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也是最能成就名妓地位的场所。因为她们的才名经由士子传诵,才会光彩照人,天下皆知……
但是每日这么多的文会。名妓们自然不会一一光顾,她们也在选择,选择那些名流硕儒举办的、有悠久传统的、汇聚顶尖士子的文会。而一般不知名的小文会中,则很少见到知名妓女的影子,原因不言而喻。不要埋怨这社会太现实,实在是人们都生活在现实中……
比较顶尖的文会,往往是由成名已久的官员、京中既闲又贵的王公所主办,但今年的情况不大一样。由应届考生举办的三大文会,竟着实抢去了大半风头。
其中为首的,是‘太学文会’主办的诗文大会。这个有多年历史的文社,汇聚了京师中名声最响亮的一帮年轻人。其会首刘几,更是被视为连贯三元的不二人选……尽管他的风头,一度被某人抢去,但有无数达官贵人为他造势,很快便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偶像。而且太学文会的人脉、资金都无比充足,总能请到第一流的名师,在最好的场所举办。每次前来捧场的名流多如过江之鲫。其出尽风头也是理所当然的。
另一个十分红火的文会,是由‘嘉佑学社’主办的,看名字便知道,这是个今年刚刚成立的社团。其成立之初籍籍无名,蹿红也就是最近两个月的事。准确说。就是秋闱放榜以后——先是学社众人全都上榜,继而在状元楼的比试中。完胜太学文会,使其名声大噪。
京中人人都知道,这届太学生中,有一大帮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没有加入太学文会,而是自己成立了一个学社。他们说,如果有人能和刘几争一争,那么只能是嘉佑学社的两个年轻人,一位是会首、别头解元陈恪,一位是乡试亚元苏轼。
当然,仅凭两个才子,还撑不起第一流的场面。还离不开当今国舅曹家的倾情支持,曹家一改往日的低调保守,赞助了嘉佑学会的一切活动,为他们请名师、出场地、邀名妓……不过别人也说不得什么,谁让陈恪的后娘,是曹家的女儿呢?自家人帮自家人,天经地义的。
嘉佑学社的声势,不弱于太学文会,还有个原因,便是京中的名妓们,特别愿意来捧场。起先,她们都是冲着陈恪来的,又来又发现了苏轼这块瑰宝……名妓们阅人无数、眼光独到,知道这个目前只算小有名气的马脸帅哥,在未来绝对会成为,天下第一流的大才子!
有这二人在,便足以让名妓们趋之若鹜了……
至于最后一个由应届生主办的文会,与华丽盛大的前两者不同,显得那么的低调无华,却又有十分高端的影响力。它的创办人不是才子,而是分叫张载的中年人。
张载,字子厚,今年三十八岁,关中人,面黄肌瘦、其貌不扬,完全没法跟刘几、苏轼、陈恪,这样的青年才子相比。却得到当朝宰相的支持,在大相国寺设虎皮椅,开讲《易经》。因为他已经是举世闻名的儒者,所创的‘关学’亦被认为是儒家重要的流派之一。
为什么要讲《易》,而不是别的,因为《易学》号称‘万法之源、无所不包”被认为是一切哲学的哲学,所有学问的最高境界。据说只要通了《易》,看什么都是一目了然,世间再没有难得倒你的学问了……至于区区科举,自然更不在话下。
但你要以为,只有那些喜好儒学的老头子,才会参加他的文会,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张载喊出的口号,着实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他说我们读书人,不应该寻章摘句、吟风弄月、蝇营狗苟、沾沾自喜;那我们要做什么事呢?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口号一经喊出,顿时引来粉丝无数,不知多少人前来听他开讲。但张载只讲了一半,便停了。因为一天晚上讲学之后,他从洛阳前来赶考的表侄,程颢、程颐兄弟前来拜会。
不错,这二程兄弟的‘程”正是程朱理学的‘程”正是他们创立了后世统治华夏几百年的理学。这种未来的圣人,自有不凡之处,虽然才二十三四岁,对儒学的造诣,却已经十分深湛了。
张载虽然是二人的表叔,但在彻夜长谈,听取二程对《易经》的见解后,他竟感到自己的学问还不够,第二天便对前来听讲的人说:“今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不及、儒辈可以师之。”
于是把讲学之位,让给了两个表侄,自己坐在下面听讲开了。他这种虚怀若谷的高风亮节,更为自己,也为两个表侄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其风头完全不逊色于其它两大文会。
~~~~~~~~~~~~~~~~~~~~~~~~~~~~~~
三家之所以不遗余力,除了为自己打造名声,其实都有吸引同道、网罗英才的目地。将来不管是做官还是做学问,都是需要支持者的。现在打下基础,要比春闱后再去联络,效果好上百倍。
所以人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宗旨,另外两家自然不能落后,太学文会那边由刘几,拟出了一份《示诸生榜》,张贴在会所各处:‘科举亦岂为无实者设哉?春闱咫尺;为学者盍亦凛凛?中庸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某不敏;与诸生交;敢以此为勉;亦自勉也。’用**裸的提高成绩考第一,诱惑诸生前来听讲。
嘉佑学社那边,则由苏轼起草,拟了一份《赠学社诸公疏》,来激励同学,要比刘几干巴巴的太学体,文采风流多了:‘谁可人自为师,家自为学?要在得则相善;失则相规。俾尽所长,各言尔志。白雪阳春,人皆得句;高山流水;行遇知音。毋独擅其已能;冀相忘於下问。其来渐矣;声名盛同里之扬;以数考之,事业应吾侪之奋。自今以始;愿缔其盟。”
三家各出手段,都吸引到不少的年轻俊彦。嘉佑这边,数月来有千余名举子加入,其中出挑的十几人,名曰邓绾、章敦、林希、蒋之奇……还有一人是他万万想不到的。
此人叫王韶王子纯,陈恪一见他,就瞪大了眼,这不正是那日在无忧洞,救了六郎的那位白衣侠士么?




第二四五章 历史照进现实


“是你?”陈恪望着这个一身白衣,两道剑眉的高个年轻人。天已经很凉了,他仍穿着一袭单衣,手里握着一根竹杖,施施然走了进来。
这正是那无忧洞救六郎的侠士,自己让人找了很久都没找见,想不到他自己冒出来了!
“不是我。”年轻人一看是陈恪,便转身想走,却被宋端平从后头拦住,笑道:“朋友别担心,我们不会恩将仇报的。”
年轻人这才站住脚,嘴角挂起一丝苦笑道:“怎么这么巧?”
“既然是同科的举子,自然能碰上。”陈恪明朗笑道。
“想不到,你竟然也是举子。”年轻人摇头道。
“彼此彼此,我也不想到,你竟然是举子。”陈恪抱拳道:“上次的事,还没好好谢谢兄台!”
“嘘……”见不少人纷纷望过来,年轻人赶紧竖起手指,做个噤声的手势,小声道:“都到这时候了,我可不想惹麻烦。”
“好吧。”陈恪很理解他,点点头道:“那就日后再多谢兄台。”
“不用了,举手之劳而已。”年轻人摆摆手道:“我得走了,劳驾让个路。”
“怎么才来就走。”宋端平笑道。
“我就是来看热闹的,”青年呵呵一笑,上前一步道:“看完了当然就走。”
“还是留下吧,我们亲近亲近。”宋端平感觉到他的气场,却毫不畏惧的迎上去。
两人脚下不丁不八,手握在一起,看似很亲热,很快便青筋暴起,面红耳赤。
陈恪立在一旁没插手,只是笑眯眯的看着两人。
“子纯兄,你怎么来了?”伴着这如洪钟的一声,一个相貌英俊、豪气勃勃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听到这一声。像斗鸡一样的白衣年轻人,登时泄了气,郁闷道:“章子厚,你怎么也在这儿?”
那被叫做章子厚的,这才看见两人方才在角力,沉声问道:“怎么了?”
“没事儿。”宋端平揉揉手腕道:“切磋一下。”
“哈哈,这下王子纯碰到对手了。”章子厚大笑道:“看你还敢不敢自称,是书生中的第一能战!”
“唉。”王韶郁闷道:“碰上你准没好事儿!”
既然身份被人道破。自然没必要再走了,陈恪邀请他到净室一叙,宋端平和章子厚作陪。
坐下后。众人先叙了年齿,那叫王子纯的名王韶,二十五岁;叫章子厚的名章惇。二十岁,与陈恪两个同年。
说起话来才知道,王韶是江西人,章惇是福建人,两人同在南少林寺学习过武艺,是那时认识的。虽然王韶武艺强过章惇,但章惇读书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