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真名士-自风流_谢安这个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大将。而谢玄辞职离开北府后,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第三章 襄阳之围
从现在开始,前秦和东晋的大战就拉开帷幕了。
实际上,从公元377年北府兵组建,到383年淝水之战,历史上前秦和东晋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应该分为两轮,也就是两个大回合。
第一回合,最经典的,是淮南之战,其结果是东晋大胜。
第二回合,最经典的自然就是淝水之战,其结果也是东晋大胜。因为淝水之战的意义太重大,所以后来,大家慢慢地就把淮南之战给忘了。但要说起来,同淝水之战相比,无论是激烈程度,还是危险程度,淮南之战都要更胜一筹啊。
下面,我们就来瞧瞧这第一轮的较量:
全线布防
先来看东晋的防御战略。既然谢安和桓冲各管一边儿,那我们也得分开来说。
先看上游:桓冲在上游的策略是——“全重江南,轻戍江北”。就是把重点放在江南,对江北的地方比较轻视,不得已时就放弃。其实从他回荆州的时候,就有这个打算了。到了江陵,他就上表提出了这个策略,然后还要把驻地移到江南的上明。他是打算,依靠长江天险,以逸待劳,免得驻军江北,要打起来,长江在自己身后,结果弄成背水一战。其实呢,这个做法有些保守,桓冲太在意保存自己的实力了。而且这样无疑会长敌人的威风,灭自己的锐气,还没打呢,您就先后退了。不过桓冲非要这么做,谢安啥也没说。然后竟表示:荆州近来遭了水旱灾害,将军又新移了官府,粮食物资必然缺乏。从现在起,每年朝廷将送三十万觚米到上明,以供军需,直到年景好了再停止。桓冲一瞧,除了心里有点儿愧以外,啥也说不出来了。然后就搬家到上明去了。
再来瞧下游:相对上游来说,下游的布署要积极许多。北府兵的大本营广陵,本身就在长江北岸,北府兵一直在长江和淮河之间活动,谢安不让他们回到江南,因为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他要为建康留住最后一道防线,这就是长江。即便北府兵顶不住了,他最后还能调朝廷及扬州一带的驻军,凭着长江,再跟敌人周旋一番。所以,我们就看到,无论是淮南之战,还是淝水之战,北府兵都是在向前迎击敌人,而不是坐等敌人打到眼前来再反击。淝水之战几乎就是在淮河边发生,这个决战地点实际是晋军选择的。这样,既使淝水战败了,秦军调整后再进到建康,也还需要好些天。设想,如果淝水真的战败了的话,我们一定能够看到,前秦和东晋在长江边上,还会有一场决战发生……
襄阳之围
如果说每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都会有一个引子的话,那么这个“襄阳之围”就是这一回合的导火线。也可以说是这一轮较量的揭幕战。
襄阳是汉水上的一个郡,属桓冲荆州的领地,不过,它可是在江北,离长江还有一段距离。是属于桓冲准备“轻戍”的地方。襄阳的守将是谁呢?就是那位在我们的故事里,时常会出场一下儿的将军朱序。他离开兖州后,就一直镇守襄阳。
桓冲到荆州一年,就退到江南去了。苻坚一看可高兴了,你这是要把江北给我呀,好,那我就要。于是公元378年四月,苻坚派自己的儿子征南大将军苻丕,还有苟苌、慕容暐等带领步骑7万人,进攻襄阳。同时又另外调了三路人马,加起来有10万多人,准备合围。实际上前秦派出的总兵力就是17万。苻丕兵临城下,把襄阳围了个严严实实。
那么上游首先遭到了攻击。而这时桓冲怎么样呢?估计他心里也是艰难得很。本来想好了,江北不成就不要了,但真的就把襄阳给他们了,而且朱序跟他们桓家可是还有旧交啊,是不是不要城,也该把他人救回来?反正他肯定是思想斗争了一番,最后咬牙决定,不管了。反正跟谢安跟皇上都说好了,“轻戍江北”吗。前秦17万人,他在上明只有7万,为救个襄阳,再把整个荆州丢了。于是,桓冲就是没救。
谢安眼看这样儿,可又没有什么办法,于是命令谢玄,征发徐兖青三州的流民,充实北府兵,然后起兵,做出要出兵襄阳的样子。其实他不会让谢玄离开下游,下游秦军就在淮北,谢玄一走,建康可怎么办?但现在也没别的办法,只能寄希望北府兵能引诱一部分前秦军,这样桓冲一看前秦兵力弱了,没准儿就出兵了呢。
这就是北府兵的第一次出战,在谢玄到兖州上任仅仅半年。难考这时的北府兵到底已经有多少人,谢安也是不得已才调了北府兵,不然也不会临出征前,还要再补充兵力。
但是北府兵终归只是策应,不能真跑到襄阳去,没办法,谢安就从朝廷又下了道令,命令镇守江陵的刘波去救襄阳。虽然这也顶不了什么用,但是不打就放弃,就会一输再输,哪怕打败了,也要打呀。结果这位刘波,也搭上兵少,害怕秦军强大,就是不敢进兵。要说,这还得说是我们桓将军先作了表率。人家刘波还想呢,桓冲那么多兵,他不去救,反倒让我去送死,凭什么呀。可怜的朱序被围在城里,周围近10万晋军,结果愣是没人理。
坚守“夫人城”
现在的襄阳城是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而我们朱序将军,在苻丕的团团包围下,居然把个襄阳守了快一年。也搭上苻丕听了苟苌的建议,想省些力气把他困死在城里,直到后来有人在苻坚面前弹赅他久攻不下,苻丕才开始正经进攻。
虽然襄阳还是被攻陷了,但是这一段儿坚守,还是很了不起的。就在这种情势下,朱序还常常出战,屡屡杀退秦军呢。而且不光朱序,就连他的老娘,都亲自上阵了。苻丕刚开始围城时,老太太就极不放心地自己跑来巡视了一番,对朱序说,这个西北角最危险。然后,居然就带着一百多名婢女和城里的女子,天天到这儿来筑城,后来竟在城墙里面又筑出了一道二十多丈长的城垒!后来,外面的城墙果然就被攻破了,士兵们就都转移到新城来防守。襄阳老百姓们感念这老太太,就把她筑的这道城垒称为“夫人城”……在今天的襄樊市,我们还能看到这段城墙的遗址呢。
不过,不管怎么坚守,这襄阳也是撑不住的。朱序的精神也被熬得差不多了,结果一懈怠,又加上手下有个叫李伯护的,与敌军私通,然后就被苻丕抓住机会,攻进了城。
襄阳陷落,朱序也被活捉。不过一到苻坚那儿,他就找机会逃跑了。在路上曾经躲到一个人家里,没想到这人却因他受了连累,被苻坚抓了去。朱序不愿意让人家替自己顶罪,又跑回去自首。苻坚见他这么重义,十分欣赏,就让他当了尚书,却把当初向秦军出卖情报的那个李伯护给杀掉了。
那么这个时候,上游桓冲已经基本上被秦军压制住了。但再向前推进就是长江,可就不是轻易能拿下的,于是这时,苻坚的兖州刺史彭超,向他献上了一计,而从此以后,秦军的进攻目标,就开始转向了——下游。

第四章 最最危急的时刻
直下建康
前秦的兖州刺史彭超,看到这个局势,就向苻坚献了一计,他是怎么打算的呢?其实,彭超在兖州,离东晋下游防线最近,他想啊,桓冲那边儿已经自顾不暇啦,而且,近在眼前的这个彭城,防守又十分薄弱,这可是进攻下游的最好时机了。于是,他就向苻坚上奏说,现在东晋守彭城的戴逯只有几千士兵,臣愿领精兵5万,先攻取彭城,您再派猛将一并进攻淮南各城,这样正好和征南大将军苻丕那边儿形成“棋劫”之势,东西并进,就能直下建康!
苻坚一听,的确是个好计策。这时前秦在淮河北,建康在长江南。如果彭超的计策成功,前秦一举拿下了淮河以南各郡,然后再进军攻破广陵,那建康这个长江天险,可就是两边儿共有了。只等江边决战,一举消灭东晋了。苻坚主意拿定,立刻调兵遣将:先任命彭超为都督,全权负责东线征讨诸军事,领5万大军,进攻彭城;再命令后将军俱难、右禁将军毛盛、洛州刺史邵保带领步兵骑兵共7万,进攻淮阴和盱眙。
于是,公元379年的秦晋淮南之战就爆发了。来说说这三个军事重镇:彭城在淮河北,离前秦的势力最近,现在对东晋来说,是有点儿想保也保不住的意思;淮阴和盱眙,都在淮河的南岸,如果丢了这两座城,那江淮的局面就会很难控制。从盱眙再向南,不远是三阿,而三阿再向南不远,可就是我们的广陵了。所以这次淮南之战,对哪一边儿,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前秦胜了,大军那就能直抵长江,兵临建康城下。东晋胜了,就能把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