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誉他老爷爷?”
“就是段思廉。”陈恪叹口气道:“大理国内的局势,看来远比之前想象的复杂,其国主没有威柄的话,我们的差事就麻烦了。”顿一下,目光一凝道:“说不定,要被卷进大理国内的漩涡了。”
“明天就见到老段了,说不定两个小子是瞎吹牛,人家还是一代雄主呢。”宋端平笑道:“看看再说吧。”
“嗯。”陈恪点点头,吹熄了灯。
翌日清晨,楼船抵达大理城,大理国君段思廉,亲率文武百官出迎,仪式极为隆重。
第二八二章 段氏(中)
不过宋朝的士大夫,绝不会像明清士大夫那样,嘴上挂着‘非礼勿视”然后从指缝里偷窥的。他们会大大方方的欣赏,还要写诗赞美。王珪就热情洋溢的赋诗道:
“独辫明灭系红绦,满头云锦分外娇。流苏俏向红颜窥,鬓云暗把刘海招。紧袖白衫洱海怜,绛红领褂苍山绕。”
“看来王公是打算‘一段江山一段情,留取遗爱在玉京’了。”陈恪笑着打趣道:“不过这里的姑娘性子可烈着呢,小心非跟着你回汴京去。”
“哦?”王珪苦笑道:“那可得小心点了。”
欢迎午宴是在皇宫中的五华楼举行。大理的都城虽然比大宋小一半,但皇宫却比大宋还气派……当然,大宋的皇宫确实过于寒酸。只见无数金碧辉煌的重檐宫殿,依着山势层层叠叠,其中最高的一座五层建筑,便是大理皇帝招待贵宾,群臣宴饮的五华楼了。
段思廉邀请宋使登楼,楼上一派笙歌美乐,两行红粉娇娆侍奉左右。再看那宴席分成两排,却是一半素斋一半荤席。
见宋使感到奇怪,段思廉解释道:“鄙国举国信佛,一年倒有半年斋戒,如今还未曾开斋哩。”说着送王珪入席道:“上使只管开怀享用,我等虽然吃素,但是未曾戒酒,自然奉陪无碍。”
于是众人分主宾、按品阶就坐,伴着优美的大理舞蹈,频频举杯,祝大宋国泰民安、祝大宋皇帝万寿无疆、祝大宋百姓安乐无忧。然后又把大理国的国、君、民祝贺一遍,这酒便算是吃到位了。
王珪搁下酒盅,开口道:“王上,此次我大宋皇帝遣臣等前来,一是向王上致意诚挚的问候。二是想找个人……”
“上使一路远来,车马劳顿,今日只管吃酒耍乐,歇息好了,明日再谈国事吧!”段思廉微微一笑,挥了挥手,大理国的文武大臣便争相敬酒,王珪无奈,只好先把正事搁下,应付大理的文武。
王珪不胜酒力,不一会儿就醺醺了,段思廉便命将上使送到礼宾馆安歇。
~~~~~~~~~~~~~~~~~~~~~~~~~~~~~~
第二天上午,王宫里有内宦来迎宾馆,请上使入宫说话。
王珪便和陈恪一起入宫,在大理国的御书房中,见到了换穿一身大宋衣冠的段思廉。
“宋朝的衣装真好看。”见二人打量自己的衣冠,段思廉呵呵一笑道:“小王真恨不得天天都穿。”
王珪和陈恪对视一眼,心说这么露骨啊……不过他们就是来诱奸的,又怎会嫌他猴急?王珪便笑道:“王上要是中意,下官可以奏请官家,赐王上几身衣冠。”
“这正是小王期盼多年的啊。”段思廉目光火热的望着王珪道:“又何止是我,这也是几代先帝共同的期盼。”
“这有何难?”王珪笑道:“之前朝廷不了解大理,以为还是如南诏一般的野蛮国度。但眼见为实,下官和同僚都能为王上证明,大理是心向华夏的礼仪之邦,我大宋官家定不会让王上失望的。”
“可是此事非我一人能做主啊。”段思廉叹口气,请两人坐在蒲团上,亲自为他们斟茶道:“包括上使此来的目地,小王也能猜到几分,应该是冲着那侬智高来的。小王自然愿意协助贵使,将他捉拿归案。但他所盘踞的特磨寨,是黑衣三十七部的地盘,那蛮族些实力强横、不服王化,小王也无可奈何。”
王珪正待说话,内宦进来禀报道:“主上,太师和相国来了。”
第二八二章 段氏(下)
听说两个老鬼这么快就来了,段思廉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但很快调整过来道:“快有请。”说着摘下头上的貂蝉冠,露出底下的软脚幞头,一脸无奈的对宋使道:“小王拿这两个老顽固,实在毫无办法,他们总觉着上国,要谋夺下国什么似的。劳烦上使再将大宋的要求,讲给他们听听。”
王珪和陈恪换个眼色,大宋朝堂混出来的人,玩心计向来一个顶仨,怎么看不出,这是段思廉早就设计好的。
于是不动声色,静观其变。
不一会儿,两个头戴高冠的紫袍老者进来,杨太师哈哈大笑道:“年纪大了,腿脚慢了,让主上和上使久等了。”
高相国微笑着行礼,什么也没说。
“来的不晚,请坐吧。”段思廉一摆手,内宦又奉上两个蒲团。
两人坐下来,正好与王珪陈恪相对,段思廉独坐上首,倒成了超然者,他缓缓对两名权臣道:“上使方才已经道明了来意,是询问一个叫侬智高的下落,你们可听过这个人啊?”
这绝对是坑爹了,陈恪和王珪同时暗叫道,一脸好人像的段思廉,果然不是个善茬啊!
不过想想也是,天天跟这些老鬼斗,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练成精。
“这个名字很熟悉啊。”杨太师捻须道:“相国,你怎么看?”
“是。”高智升道:“有些印象。”
“侬这个姓,很特别的。”杨允贤缓缓道:“我记得滇东三十七部里,有一个侬部吧。”
“嗯。”高智升点点头道:“是有这么一个。”
“那这个侬智高,会不会是侬部中人呢?”杨允贤问道。
“侬智高不是侬部中人。”陈恪没心情听他们在这儿说相声,出声打断道:“他是我大宋广南西路广源州的蛮族首领,四年前造反称帝,祸害我大宋广南两路,所造杀孽无数。后来朝廷调集大军将其剿灭,但只在他的伪皇宫里,搜到一具穿龙袍却面目全非的尸体。”
“之后数年他销声匿迹。但朝廷始终没有放松对他的追查。”说到这,陈恪目光如刀地望一眼那高相国道:“经过我们反复追查,发现他躲在一个叫特磨道的地方。但因为一直没有攻下广源州,所以朝廷一直没能对他动手。”
“特磨道,那不正是侬部的封地么?”段思廉一脸吃惊道。
“我们不管它是哪个部族的地盘,只知道侬智高躲在那里。不过今年初,侬智高的族弟侬宗旦,在朝廷连年清剿下。已经率广源州的蛮族投降了。朝廷终于打通了通往滇东的道路。”陈恪七真三假道:“如今我朝大将杨文广、萧固等人,已经集结大军,随时准备进剿。”顿一下。他望向被唬得面无人色的大理君臣道:“但我大宋乃礼仪之邦,大理并非我们的属国,更非敌国。故而官家派遣我等前来,请贵国帮忙捉拿此人……或者,开放滇东边境,我们自己动手。”
一番话说得众人都暗暗擦汗,包括王珪在内:‘心说小陈啊,你也太能吹了吧。朝廷确实屯兵边境不假,可哪里做好动武的准备了?”
但这会儿,他可得帮陈恪圆着,便在大理国君臣望向自己的时候。面无表情的点点头。
‘这下事情大条了。’大理国君臣心虚的对望着,他们起先只知道大宋军队在蜀地集结,想不到在东面也集结起了军队……为了个侬智高,至于如此大动干戈么?恐怕是要假道伐虢,攻取大理吧?!闪神相机
~~~~~~~~~~~~~~~~~~~~~~~~~~~~~~~~~~
隔阂从来都是相对应的。就像大宋对大理不甚了解一样,大理对大宋也不甚了解。现在派出再多的探子,也只能发现。大宋确实在两面边境聚集军队,却发现不了,宋朝只是虚张声势。
陈恪正抓住这一点,狠狠的威胁了一下大理君臣,把主动权握在手里。见三只大理狐狸的表情。已经不像起先那么从容了,他又加码道:“据查实。侬智高和大理国的关系匪浅,当初他的父亲被杀后,他正是靠大理的力量,夺回广源的。”
“断无此事!”段思廉没想到,这大宋副使与那好好先生似的正使截然相反,竟是个咄咄逼人的狠角色。连忙矢口否认道:“我大理从不管他国之事,更不要说是大宋境内的广源州了。”顿一下,他望向那高智升道:“相国,是否是侬部有擅自行动?”
“应该不会……”高智升不动声色的点点头:“我回头就写信查问此事。”
“自然是要查的”,段思廉沉声道:“让他们老实交代和那侬智高的关系,若是容留此人,必须马上交出来,否则等着灭顶之灾吧。”
“是。”高智升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