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亭柱上挂有海瑞写的两副对联,其中一副是“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正是海瑞的真实写照。
海瑞祠堂位于浙江淳安县境内千岛湖龙山岛上。海瑞任淳安知县四年零两个月。四年间,他改革赋役,减轻人民负担,革除县衙陋习,成效显著。海瑞任职期满离开淳安时,淳安百姓为缅怀其恩德,立“去思碑”,并自发集资建生祠以表纪念。海瑞祠碑廊有海瑞自书诗碑五块,其中一块十分奇特。碑上用草书写成一个特大的“寿”字,这就是被称为奇书的“寿字碑”。这个寿字由“生”“母”“七”“十”四字组合而成,而且倒过来竟然还是个“寿”字,不禁让人感叹海瑞书法之精妙。据淳安县志记载,海瑞任知县的第二年(1559年),正值其母七十大寿,而他只给母亲买了“肉二斤”,并动手书写了这个狂草“寿”字作为寿礼,这件事一直传为佳话。而海瑞的清正廉洁由此也可见一斑。
在人民心中,海瑞是正义的象征,所以在他死后,有十几种地方戏都在传唱着他的故事。万历年间就已出现了一本专门描写他的的小说《海忠介公居官公案》,此后又有长篇章回小说《海公大红袍》、《海公小红袍》。至于以他为题材的戏曲,那就更多了,传奇《朝阳凤》、《吉庆图》、《忠义烈》,京剧《五彩舆》、《德政坊》、《梁鸣凤》,高甲戏《海瑞回番书》,潮剧《刘明珠》……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的《海瑞上疏》和《海瑞罢官》。
雄才大略的熊廷弼(1)
熊廷弼(1569~1625),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谋略家。字飞百,号芝冈,明朝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从小聪颖好学,由于家境贫寒,时而辍学,只能边劳动边读书。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熊廷弼乡试考中第一,次年考中进士。二十七年(1599年),授保定(今属河北)推官。担任推官期间,熊廷弼处理了很多冤案,政绩突出。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升为工部屯田司主事,管理营造事务。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八月,熊廷弼像辽东镇守总兵官李成梁等主动放弃宽甸等六堡八百里疆土,并让那里的六万多户居民内迁。三十六年六月,李成梁受到弹劾,于是熊廷弼被授为巡按御史调查此事。熊廷弼经过实地勘察,指出李成梁罪可至死。他又详细考察了辽东的地理形势,深入了解敌我情况。不久他就提出了保卫辽东的方略——“实内固外”和“以夷攻夷”。“实内”就是屯田积储,“固外”就是修边并堡。要屯田先修边,以高城深池来保卫屯田积储,以屯田积储来赡养军队,增强防卫;“以夷攻夷”就是发动女真族的其他部落和蒙古族来反对努尔哈赤,使努尔哈赤自顾不暇,穷于应付,无力进攻明朝。“实内固外”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夷攻夷”使努尔哈赤无法扩充自己的势力。熊廷弼清醒地看到女真对明朝的威胁要远远大于蒙古:“西边的蒙古族,虽强盛,然所欲不过抢掠财物,无远志”,而东边的建州女真“城郭田庐饮食性情与辽同,所志在我土地也”。因此,主张把重点放在防范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
“实内固外”、“以夷制夷”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战略方针。熊廷弼任巡按期间,为了实现这一方略,修建了七百余里的边墙以及城池七座、墩台一百余座,还建粮仓十七所,三年之内屯积粮谷三十万石。同时,他整顿军队,革去弊端,改变作风,严格军纪,充实营伍。并努力改善与叶赫部、蒙族各部的关系,使努尔哈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采取退缩方针,退还明朝故地,与明朝和好。于是辽东局势有所好转。
但是,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六月,熊廷弼改任南直隶督学御史,随着他的离任,他所制定的卫辽方略也告结束。四十一年(1613年)熊廷弼因杖死生员芮永缙被革职。之后他回到故乡,为了防汛,他变卖家产,主持修筑长江堤防41里,还建成一座石闸,使当地免遭旱涝灾害,这使他深受百姓爱戴。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明军在萨尔浒被后金大败。朝廷命熊廷弼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到辽东去慰问。六月,又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负责辽东防务。熊廷弼上任后果断地逮捕了准备逃跑的知州李尚皓;斩杀逃将刘遇节等,震慑欲逃者;初步安定了民心,稳定了军队。他还连连上疏,要求朝廷派兵遣将,发给军器,补充战马。并佯装要进兵后金,使后金不敢进攻辽阳。而他则抓紧时间,加强辽阳城防,薄者加厚,低者加高,在城外掘壕三道,每道阔三丈,深二丈,中灌河水,两三个月后,一座高厚坚固的辽阳城建成,明军的防卫能力空前加强。熊廷弼还进一步扩大防御面积,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五月间,亲自督修沈阳、奉集城防,命总兵官贺世贤率领三万人守沈阳,柴国柱率兵二万守奉集。部署完毕不久,六月,努尔哈赤就兵分两路分别进攻沈阳和奉集,被贺、柴二部击退。八月,他又率五六万人攻打沈阳,熊廷弼亲自督阵,击退后金,于是辽东局势初步稳定下来。
但是,在大好形势下,熊廷弼却遭到弹劾并在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被罢职,由袁应泰接替他负责指挥。结果仅仅过了几个月,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沈阳、辽阳相继被后金攻下,袁应泰自杀身亡。这时人们才认识到熊廷弼的重要,于是熹宗决定重新起用熊廷弼。
而这时的辽东,形势已经十分严峻。三岔河以东全部被后金占领,河西则人心惶惶,纷纷向关内逃命,广宁城只有老弱残兵千余人。面对这种形势,熊廷弼制定了收复辽东的“三方并进”策(或称三方布置策),就是以广宁为根据地,部署重兵,牵制后金全部兵力;在天津、登、莱等地集结水军,准备将来进攻金、复、海、盖等地;辽东、天津、登、莱各设巡抚、总兵,经略驻山海关,“节制三方,以一事权”。熹宗批准了他的方略。接着,熊廷弼又建议派有智谋的大臣到朝鲜,组织流亡到朝鲜的辽东军民,与朝鲜军联合,与登、莱之军互相配合,构成收复辽东的又一方。这样,三方并进变成了四方并进。这是一个积极稳妥的复辽方略,如果能够全面实行,即使不获大胜,也不至于失败。
天启元年(1621年)六月,熊廷弼开始实施三方并进策。但是,他的三方并进策,开始就进行得很不顺利,一是请调之兵迟迟不到,二是广宁巡抚王化贞麻痹轻敌,不执行计划。王化贞不懂军事,不做积极进攻的准备,反而把恢复辽、沈的希望寄托于蒙古的出兵和叛将李永芳的内应。他认为努尔哈赤不会久居辽阳,而且守城兵力较弱,如果出兵,定能胜利。他屡次率兵出击,不仅无功而返,还暴露了三方并进策,使反努尔哈赤势力遭到重大损失。熊廷弼反对王化贞的这些做法,而兵部尚书张鹤鸣、首辅叶向高却支持王化贞,使职位低于熊廷弼的王化贞反而不听熊廷弼的指挥。王化贞拥兵十四万,而熊廷弼只有护卫兵五千。熊廷弼苦于没有兵权,自然十分恼火,难免言语过激,使朝中部分官僚也倒向王化贞,反对熊廷弼,至此,三方并进策难以实现。
雄才大略的熊廷弼(2)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五万人马,分三路向河西进攻。很快渡过辽河,攻占西平堡。王化贞听说西平被围,轻率地调出广宁、闾阳的守兵去攻打后金军队,使三万明军全军覆没。王化贞见状急忙放弃广宁逃跑。广宁失守,明军没有了立足之处,于是熊廷弼只得退至山海关,接着王化贞也退入关内。山海关以外的整个辽东完全被努尔哈赤占领。消息传到北京,举国愤慨。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明政府将王化贞、熊廷弼逮捕听候审理,后经刑部和大理寺的审判,二人都被处以死刑。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二十六日,熊廷弼被处死,并传首九边,以警告那些临阵逃跑的将士。他死后全家受到株连,财产被没收,妻子在衙门受审,长子熊兆琏被逼自杀,女儿熊瑚吐血而死。
熊廷弼被杀不只是因为他丢掉辽东,也是由于阉党的陷害。天启初年东林党人和阉党斗争激烈。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东林党人左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弹劾阉党头子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掀起一股反阉党的高潮。魏忠贤大兴党狱,为了迫害东林党人,就乘机诬陷东林党人接受熊廷弼贿赂,把丢失边疆的罪名加在他们头上。他的党徒又编造伪书《辽东传》陷害熊廷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