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默南不紧不慢的跟在轿夫身旁,人家可真是常年累月练出来的,如履平地似的。她懒散地接着道,“咱们这里麦秸、玉米皮、蒲草编最为普遍。有篓、筐、盒、盘、箱、茶垫、坐垫、箸笼、饭包、笊篱、菜筛、锅盖、扇子、花盆套、纸篓、信插、茶杯套、草玩具、小花篮、提篮等等;基本上游客都是买回去当装饰品用的,所以在制作上小巧一点儿、精致一点儿,好看一点儿、可爱一点儿。”她又道,“而属于衣着一类的有草帽:有礼帽、童帽、斗笠、太阳帽、麻帽种种,草鞋:有传统的冬季穿用的 “蒲窝”,也有各式拖鞋与凉鞋、蓑衣、玉米皮凉衫,这些来往游客身上的穿戴都是你的样本。”
“当然还有家具一类的有草屏风等;建筑及室内装饰类有 草地毯、灯伞、墙壁装饰纸、草墙纸。多的是,这个可以多琢磨琢磨,贴补家用。”
抬滑竿的轿夫瞪着大眼瞠目结舌的,“草能编出这么多东西。”以往编出的东西都是生产生活最实用的,粗糙但结实。
岳厚鸣笑着道,“这叫民间手工艺品,城里人稀罕这个。”
轿夫们听着方默南的‘忽悠’,心里心潮澎湃的,他们可没想到草编能编出这么多东西。
“哎!大哥,你可别光乐呵,我们的安全你可得保证啊!”六子赶紧出声道。刚才他俩迈着有节奏的步子,滑杆颤悠悠的,六子和二丫坐在上面,两人跟着滑杆也颤悠悠的非常有节奏感。这回明显的步调不对。吓得六子一只手紧抓扶手,另一只手紧紧搂着二丫。
“对不住!对不住!”他嘴里忙不迭的说道。
轿夫们沿着蜿蜒的,时宽时窄的山路移动,两个轿夫很认真,前面的一脚放稳,再抬另一脚,两人配合默契,滑杆和游人在绿树丛中时隐时现,走了一阵子。走到山路陡峭崎岖的地方时,轿子里的人身子越来越直,最后竖立在滑杆中,让人看的心境胆颤的。
六子和岳厚鸣齐齐对怀里的两个小家伙儿道,“可得抓紧了。”手上的手劲儿可是一丝一毫都不敢放松。
两个小家伙儿可不怕,还咧着嘴笑呵呵的,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还把着当成了历险记,觉得非常的好玩儿,就这样一会站起,一会坐下交替进行,终于坡度不大了,路趋于平缓,到了山脚下。
第425章
到了山脚下,轿夫们放下滑杆,脖子上的毛巾擦擦额头上不停留下来的汗。
李毅和倪宝红先把六子和岳厚鸣怀里的两个小家伙儿给抱了下来。两个小家伙儿是高兴了,坐在后面的六子和岳厚鸣那心是紧紧的提着,现在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
六子起身活动了下筋骨,拿出一张百元大钞,递给了两个‘轿夫’。“这个不用找了!”
“先生,您给多了吧!说好的从山上下来,30块,两个就是60。”轿夫擦着汗憨憨地说道。
“给你就拿着吧!”倪宝红笑着道。
“不行,不行,俺怎么能占这么大的便宜呢?”他头和双手急急摇摆着,说啥都不行。
“那既然这样你找钱吧!”岳厚鸣眼神闪了闪,笑着道。
“嗯!好!”他掏了掏自己兜里,只有30元。“你们等着我去换开钱。”
等他换开零钱回来,方默南他们已经开车出了山门了。
轿夫换好零钱回来时,问其他三人,“人呢?”
“走了。”其中一个和他长的很像,比他年轻,也比他高、壮,傻乎乎地说道。
“你们咋让人走了,咱还没给人找钱呢?”他蒲扇似的大掌拍到他的脑袋上道。
他委屈的摸摸自己的脑袋,“爹呀!人家要走俺拦得住吗?”
他把30元分给另一个滑杆,对着儿子说道,“走吧!去等等看那还有没有人乘坐滑杆。”
一趟三十,乘坐的人少的很,今天运气不错,跑了两趟,有时候几天都跑不了一趟。
“对了爹。刚才走的那群人说,您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就请您编几个女用的包包,余下的钱就当是定钱了。”他们抬着滑杆向山门里走去。
“这样也好!”他说道。两人找了棵大树父子俩坐下,儿子先道,“爹,这草编你编不?”
“咋能不编呢?你看人家都给了定钱了。”他眼睛黑白分明,一说话露出一口白牙,那是经常喝山泉水的缘故。
“爹啊!你知道我说的啥?”儿子没好气地说道。
“行了!俺知道你 啥意思,想编就编吧!也不费啥功夫。咱家的地也少,老早就种下去了。闲得很!不为别的也得编出女用包包等着人家来拿。”他心里还惦记着这件事。
“编啥都可以?”儿子又问道。
“啥都可以?”他脑子里现在琢磨着女用的包包怎么编出来,“哎!对了。儿子你在前面,眼神也好使,那个女人的包你看清楚啥样了没。回去给我在地上画下来,好有个样子。”
“嗯”儿子心不在焉地说道,他想的是明天是星期天。上香的好日子,来的香客和游客肯定多,编些啥好呢!大的肯定不行,时间上也来不及啊!啊!有了,这个现场都能做出来。
第二天一大清早,天还没亮。父子三人就徒步来了西山,到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在山门两旁的找了一块儿空地。把草席铺在地上。“大小子,你先摆,我去和二小子在找个地儿放滑杆。要是有活儿我们就帮不了你了啊!”
“知道了爹你去吧!放心!我自己能行。”他抬抬头,说完继续摆弄。
渐渐的日头高升,九点多游客渐渐的多了起来。等到他爹和二小子从山上下来,大小子摊位前。围满了人。
他俩挤了进去,草席上已经空空如也,大小子坐在小马扎上埋头苦干。手里的草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个小蚂蚱就编好了。
“怎么样,他用了多长时间。”其中一个游客笑着问道。
“嗯!大概两分钟。”
“哇……这么厉害。”
“奶奶给我买一个,才一毛钱一个,给我买一个吧!大不了我少吃一根儿冰棍、两块儿糖的事。”
其他带着孩子的也是,叫姥姥买的、叫爸爸、妈妈买的。
有些大人看着纹理清晰,式样新颖,青翠嫩绿和真的一样,工艺精致,充满民间乡土气息,又是手工织品的充满了自然美、艺术美,当然使更多的上了年纪的人,回忆以前在乡下的日子,没有玩具的只能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所以也很干脆地掏钱卖了。
大小子看见他爹回来了,“爹,赶紧过来帮忙,我忙不过来了。”他让开小马扎,从草席下面抽出一个草垫子盘腿坐上去,开始编蚂蚱。
“哎!好!”他坐上小马扎,抽出蒲草,也埋头苦干,父子两个 比赛似的,一路刷新的时间记录。
大小子期间说道,“二小,赶紧回家把家里的余草都抱过来,咱带来的快用完了。”
二小听完撒腿往家跑。
从九点一直持续到十一点多,整整两个多小时,游客渐渐少了。父子俩才歇了一口气,二小给俩人玻璃瓶子,喝口水缓缓气。
二小席地而坐,抱着草编的小匣子,开始数里面的‘钢嘣’硬币和毛票。随着越数眼睛睁的越大。
“怎么了,到底多少钱。这都数完了。”他一巴掌拍到二小的头上,“傻乎乎地干嘛!”
他和大小子只管编,钱人家直接扔到匣子里,所以根本没有概念,后来,二小子回来后,才守着钱匣子。
“多少?快说。”大小子也想知道忙活了这大半晌,手指头都木了,到底挣了多少。昨天晚上回到家,吃完晚饭,趁着月色父子俩开始编蚂蚱、小鸟、螳螂、蜻蜓、青蛙这些简单的一直编到月上中天才停手。
“爹!爹!大哥……大哥。”二小激动地哆嗦着嘴道,“98元整!”
“你说多少。”他俩以为自己听错了,紧抓着他的手又问道,“多少?”
“98块。”
“儿子,快掐掐你爹,我不是在做梦吧!”他的嘴直颤颤,哆哆嗦嗦地说道。
二小子把钱匣子递给他爹,“爹,你晃晃,可真够沉的,俺没数错,就是数错啥,俺都不会数错钱的。”
他手捧着沉甸甸的钱匣子,一屁股坐到地上,“我的天哪!咱俩小时,挣了人家普通工人,差不多半个月的钱。”能不激动吗?“这可是无本的买卖啊!”
这个触动实在太大了,大的父子三人都傻愣愣地看着对方,大小子双眼炯炯有神,全身如打了鸡血似的,神采熠熠地说道,“爹,明天我要去市里的动物园。”
“嘎?上动物园。”他傻傻地回问道。
“对上公园,我要观察那些小动物,把他们编织的更加栩栩如生,像是蛇、仙鹤、孔雀、青虾、山鸡还有鸽子、鸳鸯、蛟龙等等,这样品种齐全,门类多样,样式新颖,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热情。”大小子双眼如梦,简直如痴如醉似的。
“行!当爹的支持你。”他爽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