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史上七大帝国的没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称王称帝,天下汹汹。朱元璋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策略保证其能夺取天下呢?

十五年三月,郭子兴病卒,朱元璋领其军,为扩展势力,奉宋龙凤正朔,被任命为左副元帅。十六年三月,率水陆军攻克集庆(今南京),改称应天,建立以此为中心的基地。二十一年,朱元璋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乘起义军内部分裂、元军战斗力削弱之机,开始兼并各方势力。他采纳刘基的意见:先攻陈友谅、后攻张士诚、统一东南、再北上灭元。二十三年,以火攻击杀陈友谅。次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吴王。旋率水陆军进攻武昌,迫陈友谅子陈理投降,灭汉政权。

二十六年年底,朱元璋部将廖永忠将韩林儿和刘福通溺死于瓜步(今江苏六合瓜埠)江中,宋政权亡。二十七年正月,朱元璋废宋龙凤年号,始称吴元年。九月,破平江(今苏州),灭张士诚周政权。接着,命徐达、常遇春率主力北上灭元;汤和率水陆军南攻,降台州方国珍,平定割据福建的陈友定。至此,除夏政权外,朱元璋控制了江南广大地区。二十八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至此,元末农民起义战争结束。

大元王朝就在这样的隆隆战火中土崩瓦解了,元顺帝率众北逃,又重新回到了祖宗发祥的大漠,两年后病死。虽然元王朝在他手上覆灭了,但蒙古国还存在,他还是他们的大汗。元朝入主中原的这不到百年中,实际上始终是一种异族入侵政权,没有和汉文明融为一体,这一点和后来满人王朝一比较就可以知道,这虽然造成了它在中原的短命,但同时也长期保持了其自身的传统,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从元朝的覆亡我们又一次验证了当年陆贾对刘邦说的那句话:“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国家政治当中,一套合理健全的制度是国家稳定繁荣的根基,也是持续兴盛的保证,这一点,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元朝大事记

1206年铁木真即汗位,号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西夏亡。拖雷监国。

1234年蒙古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杀,金亡。

1258年旭烈兀破巴格达,*阿拔斯王朝灭亡。

1260年忽必烈称汗于开平。其弟阿里不哥称汗于哈剌和林,发生争汗位之战。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大蒙古国号为大元。

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东征日本。

1275年马可波罗抵达上都,得到忽必烈赏识。

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

1280年由郭守敬主持的《授时历》修成,它测定一回归年平均长度为日,与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仅差26秒。

1281年第二次征日。

1313年元仁宗正式下诏开科取士,一时颇有儒治气象。

1323年亲军将领铁失等以阿速卫亲军为外应,在上都南坡截击皇帝行帐,杀害了元英宗和丞相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

1328年泰定帝在上都去世,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迎立武宗子图帖睦尔为帝,是为元文宗,史称“天历之变”。

1329年元文宗设立奎章阁学士院,秩正三品,其设定的职能为“进经史之书,考帝王之治”。

1331年元《皇朝经世大典》修成。

1351年淮河决口,民不聊生,各地爆发了接二连三的农民起义。白莲教首领韩山童与刘福通聚众颍上准备起义,事泄,韩山童被官府捕杀。刘福通仓促起兵,攻克颍州。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其余地区纷纷响应,天下大乱。

中国卷 第三编千年后的一声长叹(18)

1368年徐达、常遇春率主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明朝建立。

中国卷 第四编  日落前的乌飞鸢唳(1)

———大明王朝的雾霭黄昏

掌握*权的皇帝,往往深居渊默,对朝廷事不闻不问,举朝形成群龙无首之象,而明代风气又奖励廷臣风发言事。于是以空疏之人,长叫嚣之气,而致于以议论误国。

———钱穆·《国史大纲·明代政制之相次腐化》

中国向来的历史上,凡一朝要完的时候,总是自己动手,先前本国的较好的人,物,都打扫干净,给新主子可以不费力的进来。

———《鲁迅全集·书信·致肖军、肖红》

1。荒淫怠惰———后期诸帝

明朝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千奇百怪的一群,他们的所作所为让后人的猎奇心理大大地满足了一回,谁都要摇头失笑。想想有这样的皇帝,怎么能够不亡国亡家呢?

每个王朝衰败的首要原因都是统治者的先期堕落,明朝也不例外。明太祖以寒微之身,除暴止乱,重建一统,自然会乾纲独断。为了能够“事皆朝廷(实指皇帝)总之,所以稳当”他采取了一大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废除了宰相制度。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借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一案,宣布废除中书省,不在设立宰相。并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宰相制度本来是“贤人政治”的体现,可以适度缓和君主世袭所带来的弊端。废除宰相之后,国家大事全部由皇帝一人总揽裁夺,官僚机构限制调节皇权的作用大大降低,这就使得国家的运行更加紧密的依附在皇帝身上,遇到英主还罢了,碰上昏君,无异于跟着瞎子赶路,只能越走越黑,这在明中后期的皇帝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

朱元璋的本意也许仅是不想让皇权旁落,要让他的子子孙孙都能够牢牢地把握住秉钧持轴的权力。然而他没想到,他的子孙里有很多是对此根本不感兴趣的,国家在这些没有限制的皇帝手里只能日趋没落,最终消亡。我们就在这一节里将明朝后期的六位皇帝,分为三段:英宗与宪宗、武宗与世宗和神宗与熹宗,来逐一看看他们的作为,从中领会明王朝灭亡之由。

父子奇闻

在有明一代十六位皇帝中,第六任英宗是最出奇的一位,不仅一人登过两次皇位,而且还是除宋代徽、钦二宗外,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外族俘虏过的皇帝。

英宗讳祁镇,9岁(实际年龄只有7岁)即位,年号正统。在他登基时,经过前面五位皇帝的经营,国家稳定,经济复苏,呈现出繁荣强盛的态势。特别是祖父、父亲仁、宣二宗勤政爱民,治法宽和,宇内承平,史称“仁宣之治”。

英宗即位之初,军政事操持在很有才智的太皇太后张氏和内阁三杨手里(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名相、三朝*,治国很有经验。因此,英宗亲政后,明朝依旧顺着仁宣时期的轨迹前进。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去世,三杨也先后淡出政治舞台;英宗也长大成人,明朝历史上首个专权的太监王振随之出现。

王振善察言观色,工于权谋,深得英宗宠信,呼为先生。英宗在东宫时,王振就在身边为局郎。英宗即位后命掌司礼监。当时因为有三杨和太皇太后张氏在,王振尚不敢造次。等到这些人相继去世后,王振就开始肆无忌惮地弄权了。

穷极土木,建智化寺;用兵兴师,西南骚动;广收贿赂,卖官枉法;使用重刑,打击异己;豢养私党,横行无忌。所有的这些都和历代以来的宦官弄权别无二致。

明朝时期,北方的蒙古瓦剌部兴起,他们虽然向明朝进贡,但明王朝同样也会对其进贡的使者大加赏赐。正因为如此,瓦剌部贵族常常多派使者、甚至冒充人数入贡,来求得更多的赏赐。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部遣使2,000余人进贡,诈称3,000人。王振怒而下令减少其赏赐,瓦剌首领也先以此为借口进犯。

中国卷 第四编  日落前的乌飞鸢唳(2)

英宗会不会因为这样的祸乱而将王振正法呢?

王振认为这是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极力撺掇英宗亲征。英宗年少气盛,决心仿效其曾祖成祖去荡平漠北,于是七月十五日,率领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起的50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征了。由于连天阴雨、粮饷不济,再加上了解到敌人势力不可小觑,行至大同时,英宗和王振都动摇了,决定撤军。

因王振希望在乡人面前显摆显摆,所以要求绕道从自己的老家蔚州撤军,后又担心军队会踩坏家乡的庄稼,自己背骂名,又决定从原路撤退。结果来来回回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八月十三日军队行到怀来城外的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以东20里处),被也先率军赶上,明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