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宗绩也不能免俗,看到可怕的现实后。他头皮都要炸了,他实在不明白,大宋朝。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脖子。搁在别人刀下?
倒是陈恪很看得开,劝道:“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开国一百年。也没人打到过开封城下,何必要杞人忧天呢?”
“也对。”赵宗绩想一想,便不再担心,转而与陈恪欣赏起沿途的动人春光来。这时节,无边无际的华北平原上墒情已动,葱葱的麦色一天一个样。柳条儿滚绿,榆钱儿绽青。冬季的冰雪已经彻底融化,变成碧油油的春浪,把辽阔的北国滋润得丰满妩媚。
万物昭苏生机勃勃,牛欢马叫春光如酒,如此良辰美景,怎不叫人心旷神怡。况乎赵宗绩好容易逃出樊笼,来到广阔天地间,还不跟撒了欢似的?
见这厮这么容易就走出阴影,倒叫耶律德容好生郁闷:‘他妈的,没定性的毛小子……’
~~~~~~~~~~~~~~~~~~~~~~~~~~~~~
一路无话,数日便到边城雄州,再往前就是两国界河白沟河。大宋的送伴使便送到这里。
过了白沟河,就进入辽国的国境。赵宗绩发现眼前的景象,并没有什么变化,还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苍翠平原,平原上长长的驿道,一直通向遥远的北方。驿道上满是来来往往的马车,将北朝的货物运到榷场,将南朝的货物运到北方……
但也有刺目的不同——守军变成了髡发的辽人,所谓髡发,乃是秃着头只在耳朵上方留两撮长发,一看就很野蛮。但是松松垮垮,望之不似雄师。
“辽兵竟是这般模样?”赵宗绩奇怪问道。
陈恪还没答话,那耶律德容先开口道:“我大辽最精锐的军队,是宫卫骑军、御账亲军,共六十万骑,非这些五京乡丁可比!”
“六十万骑?”赵宗绩倒吸一口冷气道:“辽国人口不到九百万,养得起么?”
耶律德容老脸一红,他这六十万骑,其实是契丹和奚族,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的男丁数目。不过辽国男子皆隶兵籍,也不算吹牛皮。便强辩道:“南朝固然养不起,但我北朝能养得起。因为我们的马是自己养的,军队也是战时为兵,平时为民,不用像南朝那样,白养那么多军。”
在军事上,辽国完爆宋朝,赵宗绩和陈恪哪好意思开口,只能任其炫耀。但他们也并非光傻听,而是细心观察着辽国边境的地貌、工事、军营,以便晚间绘图记下来。
在度过最初的惊异后,赵宗绩发现,这里还是汉人居多,他看着道上走的,车上坐的,马上骑的,十有**是汉家衣衫汉儿样,脑袋也没弄成秃瓢。
“这不足为奇,燕云十六州,本就是我汉家的土地,是被石敬瑭那个龟儿子,送给辽人的。”陈恪踏足这片土地后,便感到周身被无尽的耻辱感包围着。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人抢走了他的女人,然后又带到他眼前炫耀一样……
耶律德容马上插嘴道:“我知道南朝有人以为,燕云的汉人会心怀大宋,但这纯属一厢情愿。他们现在都是辽人,把大辽当成自己的祖国。”顿一下,他举例道:“比如你们的雍熙北伐,就是被燕云的汉人击败的……”
“那为何不把都城,迁到南京?”陈恪冷不丁问道。
耶律德容面色登时难看,半晌才道:“我们是马背上的民族,要在草原上才能尽情驰骋……”
“是么,呵呵……”陈恪笑起来,那笑容里满是敷衍,十分可恶。
耶律德容恨得牙根痒痒,因为陈恪戳到了他们永远的痛上……宋朝设有东西南北四京城,辽国更甚,设有上京、东京、南京、西京、中京五座京城。上京是辽国原本的首都,位于后来的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附近。中京则位于后世的内蒙古宁城县。东京位于后来的辽阳,西京位于后世的大同,南京则位于后世的北京郊区。
辽人也畏极北苦寒,随着统治稳固,开始渐渐南迁。辽圣宗时从上京迁都中京。但是终辽之世,他们都不敢把国都迁到辽国条件最好的南京……因为,燕云十六州,始终是汉人聚集之地。
但耶律德容还是很爽的,毕竟燕云是辽国的,而且将一直都是,宋人也只能打打嘴炮。只要站在这片土地上,他就把在汴京城吃得瘪,连本带利全都奉还。尽管这两个小子脸上若无其事,可他能看出来,他们肚子都快气炸了。
不过气炸了又怎样?谁让辽强宋弱,谁让脚下的土地,是辽朝从汉人手里夺来的呢?
陈恪和赵宗绩,把这一趟当成是耻辱教育了,也不反唇相讥了,任凭那耶律德容占尽上风。就这样来到了白沟河北四十里的新城县。辽驿道的首座驿馆,便设于县城内……辽国南部有深山峡谷,北有大漠戈壁路途艰险遥远,为了方便交通,辽朝专门仿效宋朝,从辽宋界河白沟,经辽南京、辽中京,到辽上京,共建驿道一千八百多里,沿途修筑驿馆三十二座,另外还设有支线驿道,通向辽国皇帝可能的‘捺钵’之地。
‘捺钵’就是契丹语‘行宫’、‘行在’的意思。辽国尽管有五座都城,可皇帝很少住在里面。他们喜欢无拘无束,四时打猎,走到哪里,帐篷就扎到哪里。哪里就是‘按钵’。
按规制,凡捺钵,所有契丹大小内外臣僚以及汉人宣徽院所属官员都必从行。汉人枢密院﹑中书省等南面臣僚则只有一二人相从,其余宰相以下在京都居守,处理公务……简言之,就是所有契丹官员都跟着捺钵,留下大部分汉人官员处理日常政务。
基本上,辽国朝廷的命令,可以在全国的每一个地点,任何时刻发出,方便迅速、机动灵活。但同时,地方上若有大事想跟朝廷汇报,就变得难上加难了。
所以辽国的地方官府,基本上都是放手给汉人管理的。当然,以契丹人的行政水平来说,这样其实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辽国皇帝这种走位飘忽的玩法,固然洒脱得一塌糊涂,可也给了野心家以施展的舞台,所以几乎每一任辽国皇帝,都要遭遇到谋反、叛变之类的危机。日子过得可比他们的南朝皇兄刺激多了……
言归正传,辽国皇帝也不是胡乱按钵,其活动区域是有季节性的。比如现在是春天,大体而言,捺钵设在便于放鹰、捕杀天鹅﹑野鸭﹑大雁和凿冰钩鱼的场所。大致在后世松花江到北京一代活动……
没办法,谁让人家辽国地大物博呢?
第三零八章 状元见状元(上)
宋朝使团来到新城县城,只见这里与大宋的边塞小城无甚区别,城外是农田和村舍。田间地头,一样的汉家屋舍一样的汉儿面孔……望着这些身材魁梧的燕赵男儿,竟成了别国的子民,赵宗绩就有种撕裂的痛感。
但那些汉儿看到穿着宋朝衣冠的使团,却全都低头避之不及,就好像躲瘟神一样,叫赵宗绩又好生神伤。
使团行到城门前,忽听到隆隆地马蹄声。赵宗绩等人勒住缰绳,便见城门大开,数百黑甲骑兵排成四列而出,每人肩上扛着一面白底黑字的大旗,上书一个篆体的‘辽’字。
虽然只有四五百骑,却黑压压的旌旗蔽日,给人以千军万马之感,一时间城门处只有隆隆地马蹄声,其余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只一转眼,黑甲骑兵已经在城门前列队。这些辽兵军容肃穆、威风凛凛,与边境上那些松松垮垮的部队判若云泥。
队伍中央处,两名辽朝官员,骑在一黑一白两匹骏马上,正含笑望着宋朝使节。
耶律德容赶紧为赵宗绩介绍道:“骑黑马的是我大辽驸马、北面林牙萧大人讳胡睹,骑黑马的是我大辽状元、枢密直学士张大人讳张孝杰。”好么,一个‘糊涂’,一个‘小姐’……
然后又拨马过去,为萧胡睹和张孝杰介绍了赵宗绩等人。
双方按照礼节互相致意,陈恪见那‘小糊涂’卷发睥目、一脸阴鹜。还是那辽国状元‘张小姐’,生得白净斯文,让人看着顺眼。
~~~~~~~~~~~~~~~~~~~~~~~~~~
双方见礼后,萧胡睹向宋使表达了辽国皇帝的欢迎之情,请使节入驿馆歇息,晚上他将设宴款待,来日启程前往中京。
辽国的驿馆虽不如南朝精致舒适,但胜在一个‘大’上!宋朝使团五百人全住进去,赵宗绩、赵卞、陈恪。还能一人分一个大套院。
盥洗稍歇之后,二位副使来到赵宗绩下榻之处。这里庭荫匝地,大堂里窗明几净,清风徐来,倒是让人心情舒畅。
赵卞一路上并不多言,但此刻,他得提醒一下还稀里糊涂的陈恪道:“陈学士,待会儿你可要打起精神。切莫输了头阵。”
“哦?”陈恪吃惊道:“什么情况?”
“你没看到对方。也有个状元么?”赵卞直翻白眼道。
“是啊。”陈恪点点头道:“听说他是清宁元年的状元……”
“今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