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格物致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字校指巧狭硪桓龈祝遰ì后打开缸,小和尚端坐其中,栩栩如生,老和尚不服气,挑了半天毛病,最后说:‘你头向左边歪,不挪正了,就不为你塑金身!’说完,又盖上缸,七天后开缸,老和尚又找了一个毛病:‘头又歪到右边!’缸一盖,又过了七天,这次老和尚再也找不出毛病,只好为他塑金身。”王元良说了一个在当地流传的故事,让罗宛琪听得张大了嘴。
    “真的假的?”罗宛琪说到,柳致知倒陷入深思,民间传说往往有其影子,虽然夸大演绎,但无风不起浪,其中透露出什么信息?他联想到九华山地藏王菩萨肉身灭火的传说,不由冒出一种离奇地想法。
    “民间传说,不可太当真,不过佛家高僧肉身不腐或火化后有舍利子倒是多有记载。”柳致知笑到。
    “那你能不能解释这个现象?”罗宛琪有些不服,毕竟现代大学生受的是科学教育,遇到这些事实,科学往往不自觉跳了出来。
    “尸身不腐并不难解释,修行人往往身心干净,尸体腐化往往是由于细菌作用,修行人往往身体处于一种非常良好的状态,体内暗疾、病菌之类并没有,临去之时,身体极其健康,在没有细菌情况下,肉身不腐不难解释。”柳致知说到。
    “那他怎么会歪头?”罗宛琪勉强接受了柳致知的说法。
    “也许他根本没有死,仅仅是其神魂走了,在另外一个空间,还留一点关照,有一点联系就行了。”柳致知这种解释已是很勉强,突破了科学限制,柳致知是一个修行者,说此话并不能算假,而对罗宛琪来说,就完全持怀疑态度了。
    “难道真的存在鬼神之类?”罗宛琪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出现了动摇。
    柳致知微微一笑,说出另一番话:“你知道六祖慧能吗?”
    罗宛琪摇摇头,她并不是佛教徒,如问她一些佛教艺术之类,她保证立马回答,当然你问她明星八卦之类,说不定也比这个问题好回答。
    柳致知继续说到:“禅宗六祖慧能,在华夏乃至世界佛教史上都是一个重要人物,禅宗实由他开创,在他之前,应该说只有禅学,而无禅宗,佛经绝大部分由印度传来,华夏僧侣所说不能称之为经,一般称为论等,唯有一位例外,慧能**汇编,被称之为《六祖坛经》,可见一斑。慧能大师圆寂于唐玄宗年间,留下金刚不坏的肉身,既未注shè防腐剂;又非真空密闭;广东气候炎热,环境cháo湿;至今已历1200余年,不腐变,不枯槁;依然神态安详,栩栩如生。肉身现供奉在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你如有兴趣,可去那里瞻仰!”
    “这是怎么回事?”罗宛琪感到自己观点被完全颠覆了。
    “你知道慧能大师圆寂前对弟子开示,说自己将离开人世,弟子们痛哭,唯神会无喜无悲,你知道慧能怎么说的?”柳致知问到。
    罗宛琪觉得自己胃口被柳致知吊得高高的:“师弟,你就快说!不要卖关子!”

98。 古刹点拨,禅意本非口头谈(下)
    柳致知不再卖关子,说:“慧能说:‘唯有神会,毁誉不动,你们在山中修行数年,都是白修了,你们悲哭,不过是不知道我去哪里,我如果不知我去哪里,怎么会和你们告别!’这段话的意思,你可以好好思量,就能知道我刚才为什么那样说,实际上,我刚才那种说法也是不妥。”
    柳致知最后一句话,是说自己以世人目光看待佛门高僧的所悟,表达并不准确。旁边的两人并不能听出,毕竟柳致知是修行人,静定之中,许多感受是语言说不清的,佛门高僧境界应在自己之上,自己用世俗的语言来描述慧能所说,不用说有了大的偏差。
    罗宛琪听完这段话,想了一会,以为自己明白了,柳致知也不点破,谁能说她领悟的就是错呢?
    “施主好悟xìng!”从僧房中出来一位老僧,合什向柳致知说到。
    三人停下脚步,也合什还礼:“柳致知(王元良、罗宛琪)见过大和尚!”不要以为称对方和尚不尊重,能称一声大和尚在佛门之中来说,也是一种尊称。
    “老僧德悲见过三位施主,请三位施主里面坐,喝一杯茶!”德悲说到。
    三人致谢,随德悲进入禅房,里面陈设很简单,一张四仙桌,周边四张椅子,德悲请三人坐下,自己拎起水瓶倒入茶壶之中,给三人沏茶。
    王元良立刻站了起来:“大师,我来,您请坐!没有人服侍您?”
    德悲笑到:“你坐好,我是主人,你是客人,老和尚年纪虽大,筋骨尚可,这点活还能干!我有手有脚,没病没灾,要什么人服侍!”
    “大和尚有百丈之风!”柳致知含笑说到。
    “你这个小施主嘴倒是甜,百丈禅师提倡一rì不作,一rì不食,开我佛门先河,唐武宗时会昌法难,禅门因百丈新规而生存,老和尚不过做一个正常人所做的事,当不得百丈之誉。”德悲笑嘻嘻望着柳致知说到。
    罗宛琪偷偷在桌下扯了一下柳致知,低声说:“百丈禅师是什么人?”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朝一个和尚,主张僧人自己劳作,自食其力,一个大和尚而已!”德悲听到罗宛琪偷偷问柳致知,顺口答到,“来,品一下老和尚的茶怎么样?”
    柳致知端起杯子,喝了一口,微笑不语。罗宛琪有点渴了,吹了一口气,喝了一口,眉头一皱,说实话,茶水有点苦,也没有什么香味,并不是好茶,而罗宛琪家中有好茶,优劣一口评出,不过现在是午后,又闷热,口渴时,虽苦也有回味。
    而王元良则以为德悲此举有深意,不由细细品尝:“**师此茶,虽平淡,却如平常生活,自有滋味在其中。”
    “难得你如此用心,看来你有一颗向佛的心!”德悲露出笑容说到,又问柳致知和罗宛琪,“两位施主,此茶如何!”
    “此茶很解渴!”罗宛琪不好意思说此茶不是好茶,换了一种说法,倒也算实话。
    “女施主倒是一颗真心!是个福人!”德悲也含笑地说,目光又转向柳致知,柳致知见此,端起了杯子,又喝了一口,还是未开口,只是看着德悲大和尚微微一笑。
    “施主身具慧根!”德悲也笑了,罗宛琪不解地看着两人,王元良也露出疑惑之sè。
    柳致知放下杯子:“大和尚倒是有福,此处清静,不染红尘!”
    “施主身在繁华都市,心难道也在繁华之中?”德悲端起了茶,淡淡啜了一口。
    柳致知露出了欣然之sè:“大和尚说得不错,身在无人之境,是在无人之境;身在有人之境,如入无人之境!”
    两人相视而笑,罗宛琪一头雾水,这两个人搞什么玄虚?看着两人,罗宛琪想起之前柳致知所说佛教肉身菩萨的事,又想到自己看过几本网络小说,其中有天眼透视赌玉情节,书上说佛家有天眼通,不由问到:“**师,刚才听说高旻寺有肉身菩萨,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施主,高旻寺以前有肉身菩萨,这倒是真的,神奇倒不神奇,不过是世人不明佛法真相。柳施主刚才所说,你想一想就能明白。”德悲说到。
    “我听说佛门和尚修行,能有天眼通,能透视,不是有没有?”罗宛琪又问到。
    德悲一笑,没有正面回答,说了一句:“神通不敌业力!”弄得罗宛琪有些摸不着头脑。柳致知见此,插了一句:“修行正念正心,求正法,不以神通为念,得之不喜,失之不悲,不过是一种缘分而已。”
    “施主果然聪慧!”德悲赞到。
    “大和尚过誉了,我只不过是口头禅!”柳致知谦到。
    “你是口头禅,我亦口头禅;两个闲罗汉,看山不是山!”德悲鼓掌而笑。
    “大和尚果然是一个闲汉,我却要去看天中塔!”柳致知也笑了,起身告别,德悲也合什相送:“天中塔可以一观,听听塔上风铃声,也可洗涤尘劳!”
    “多谢大和尚!”三人合什相谢,一出了门,罗宛琪迫不及待地问到:“师弟,你和那个大和尚打什么机锋?大和尚说我有真心,是个福人,还有你只喝茶,一言不发,大和尚说你有慧根,我都给搞糊涂了!”
    “你说了一大串,让我回答那个问题?”柳致知见罗宛琪急急说了一大段,他反而不着急。
    “那就一个个回答,先说我为什么是个福人?”罗宛琪见此也知自己有些着急。
    “你当然是一个福人!大和尚的茶从世人角度评价,的确不怎么好,你平时喝的茶肯定比他好!”柳致知说到。
    “那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