猛的眼中,只是个底层厮混的小人物而已,站队是他最主要的任务,站对了升官发财,站错了阖族俱亡。
  夹在杨猛和缅王之间,乔孤乃只有一个选择,现在选择杨猛无疑是正确的,至于以后还要看利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存在好恶,只是利益而已,利益够了可以背叛盟友,利益不够,就只有坚贞不屈了。
  有了杨猛的帮助,越来越多的驳船船队,开始加入下缅甸人口迁移的行列,这事儿在缅王那里也说的过去,只因为这些驳船船队,才是支撑缅王雄心的基础。
  这些船队,给缅王带来了足以支撑十万大军一年的粮食,乔孤乃租借这些驳船,对缅王来说也有极大的好处,下缅甸的人口,没运来一万总有几千壮丁,这些人是什么,这些人是种粮的农夫,是采矿的矿工,也是打仗的士兵。
  缅王之前可能意识不到人口的重要性,但现在的缅甸举国一心,即使不是一心,也得强迫着自己与国同心,暹罗人的入侵,对缅甸人来说不算什么,可屠杀缅甸的百姓,焚烧缅甸的王城,这就是不死不休的号角。
  对于暹罗人,缅甸人从来没有怕过,历次的缅泰战争,多半是缅甸欺负暹罗,这次的大逆转,很多人接受不了,很多缅甸的高层接受不了,屠杀百姓,缅甸的高层还能接受,可屠杀贵族,焚烧寺院、焚烧王城,就是很难接受的事情了。
  暹罗王遇刺。这场战争对暹罗来说就是复仇之战。可复仇只能加重仇恨。在仇恨驱使下的战争,是毫无理性的战争,暹罗人在缅甸做的,比起缅甸人在暹罗做的,可以算是善举,毕竟暹罗人还是放掉了逃难的缅甸人的。
  缅军反攻暹罗,可不是这个样子的,不过三万的队伍。只分了两队,一队进攻一队殿后,打到一定的距离,前锋部队就会调头,与殿后的部队一起,扫灭所有的暹罗村寨。
  缅军虽说进攻的不快,但屠杀的干净,除了少数逃入山林的暹罗人,缅军过境的地方,几乎没有活着的暹罗人。
  一寸寸的杀戮、掠夺。让缅甸的军队也在慢慢的壮大,虽说缅王下令。屠戮一切暹罗人,但暹罗境内,也有与缅甸同源的族群,加入军队,帮助缅军攻打暹罗,这是这些人唯一的活路。
  不仅是精壮的男丁需要参战,老人、孩子、妇女,都要参战,杀够一定数目的人,这些老弱妇孺才有机会,加入迁移的阵营。
  这里面也有杨猛的功劳,三万缅军,相对于整个暹罗来说,还是太少,这样的政策慢慢执行下去,就会让进攻的缅军不断扩大规模。
  如今是缅族的人可以参军,随着战事的不断扩大,泰族的人,也会成为缅军之中的一员,对泰族的人来说,国家与屠刀,这两者很好选择。
  对领军的缅军将领来说,战功与财富,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这个政策一旦施行,缅军的将领们尝到了甜头,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妥协,什么缅族、泰族,有的时候,仇恨也难以和战功、财富相匹敌。
  乔孤乃的加入,无疑加快了这样的步伐,捞一把,成了缅军士兵,和下缅甸难民的心声。
  杀戮、掠夺,虽说大部分的好处是军队的,但军队稍微漏点东西,就足够这些难民到上缅甸安家落户了。
  三万人、五万人、十万人、二十万人,缅军也在慢慢的改变,从屠戮的参与者,变成财富的接收者,这样的改变,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本打算捞一把就走的下缅甸难民,也被轻轻松松的赚钱方式给吸在了暹罗境内,杀几个毫无反抗的暹罗人,就等得到粮食和银子,这样的营生太轻松了。
  清迈、南邦、达府,相继失守,除了满地的废墟,缅军留下的还有一条几十米宽的大路,无数人在这条路上忙碌着,而坐镇萨尔温江的乔孤乃,则是做起了坐地抽成的二道贩子。
  无论是谁的财物,乔孤乃都能伸的上手,过江就要抽成,见了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