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要重点说明的事,从这一战之后,志愿家维持了近一年多的战略反守自上甘岭战役之后逐渐转为战略反击、乃至战略反攻……
第四百一十六章
52年未对于汪洋来说。整个朝鲜战场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个是汪洋升官了,由于在上甘岭战役当中,汪洋带着的枭龙特种大队一中队履立战功,他年纪青青的戴上了上尉的军衔,当上了枭龙特种大队的大队长。
而高晓东由于表现出色,又属于军队极缺的高文化高学历,并且留过洋对国外海陆空的军事情况极为了解,他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在现阶段中国军事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名军官,原本以他成份不好,根不正苗不红让人一直不能升上去,可是经过了在朝鲜战场上的历练后,没有人再否认他的能力,也怀疑他对国家的忠诚,最终他还是带着一身所学走向了更高的岗位。
而杜心兰倒是留了下来,说还要帮助汪洋一段时间带枭龙特种大队,像她这种女人似乎对部队的升迁也不是很在意,只是代表杜心武老人家为国尽忠罢了,倒是与高晓东有点恋恋不舍,在高晓东走的那几天里罕有地主动和他走到了一起,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汪洋并不知道。但是这女领导以后每天都会去枭龙特种大队的信箱里去翻看信件可以看出她心情的迫切,不过当她每次看到往往某人给汪洋的信件明显比她多一些时总忍不住要有咬牙切齿的表情,汪洋不得不为某人表示默哀。
走了老领导,下面的很多中队长也走了一大批,五个中队留下的没有几个人,倒是让汪洋手下的傅荣毅、许卫国和史东来都上了位,现在一三五中队长全是枭龙特种大队的老底子,其他的四个中队长有的到志司参谋部去报了到,有的回到了国力的大军区听说是为建立我国的一些特殊兵种做贡献。
当然,枭龙特大队在上甘岭阶段一系列战役里面也损失了不少的人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枭龙特种大队的人员又换了好一拔人,由于上甘岭战役的结束,除了傅荣毅依然被十五军征调去进行狙击手训练,然后带人在狙击兵岭一线与敌人进行狙击战之外,汪洋主要的任务是将这支新军训练完毕,上面给的时间不多,只给了汪洋三个月的时间。
但是,很显然这个时间都是空挤出来的,因为战争的进程总不是按照敌我双方的计划来进行了,战争由于他的残酷性注定有些事情不可能像人想像的那般美好,当几件事情都撞到了一起后,实际上汪洋仅仅在枭龙特种大队呆了一个多月后就要再次出发作战了。
其实说起来,事件起源于上甘岭胜利结束后,52年12月在半岛冬天凛冽的寒风中,美国新任总统艾森豪威尔乘坐“空军一号”来到了南朝鲜。
赢得大选的喜悦并没有消除这位前美军五星上将对朝鲜战况的担心,在听取了克拉克等人的汇报后。他再也没有自信心展示他在欧陆战场上著名的“露齿微笑”。
而是脸色凝重地告诉新任国务卿杜勒斯:“我认为,我们在朝鲜打仗,没有机会打赢这场战争,因为打过鸭绿江就会冒犯国际舆论,只有尽早结束这场让人伤脑筋的战争。”
作出一副为国忧民的嘴脸在朝鲜战争上的各个防线进行巡视,并且还作秀与美军普通步兵一起进餐,同时还与他在军营服役的儿子约翰艾森豪威儿进行了亲密的交流,仿佛朝鲜战场的所有失利其实早就在他的计划之中,美军并没有失败,战争的天平一定会向他们倾斜的,他希望通过记者的笔和视频告诉全世界,他连自己的儿子也放心地扔在朝鲜战场,那么他们国民的那些孩子当然也理因可放心了。
不过,让世人所不知的是,在没人之际其实艾森豪威尔严肃盯嘱他儿子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当敌人的俘虏。”
无疑这个话是极其残酷的,甚至在那个冬天里这话落入小艾森豪威尔的心里无疑是个巨大的负担,作为一个儿子对父亲的了解,他当然知道父亲的真实意思,那就是为了家族的荣誉,为了他这个父亲的脸面,如果在战场上他真的被中共军队包围了毫无逃脱的希望之下。他有权选择自己杀,但是却对没有权利选择当一个俘虏,因为他是美国总统的儿子,艾森豪威尔说得好听,其实他对朝鲜战场的局势心中的担忧,从这一句话中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随后因为前段时间‘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一再失利,美国政府历史已久的需要一个人来背黑锅,从而平息国平的愤怒,这个人当然除艾森豪威尔总统的那个同班同学的范弗里特将不得不来当这个冤大头了。
在极其冷淡的气氛中,艾森豪威尔与西点的老同学范弗里特见面了。
当年的两个校官的校友及同窗好友,此时的地位和处境可谓相差悬殊,一个是战功赫赫的新任总统,一个是刚刚吃了败仗的老迈中将。
最后的努力化之于流水,范弗里特将军不是不想战争志愿军,只是他感觉根本无法去战胜这支强军,汪洋当初的刺杀让他还历历在目,他纵是不甘也不得不认可战役的失败,当然由于上甘岭的惨败,范弗里特这个倔犟的老军人明白,美利坚合众国需要一个体面的战败理由,同样也需要一个让国民泄愤的对像,而他范弗里特凭现的战绩再合适不过了,他在军队中的日子和当初号称‘不死的老兵’麦克阿瑟将军一样到头了。
所以在与艾森豪威尔的会见之后,本因作为战场指挥官的他应该向总统战地述职的,可是当着众人无比诡异的场面是,艾森豪威尔总统什么也没问,而范弗里特将军也配合地似乎‘忘记’了这个任务。
但紧接之后的结果是,2个月后范弗里特将军就被调回国内。不久解职退役,他一生中打的最后一场战争不但毁了自己的军事生涯,同时由于他的受子也在朝鲜战场上服役,不过他可没有艾森豪威尔总统那么好命,老艾的儿子在还美步兵营里滋润地当着少校,而他的儿子却在一场战场上失去了性命。
不过,相对于‘不死的老兵’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无情‘解雇’不同,艾森豪威尔还是挺有人情味,最后让他升了上将军衔才让他解职退役,也未偿不是他最好的一个结局了。
说实话,艾森豪威尔心有不甘,其实对范弗里特将军还是相当不满意的。
因为他没有忘记美国介入朝鲜之初时自己的大话:“我国既已诉诸武力,就必须保证成功。”
可是没想到他才刚上任,志愿军就给了他迎头棒,而且作为新任总统,当他根本各种情报的整理,然后又在朝鲜战场观察了这么一段时间后,理智和现实却告诉他,再也不能打下去了。
但是艾森豪威尔总统想到在竞选时,他向全美国人民许诺过:“和平事业是自由人民眼中的瑰宝,新政府的第一个任务便是结束这场涉及美国千家万户、孕育着第三次世界大战危险的悲剧冲突。”
所以他马上就想到,仗竟然不能打下去,那么他也要为:“体面的停战协定而努力”。
不过。艾森豪威尔总统还是要面子的,他不可能心甘情愿地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不能胜利结束战争的总统而载入史册。
另外,共和党右翼势力的面子不能不照顾,毕竟他是被这些人推上台的,杜勒斯、麦克阿瑟、麦卡锡、塔夫脱……都是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时的有力支持者,他们早就在嚷嚷:“在共和党取得政权后,全力打赢这场战争。”
所以即使贵为总统,艾森豪威尔就算知道仗不能打下去了,他也不敢不听他们的意见。
在从朝鲜回美国的途中,艾森豪威尔难以按捺自己的好斗之心,他决定再冒一次险。召集军政大员开会研究战场下一步行动。他后来回忆:
“战地指挥官们同意,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谈判还不成功,我们唯一的办法最后只能是不顾一切危险,全力发动一场进攻。”
在这次会议中艾森豪威尔作了结论:“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一条固定不变的战线上,继续承受着看不到任何结果的伤亡。小山丘上的小规模进攻是不可能结束这场战争的……我们不能容忍朝鲜冲突无限期继续下去。”
克拉克当然要投以前的老上级、现在的新总统所好,他赶紧炮制出《8-52作战计划》,妄想以大规模攻势打到平壤至元山一线。在这个纯属痴人说梦的计划里,他们又想到在志愿军阵地后方大规模两栖登陆和轰炸突击中国境内目标了。2个南朝鲜新建步兵师,6个独立团,28个炮兵营匆匆忙忙组建了,登陆演习、空降作战演习频繁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