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说明朝三百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一万多名倭寇大举进犯台州。戚继光率领戚家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运用偷袭、伏击、快速奔袭等战法,打得倭寇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戚继光率部九战九捷,取得台州大捷。这场战役歼敌6000余人,使倭寇遭到致命打击。从此倭寇们心惊胆战,闻风丧胆,给戚继光取了个名字叫“戚老虎”。

次年,倭寇转而进犯福建,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南下福建,迅速荡平倭寇在横屿、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联合战斗,取得平海卫大捷。次年,因功升为总兵官,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华、温州两府。这年十一月,倭寇2万人围攻仙游,戚家军“三战而收全捷”。从此,戚家军威震中国东南沿海,倭寇望风而逃。在戚继光和其他将领的共同努力下,抗倭战争节节胜利,为祸已久的倭患终于被彻底消灭,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日趋安定,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功绩卓越,赢得了当地人民的称颂。在福建的于山,有一座戚公祠,戚继光庙里面有百姓给戚继光立的雕像,以缅怀他抗击倭寇的业绩。

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被内阁首辅张居正调到北方,镇守蓟州,以对付北方不断南下侵扰明朝的蒙古军队。隆庆二年(1568年)五月,戚继光被任命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军务,领兵镇守北部边关。他根据蒙古骑兵的作战特点,创建了以火绳枪炮为主的步兵营、骑兵营、车营和辎重营,并使各营能够协同作战。同时,在旧长城的基础上加高加厚原有的边墙,在重要地段加厚城墙,同时在长城沿线建立了空心敌台,蓬莱阁从而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坚固防线。戚继光坐镇蓟州16年,鞑靼军队轻易不敢来犯。万历年间,蒙古骑兵曾3次骚扰边城,结果都大败而回。

万历十年(1582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被视为张居正亲信的戚继光也受到排挤,调任广东总兵,失去了拱卫京城的重要地位。后来,以万历皇帝为首开始清算张居正,戚继光更加不得志,于是请求退休,但仍然被当成张居正的同党而遭到弹劾,终被革职。他回到故乡山东蓬莱后,因为避嫌,很少有人跟他来往。万历十六年(1588年)一月,戚继光寂寞地逝世于蓬莱故居,享年60岁。有感于戚继光晚年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他的好友汪道昆在他的墓志铭里写下了“口鸡三号,将星殒矣”的凄凉词句。

抗倭英雄戚继光(2)

自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开始在山东抗倭,至隆庆元年(1567年)调任蓟州,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扫灭倭寇、廓清海疆14年,驻守北方边镇、拱卫京城16年,足迹遍及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河北等地,历经大小战斗80次,戎马倥偬几十年。正如他在一首题为《马上作》的诗中所写的那样: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刀马上行。

这首诗正是戚继光戎马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创建的戚家军以军纪严明、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飚发电举,屡摧大寇”而闻名天下。甚至还创造过歼敌上千人而戚家军却无一人阵亡的战争记录,因而他被誉为我国“古来少有的一位常胜将军”。因为战功赫赫,戚继光由署都指挥佥事,先后升至参将、副总兵、总兵、左都督(一品),并授少保兼太子少保。

戚继光不仅战功卓著,而且在军事理论上也颇有建树,他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兵书,为后世的军事家所推崇。

辽东大将李成梁(1)



明代抗倭敌楼

李成梁(1526~1615),明朝著名将领,字汝契,明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他的高曾祖李英“以军功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曾祖李文斌、祖父李春美、父李泾都世袭指挥佥事。生长在这样一个武将世家的李成梁自幼读书习武,并考取秀才。嘉靖四十五年,李成梁袭铁岭卫指挥佥事。由于作战有功,不久升辽东险山参将。隆庆元年(1567年),又升为副总兵,守辽阳。隆庆四年(1570年),辽东总兵官王治道战死,李成梁升为辽东都督佥事。万历二年(1574年),李成梁击败建州女真酋长王杲,升为镇守辽东总兵,总辖辽东军队。万历三年加授太子太保,万历六年大破蒙古泰宁卫后,加太保,当年十二月又因军功加封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宁远伯”,赐大红蟒袍,食禄一千六百石。万历八年,万历皇帝下诏在今北宁市为其建“宁远伯李成梁石坊”,并赐甲第于京师。

明代抗倭敌楼明朝从建立时起,边患就未曾断绝,北方边境一直动荡不安。隆庆、万历年间,蒙古族插汉儿部酋长土蛮,泰宁部酋长速把亥,朵颜部首领董狐狸等实力都很强大,经常南下侵犯;东边女真族首领王杲、王兀堂、清佳砮、杨吉砮等也羽翼渐丰,蠢蠢欲动,不时骚扰。而且他们都是游牧、狩猎民族,体力强悍,勇猛好斗,难以制服,成为明政府的心腹大患。而当时明朝政府内部又是政治腐败,文官贪财,武将懦弱,军备松弛,对他们只能束手无策。李成梁成为指挥佥事以后,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整饬武备、信守赏罚、精选兵将、改良武器,使他所率领的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在抗击北方、东北少数民族的侵犯中屡立战功。

穆宗期间,李成梁主要和北方的蒙古部落作战,数次大败插汉儿部酋长土蛮、泰宁部酋长速把亥;因为战功显赫而升为辽东险山参将。

万历二年(1574年)李成梁率军征讨被朝廷视为辽东大患的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建州女真是满清的前身,控制着清河以南抵达鸭绿江口的地区,建州势力逐渐壮大后,对明朝边境构成极大威胁。经过激战,李成梁生擒王杲,将其处决。他因此受到朝廷嘉奖,升为镇守辽东总兵,总辖辽东所有军队。万历三年,加授太子太保;万历六年,又大破蒙古泰宁卫,加太保;万历六年十二月,再次大胜土蛮部。万历八年,李成梁重创另一建州女真部落首领兀堂,将其逐出塞北,这个部落从此衰落下去。万历八年,万历皇帝下诏在北宁市为其修建“宁远伯李成梁石坊”,以表彰他的功勋,并赐甲第于京师。

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再度发兵攻王杲之子阿台,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是王杲的孙女婿,死于这次战斗。《明史纪事本末》则说塔克世虽属王杲一系,但已归附李成梁,因充当这次行动的向导而战死。所以后来李成梁将塔克世的土地人马等送给努尔哈赤,令让他承袭都督指挥衔。努尔哈赤后来羽翼丰满,统一女真各部,建元后金之后,报父祖之仇是他讨明的所谓“七大恨”之一。

后来,李成梁设计杀掉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清佳砮、杨吉砮,海西叶赫部从此一蹶不振,后来内部分裂瓦解,万历十七年,其首领那林孛罗投降明朝。

李成梁镇守辽东20多年,转战各地,多次打败外敌进犯,使辽东安息多年,巩固了明朝的东北边防,因此得到万历皇帝的格外器重,给以种种尊荣。李成梁的显赫使“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李成梁有九子或为总兵或为指挥使,或为指挥与参将,一时功盖当世,权顷辽东,时人誉为“李家九虎将”。他个人则居功自傲,贵极而骄,奢侈无度。随意侵吞军饷、盐税等。并以金银“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连著名政治家张居正也受过他的贿赂。

李成梁镇守辽东的纪功石坊李成梁治军通过厚奖有功将士,以荣华富贵激励士气。起初成效很大,但到了后来,享受富贵的将领们丧失了早年的进取心,功业逐渐由盛而衰。开始出现将士不愿打仗的事件,掩盖失败真相,虚报胜利以得赏赐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杀害良民冒充敌人首级邀功的恶劣行径。这些虽是部下所为,但作为统帅的李成梁难辞其咎。万历十九年(1591年),李成梁派副将李宁出战,大败而还,李成梁竟然充耳不闻。这件事传到京城,于是一些对他不满的京官开始大做文章,纷纷谴责,巡按御史胡克俭上奏弹劾,李成梁被解任回朝。

李成梁被解职后,辽东再无可胜任总兵之人,“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益弛”。李成梁长子李如松也是一代名将,万历中期援朝鲜为主将。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李如松出任辽东总兵,但他一年之后便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辽东局势十分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