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来到镐京,发现风平浪静,并无一点反叛之象。追根溯源,来到桃花山,但闻箫管之声不绝于耳,那幽王却与褒妃在封神台上饮酒作乐,见到诸侯,幽王笑道,“幸无外寇,不劳跋涉。”
诸侯面面相觑,卷旗而回。妃在楼上,凭栏望见诸侯忙去忙回,并无一事,不觉抚掌大笑。幽王有了几分酒意,大喜,道,“终能见爱妃一笑,便是将这天下来换,也是值得。”遂以千金赏了石父。这便是幽王烽火戏诸侯之事。
可此事之后,褒姒又不见了笑容,幽王见此,便又数次以烽火引诸侯相戏。劳民伤财,莫之大也。而这些镐京境内的诸侯,其实就是那些最忠心的诸侯世家,但是就算他们忠于西周,却也经过这么几次折腾,渐渐的开始离心离德。
其后,真有犬戎一族来袭,幽王命人点起烽火召众诸侯前来相助,奈何众诸侯以为幽王又在戏耍于其,于是便不管不顾,幽王自食恶果,被犬戎击杀。之后,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自此之后,周室王朝已再无丝毫威信。
与此同时,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互相攻伐,有的诸侯甚至开始攻打洛邑之地。天下诸侯,每年前来朝拜者十不存一。洛邑发出的政令,也只能在王城附近得到执行,此时的大周,便如一个老人,虽然名为天下共主,其实已经失去了对各地诸侯的控制。
太行以东,有诸侯名齐。自从幽王执政以来,诸侯纷纷自立,这齐国就是最早地一批。齐公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寓兵于农,迅速成为各国中最富强地国家。
待平王东迁之后,齐地之主也更换多次,及至桓公,国力更是强盛无比。
这桓公也是有为之君,以管仲为相,首先实行国野分治,国都为国,其他为野。国中又设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并设每五家为一轨,十轨一里,四里一连,十连一乡。又为臣设三卿,工设三族,商设三乡,泽设三虞,山设三衡。在野则三十家一邑,十邑一卒,十卒一乡,三乡一县,十县一属,属设大夫。全国五属,设五属大夫分别治理。
齐国的居民必须服兵役。农闲时训练,战事时出征。这样既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也不必支付养兵的费用。另外,为解决武器不足的问题,规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赎罪。齐桓公五年,召集宋、陈、蔡、等国诸侯会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自此,人家进入春秋五霸之局。
第四卷 第一百七十九章 春秋五霸,战国再起
第一百七十九章 春秋五霸,战国再起
却说周室失德,天下诸侯纷纷拥兵自立,其中,齐桓公重用管仲,迅速奠定了齐国的霸主地位,也开启了春秋之局。
桓公四十一年,管仲重病,桓公问其何人可代之为相,又举出易牙、开方、竖刁三人,却被管仲一一反驳,并叮嘱桓公不得与三人亲近。可惜,管仲死后,桓公不听管仲之言,重用三人,使得三人专权,将齐国的大好局面断送。不久之后,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
冬十月七日,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于床上停留整整六十七天之后,新立齐君无亏才将桓公收敛。可此时齐国已大不如前,再也不能号令天下。
却说北方晋国,国土辽阔,又地处中原要冲,国力强盛无比,可惜国君昏庸,未能有所做为,至献公之时,晋国更是衰落不堪。那献公宠信爱姬,使得国政大乱,国中之人多有逃走者,便是其公子重耳也因此流亡。
不过这重耳向来仁德,很受百姓爱戴,最终在秦穆公的相助之下,继承晋国君位,是为晋文公。文公继位之后,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后来,楚国攻打宋国,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二位霸主。
再说相助文公成为霸主的秦穆公,其也是胸怀大志,奈何秦国地处西陲,又无贤才辅佐,秦穆公为此烦恼不已。为此,秦穆公特令众大臣举贤,可惜所得之人皆不如意。直到有人向穆公推荐穆姬媵人百里奚,言其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材,知晓百里奚才能之人也是纷纷附和。
穆公见如此多的人推荐,心中不由得有些期待,赶忙命人去请,却得知百里奚已经逃到楚国。秦穆公想以重金赎回百里奚,可又怕楚人不与。于是便派使者至楚,以五张公羊皮赎回。楚人不知百里奚之才,还以为百里奚得罪了穆公,当即便同意了。当七十余岁的百里奚被押回秦国之时,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桎梏,封其为国相。百里奚又举荐好友叔,穆公欣然同意,将叔请至秦国,任其为上大夫。
如此,秦国在百里奚的治理下,渐渐强盛起来。
话说秦国多次相助晋国,可晋国却从未有过回报,秦国上下皆是愤愤不已。秦穆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疫,穆公见此,便派百里奚之子孟明视、叔之子西乞术与白乞丙三将带兵攻晋,可最终却在崤山大败,三将尽皆被擒。两年后秦穆公又派孟明视等带兵东向,与晋军战於彭衙,秦军再败,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只得转而向西发展。
穆公三十六年,秦穆公亲自率大军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之后,将渡船全部焚毁,以表誓死克敌之决心。之后大战数场,秦军夺得王官和郊,晋军不敢出战,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南岸地,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地将士堆土树立标记,然后回国。三十七年,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后收服二十多个戎狄小国,称霸西戎。
自此,秦穆公便成为春秋第三霸。
再说楚国自城濮之战,拜于晋国之后不久,子商臣便继任国君,是为楚穆王。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楚穆王在位不久便暴病身亡,后由其子旅即位,这旅便是赫赫有名的楚庄王。
楚庄王即位之后,却是整日打猎、喝酒,不理政事,还命人于宫门口挂起块大牌,上写“进谏者,杀毋赦。”群臣皆是暗暗叹息不已。可众人却未想到,楚庄王此番却是故意为之,为的便是分清朝中大臣中之忠奸。
如此三年之久,楚庄王终于辨识忠奸,然后便开始整顿内政,起用有才能的人,将伍举、苏从提拔到关键的职位上去。当时楚国的令尹和斗越椒野心勃勃,想要篡位。楚庄王便任命了三个大臣去分担令尹工作,削弱了他的权力,防止斗越椒作乱。
待楚国稳定之后,楚庄王便开始对外用兵,先是灭了庸国,后又战败宋国,便是陆浑的戎族也被楚军打得惨败而归。楚国经此数战,顿时实力剧增。楚庄王见此情况,不由得也想像齐桓、晋文、秦穆一般,得到中原众诸侯的承认,于是,楚庄王便与大周边界陈兵数十万,阅军示威,吓得周王急忙派大臣前去慰劳。
可即便如此,中原众诸侯还是对楚国不甚在意,毕竟城濮之战历历在目,众人对楚国之实力还是投以审视的目光。楚庄王得知此事,心中无奈,再加上征战数年,国力消耗甚大,只得安心发展楚国民生。
楚庄王放弃征战之后,便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以其为令尹。孙叔敖继任令尹之后,命人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疏导河流,以此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如此数年,楚国国力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郑国和陈国地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
楚庄王趁陈国内乱的时机,发兵降服了陈国。次年,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去进攻郑国。可那陈国、郑国皆是晋国的属国,楚国发兵陈、郑二国,便是向晋国挑战,对晋国的霸主地位不承认。于是,晋国也未曾多想,直接派出大军前来与楚军大战。
两军战于黄河之畔的邱城,这一场大战中,晋国人马,一战之间几乎全部覆灭,经此一役,楚国终于洗刷了城濮之辱,渐渐开始为中原众诸侯承认。之后,楚庄王又陆续传鲁、宋、郑、陈等国归顺。自此之后,楚庄王继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之后,成为另外一个霸主。
后来,晋楚两国再度爆发两次大战,虽皆以晋国获胜收场,但楚国在中原地区仍与晋国保持势均力敌地态势。连续不断的大战给两国百姓带来巨大的负担,周围的小国家对此也是深恶痛绝,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