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计与制造由几名助手完成。
经过接触,李安生才发现冯如果然不是浪得虚名,是个货真价实的机械天才。
这家伙18岁到纽约攻读机器制造专业,没几年时间就声名鹊起,他通晓36种机器,还发明制造出了抽水机和打桩机,他设计制造的无线电收发报机由于性能良好深受用户的欢迎。
冯如毅然从美国回来,加入到江南造船厂的时候,许多美国实业家都为之惋惜,认为美国失去了一名机械天才,一名天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
为了争夺制空权,欧美各国都在积极发展航空事业,他们拼命地网罗航空方面的专业人才,名声大噪的冯如自然成为了他们百般拉拢的对象。
冯如能够接受自己的邀请,毅然回国,实在是为了他的爱国心,想要在祖国施展一番抱负。
李安生也没有让他失望,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条件,飞机制造厂的股份,除了江南造船厂那起决定作用的51,其余的都归冯如与他的几个助手所有,他半分不要,不想占冯如的便宜。
这是中国的第一家飞机厂,自然要掌控在国家手中,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才能实行民营化。
冯如这段时间从胖叮当提供的许多资料上头得到了不少的启发,不仅是飞机设计,还有航空发动机的研发。
在飞机发展初期,发动机功率低、重量大,建造机体的材料大多是木材和蒙布。为解决升空问题,需要较大面积的机翼,以便在低速条件下产生足够的升力。
李安生要想实现单翼飞机的研发成功,必须要研发出自重轻,功率足够的航空发动机来,双翼机有两个翼面,机翼总面积较大,所以目前也只能使用双翼飞机。
所以,高强度铝合金以及航空发动机成为了李安生念念不忘的心头大石。
好在木头蒙皮的飞机价廉物美,能够大批量制造,即便发生战争,也能够用数量来堆,尤其是面对日本舰队的时候,也将是一大岸防利器。
给他几年的时间,制造出能够携带数百公斤炸弹的轰炸机来,不管能不能俯冲,根本就不用再害怕日本舰队。
航空母舰的时代是在二战,还有二三十年的时间,李安生同时也打算发展海军力量,至少现在,用大豆与小麦等粮食换取德国军舰,便是一条路。
正当他等待德国回复的时候,朱尔典终于按捺不住,忍不住找上门来了。
既然用东北大豆与小麦换取德国军舰,那么,李安生募集的那近千万两银子的资金,就暂时没有了用处,朱尔典主动地替李安生着想了一下,这笔资金不要闲置起来。
朱尔典的意思,只要向英国订造战舰,那么之前的那些冲突都可以既往不咎,这简直就是在软硬兼施。
哪有逼着来顶造战舰的?
朱尔典是看中了整个中国的海军重建计划,一艘主力舰的服役,将会带动一大批的附属舰只,以及港口、维修保养等方面的投入。
要是英国能够收获一整支舰队的订单,那么朱尔典肯定会得到国内的夸奖。
同时,日本自己建造主力舰的意图相当明显,要是向中国推销一艘主力舰,那么很有可能会促使日本追加一艘主力舰的订单,最好是就此掀起中日两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就如同英国与德国一样。
用出售军舰来分担造舰成本,这是公认的事实。
大英帝国即便家大业大,造舰拼命地造,不仅成本,但是能够省下些钱,用在自己的军舰上,继续拉开与德国公海舰队的差距,何乐而不为。
“公使先生,听说贵国愿意帮助日本发展造舰技术,以便于日本自己建造战舰吗?”
“我们是否也能像德国许诺的那样,由贵国帮助培训大批造舰技师与工人,并且提供各种建造技术?”
朱尔典暗自腹诽,江南造船厂以及正在筹建中的中美合资的葫芦岛造船厂向德国派出了两千多人的庞大劳工队伍,进入到德国的各家造船厂,弥补了德国造船人手的不足。
德国正因为如此,才答应将来给中国造舰的话,顺便培养一批造舰人才。
本来西方各国对于德国的这个举动是嗤之以鼻的,但是,从耶松船厂反馈到欧洲的信息来看,中国还是有一批优秀造船工人的,其中有一批也正在赶赴德国的轮船上。
耶松船厂作为远东规模处于前列的大型船厂,八成的技师与工人都是华人,这次给李安生挖走一大批,元气大伤。
而且李安生还以出国培训的名义,继续诱惑那些还坚持留在耶松船厂的华人技术中坚。
造大船,造战舰,造数万吨的主力战舰,这是所有造船工人的梦想,凡是热爱这项工作的人们,他们都希望能够看到自己参与建造的巨舰横行于海上,捍卫祖国的海疆。
梦想,加上优厚的待遇,使得耶松船厂树倒猢狲散,基本处于停工状态。
耶松船厂的悲剧迅速的警醒了英国本土,德国得到这批造船工人之后,将会使得造舰能力进一步加强。
德国方面也拭目以待,如果这批船厂工人真的能够帮上忙,他们不介意继续聘用大批华工,华工在国际上的声誉还是相当高的。
“当然,我们同样愿意接收造船工人,帮助贵国培养一批人才。只要向我国订造战舰,我们同样愿意提供全套的图纸。至于舰炮制造技术以及蒸汽轮机技术,我想,这还是属于核心技术的。”
“可是,日本不是得到了这些技术,这对我们不公平。”
朱尔典不动声色的笑了笑,说道:“日本是我们的盟友,可贵国不是。”
李安生不屑一顾的说道:“对于我来说,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难道我们应该向敌人订造战舰?鬼才相信敌人会将最好的技术提供给我们。公使先生,我认为你这趟来的毫无意义。”
朱尔典跟袁世凯是好朋友,自然很清楚李安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个彻头彻尾的狂人,一根筋的死脑筋之人。
朱尔典一直致力于稳固袁世凯的位子,作为中国通,他很清楚清廷接下来的走向,袁世凯是个很好的代言人,也是将来中国政局最好的掌舵者。
两人私下里有协议,将来如果时局有变,英国支持袁世凯上台执政。
袁世凯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立宪,他为首任内阁元首,那么李安生是当之无愧的继任者,但是,李安生过于强硬的为人,以及铁血手段,将是列强的灾难,或许也是中国人民的灾难。中国要么强势崛起,要么陷入更大的灾难。
要不是李安生屡屡创造奇迹,袁世凯根本就不会这么看重他,也隐隐期盼李安生能够给中国真正带来点崛起的希望。
有一点是肯定的,袁世凯与李安生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将日本视为生死大敌,日本不除,中国永远没有崛起的机会。
袁世凯常常忧心忡忡,但是朱尔典常常劝他暂时隐忍,有机会真正执掌中国的大权再说。
李安生是袁世凯重要的依仗,不亚于北洋六镇,而且羽翼已成,朱尔典深知将来中国的政坛必定有李安生的一席之地,英国如何选择与这位政治狂人的关系,这很重要。
之前英国吃了几个哑巴亏,换做从前,早就派出舰队以及陆军,将整个江苏变成势力范围,可是,现在英国为欧洲的局势所牵绊,只能封锁消息,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敌人?李大人就是这样看待贵国与大英帝国的关系的?”
李安生冷漠的看了他一眼,说道:“不错,日本亡我中国之心不死,英国作为日本的同盟,是日本最大的帮凶。若是将来中国对日作战,不介意多上一个没落的大英帝国。”
“可笑,实在是可笑。这就是一个一省巡抚的政治涵养?没落的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的光芒仍然照耀世界,李大人简直就是一只萤火虫,看不清形势。中国想要重新振作,达到对日作战的地步,没有几十年是不可能的。不知那个时候李大人还能不能执掌大权?”
作为一个英国人,朱尔典生命中倒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以至于身上都有了许多中国的痕迹。比如他的名字“朱尔典”:朱颜鹤发的朱,卓尔不群的尔,雍容典雅的典,虽是音译,却十足的中国味道,可谓既达且雅。
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中国通,自然清楚李安生玩的是欲扬先抑的招数,岔开话题,是想要漫天要价。
不过,从英国的在华利益来看,李安生这样的人是绝对不能执掌中国政权的,后果不堪设想。
也幸好只是个江苏巡抚,或许还能影响两江总督程德全,对于重新崭露头角的南洋衙门有着无比重要的话语权,仅此而已。
英国在华利益的代言人从清政府转移到袁世凯身上,这是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