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桶樟耍衷谟凶懦跽庖蝗搜。π钟趾伪胤且峤笤叮俊�

“这个……”德阳道人听到这里,不禁沉默下来。

本来的确想好了,要带着门下,北上拜见大汗,以带路进攻中原。

此举不但可以抢夺先机,使道统兴旺,并且还可以作大功德。

只要黑龙入主中原,所行杀戮就是应劫而起,这时上言少杀,不管有没有用,就有一场功德。

话说前朝,一个卸任的官员返回老家,途经大湖,对着水神的塑像出言不逊。

当晚官员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神派手下的神将绑到水底官府,要治他的不敬之罪。

一开始官员还力图辩解,当水神从仓库里搬来的竹简木简堆满了大厅,上面记载着官员一生中无数贪赃枉法的劣迹和欺男霸女的恶行,自觉罪孽深重难免一死的官员表示愿意认罪伏法,水神依照惯例把记载有他以往的功德的一张薄薄的文书拿出,放置于天平之上进行称量。

结果出乎预料所有人的预料,代表功德那一张薄薄的黄纸重愈万斤,任凭小吏把堆积如山的竹简木简放在天平上,天平的另一端始终纹丝不动。

“君之功德非但抵消生平罪孽有余,尚可遗泽后代。”官员自然知道一生中做过多少缺德事,可怎么也想不起自己有积下这样多功德可抵消罪孽,于是提出自己是否能看看这张纸。

当从水神手里接过文书,官员发现是十多年前,朝廷欲增加天下三成盐税时自己所上请求朝廷撤销决定的奏疏,大惑不解的官员请水神说明个中缘故,水神说:“君当日上此奏疏心无杂念,纯为天下苍生祈耳此事可抵十万功德,非常人可比。”

大惑不解的官员又问:“鄙人的奏疏朝廷并未允准,那因何可以算作功德呢?”

水神笑道:“正因奏疏未准,才抵作十万功德,若是真能完成此事,君便功德无量了。”

所以说,上言少杀,就是功德,要是能稍微影响,就是数万百姓,这就是大功德了。

而有此功德,又扶龙庭,本脉甚至整个北明道,都可大兴,所有计划都计算好了,可师弟带过来的这个消息,却让他不得不迟疑下来。

荆益统一,王弘毅龙气已成……这谁才是真龙之主?

“师弟,既你这样说了,我没有不信,那楚王龙气已成这事,必是事实,但草原大汗龙气勃发,势不可挡,这两人气运上谁高谁低,谁承天命,还未可知……”说到这里,德阳道人叹了口气,闭口不言。

德朴道人见师兄这样犹豫,有些心下不乐。

但他知道,这事非同小可,事关着道统延续,更事关着很多人的性命存亡,于是只是微微皱了下眉,说着:“那以师兄的意思?”

德阳道人沉吟片刻,说:“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啊。”

“师父,楚王龙气已起,去辅佐于他,总比去辅佐外族入主中原强师父……”这时有人已是忍不住开口说着。

“哎呀,你枉费修道人,修道就要体天心,去人欲,这汉夷之辨,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只要上承天命,下修功德气运就可,既然天命在胡说,我们带路就是上应天命啊!”

又一道人持不同意见,说:“这事哪有这样简单?师父师叔不是已说了么?楚王和大汗,二人在气运上高低未分,实在不好推断,到底谁才会是真龙这时选择错了,将来鼎定之时,不仅你我会遭天谴,就是我门之道统,也会受损,这事可是儿戏?”

“依师兄所言,只能这样等下去了?”

“不是等待,但是总要避免匆忙结论,难道仓促行事,事后悔恨,才是对的?”

“你们先住口!”被弟子几人争辩,吵的有些不悦的德阳道人开口:“这事非同小可,自有我们商议,你们吵什么?”

他的话,让在场人立刻沉默下来。

无论是选哪一个,看来都有着巨大风险,他们虽修行不低,可根基不深,要是贸然行动,只怕真会前功尽弃,道统尽毁。

对道人来说,这些极是可怕,自是不会胡乱行事。

一时间,屋内的气氛冷了下来,大家都在思考。

当然,德阳道人知道,这时选择对了,自然可以让门派扎稳根基,可要是选错了,就不止是道统衰败这样简单,所有门人都会受到牵连,就是仙去的祖师爷,都会受到巨大牵连!

想到祖师,德阳道人心中一亮,当年祖师可是仙去前大悟,写下天机,却几乎明确,草原大汗才是真龙。

而且,虽然祖师传七支,可是七支内也有争夺,也有气运深浅。

德阳道人气运最隆,却是受到格外优待,去草原是十几年师傅就秘密定下的大计。

想来想去,天平渐渐倾斜,心中一定,就说着:“师弟所说甚是,这荆蜀之主,和草原之主,目前难分高下,但是这时也是我们投靠扶龙庭的机会,要是等到天下鼎定,再去投靠就泯于众人,只怕分不到气运功德了。”

说到这个,就算是德朴道人也不得不承认,的确是这样,于是问着:“那师兄的意思是?”

“师弟你可知道,师傅为什么分化七支?”德阳道人意计已定,就从容问着。

“唔,难道是分篮之计?”

“正是如此,所谓鸡蛋不放在一篮之中,既然现在真龙无法分辨,就依师傅旧计,我这一支还去投靠大汗,而你率支投靠这楚王,别的分脉也可选择别的去路。”

“只要不是都选错了,自然就有一支扶龙庭成功,得大量气运功德,虽然这样相互抵消,扣去了部分,总比没有好,到时候,整个道脉就存活下来。”

“扶龙庭的机会难寻,谁能成功,谁就是主脉,别支失败的罪孽,只要有着主脉照应,虽然可能极衰颓,总能存活一线,就可慢慢行事弥补,等到了下一朝再作兴起打算……师弟,你觉得如何呢?”

这也是决定谁是主脉的关键了。

德朴道人皱着眉,想着,过了会,不得不承认师兄说的有点道理,当下叹的说:“师兄所言有理,那我们就这样办吧!”

第二百零二章 入衙(上)

五月,天气再次由暖转热,又是一年的春夏交替。

连着好几日,天气晴朗,不管荆州还是蜀中,都被明媚的阳光沐浴着,天空蔚蓝,阳光耀眼,路边野花点点,与嫩绿野草相映成趣。

在荆州与交州的交界处,一个封阳的城池里,街道上不少士兵正在巡视着。

过往行人要出入城门,会被士兵检查一番,这里气氛虽算不上紧张,也被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战事影响到了。

已休养过一段时间的丁虎臣部,此时在此地驻扎着。

丁虎臣原本名气不显,只能算是一个大将,一直在蜀地与山间族作战,身为山间族旗兵的总指挥,被王弘毅授予平蛮将军的名号。

但是自小路进入交州,又进攻荆南二郡,大军围困郑平原部之后,丁虎臣名声渐渐传了出去。

不少诸侯都知道,在王弘毅的帐下,有着这个人!

虽在他帐下的士兵大半是山间旗兵,性情粗野,但王弘毅向来军纪严谨,丁虎臣虽不拘小节,还是严格按着军纪行事。

封阳城紧挨着交州大郡是梧明郡,治所为广信县,谢沐、高要、封阳、临贺、端谿、冯乘、富川、荔浦、猛陵这几处县城,皆属于梧明郡。

在交州地界梧明郡算是一个大郡。

丁虎臣从荆州进发,若是打下交州,这梧明郡,是定要先拿下来的。但梧明郡防御向来不弱,将此郡攻打下来并非易事。

最靠着临贺、封阳两地,都被丁虎臣打了下来。

接下来何时继续进军,却要待丁虎臣休整完毕。

大军驻扎在封阳,随时准备着找一机会扑入交州深处。

交州各郡的实际主事,或者严阵以待,防御着楚军的这次进犯,或者犹豫不定,随时准备投降。

虽然大势已成,可就一万军,真的打起来,也不是一场容易打的战役。

论起地盘来,交州要大于荆州,论起实力来,荆州谈不上富足安定,相对荒芜,可这事就难在这里,里面有不少土司,如果不是开发已经很久,各部落谈不上民族,也许又要祭起八旗制度了。

这样地方,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需要费上很大力气,一口口的啃下来。

丁虎臣任务颇重,显然有战事才能有战功可立。

有战功,军卒将领才能升官发财,锦衣回乡。

这段时间,虽大军在封阳这地方原地休整着,丁虎臣却并没有闲着,他不断的派出己方的细作,潜入到交州各地,不断的将打探到的情报,递送到他的手中,以分析情况,以做进攻准备。

同时丁虎臣也不忘了在封阳散播一些假情报,制造迷雾弹,以误导交州各郡的将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