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莫陈悦,竟于是年春天将贺拔岳杀害。关中地区登时陷入到混乱之中,关键时刻,贺拔岳的部将推举宇文泰接替贺拔岳之位,率军向侯莫陈悦复仇,当时的侯莫陈悦,已经接管了贺拔岳的大部分军队,并有大批关陇士族的支持,且占有了关中重镇长安。宇文泰方面,拥戴他的,大部分都是贺拔岳麾下的中下级军官,尤其是和宇文泰一样出身起义军后被“招安”的军将们,实力远远不如侯莫陈悦。但是宇文泰迎难而上,硬是绕过了侯莫陈悦的层层包围,率领精锐骑兵闪击长安,一招“黑虎掏心”直接将侯莫陈悦击垮。就在同年,一个天大的馅饼又砸在他的身上。被高欢挟持的魏孝武帝,因不忍高欢的专权,和高欢“窝里反”了,两家打了半天,魏孝武帝最终不是高欢的对手,仓皇逃进了关中平原。宇文泰抓住机会,拥立魏孝武帝在长安登基,建立了西魏政权,从此正式和高欢家族分庭抗礼。

观宇文泰建立西魏早期的局面,几乎所有的明眼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看法:他被东魏击败甚至灭亡,是早晚的事情。

【二】

表面上看,宇文泰短短几年三级跳,掌握了广阔的关中平原,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其实却是一个烂摊子。当时的关中平原,早就不复传说中的富庶景象。从五胡十六国开始,关中平原就涌入了大量少数民族,到了北魏时期,关中的民族构成可谓“戎狄近半”,包括了匈奴、鲜卑、丁零、羌、氐等各类少数民族,在鲜卑王朝的统治下,这些人的出路大都只有一条——当兵。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军人地位日益下降,下层兵户负担沉重生活困苦,矛盾日益激化,所以从北魏末期开始,大规模的抗暴运动不断发生,包括葛荣、破六韩拔陵、万俟丑奴、盖吴等起义军,都把关中地区当做活动地带,常年的战乱,导致关中地区生产破坏严重,人口锐减。比如关中著名的大州歧州,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期,曾经有人口30万人,到了宇文泰建立西魏时,竟然只剩下3000多人,这样一个经济残破的烂摊子,自然是无法与东魏相抗衡的。

而更重要的原因,却在于宇文泰自身,作为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他的名分实在不配。东魏的创立者高欢虽然也是贫寒出身,但高欢毕竟是鲜卑北方官宦家庭的姑爷,在高欢的身后,是一个掌握重兵的鲜卑军阀集团,宇文泰却不一样,他原本就是穷大兵出身,又有不光彩的“逆贼”身份,在鲜卑士族的眼里,自然是身份低下,在汉族大族的眼里,也是名分极不配。所以在贺拔岳死后,虽然侯莫陈悦属于“篡立”,但因为身份原因,当时的关中大族,还是一边倒的支持了侯莫陈悦。在出身决定身份的南北朝时代,宇文泰的这一身份鸿沟,无疑是他成就大业的重大障碍。

但也正是这个身份问题,奠定了宇文泰施政的主要特点——汉化。比起高欢因为依托鲜卑军阀势力,而采取“大鲜卑主义”政策,宇文泰反其道而行之,主动与关中大族合作。其实在他跟随贺拔岳打天下时期,与关中当地的汉人就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关系。在他南北征战中,不断有汉族地主为他提供钱粮,甚至派遣乡兵助阵,他早期的嫡系军队中,就包括了许多汉兵汉将,在他挟持魏孝武帝登基,建立西魏之后,与当地汉族大族的合作,也成了他主要的国策。所以从西魏建立开始,就以其鲜卑军阀为核心,不断吸引汉族世家大族参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宇文泰的重要谋臣苏绰。

苏绰是陕西武功人,年轻时候就以“博览群书,尤善算术”著称,他得到宇文泰的赏识,是公元534年宇文泰占领长安的时候。当时的宇文泰,自以为已经占有关中,一派志得意满的气概,特意邀请滞留在长安的各家族子弟饮宴,在饮宴期间,面对洋洋自得的宇文泰,苏绰不动声色的一句“将军此时祸将至也”,引起了宇文泰的侧目。面对宇文泰的怒视,苏绰不慌不忙,丝丝入扣地分析了此时宇文泰所面临的问题,包括“民穷”、“财尽”、“人心不定”等,有理有据,很快让宇文泰心悦诚服。从此开始,苏绰就成了宇文泰身边的重要谋士,这不仅仅是苏绰个人命运的转化,更是宇文泰统治政策的改变。这之前的宇文泰,因为出身于下层军人,对于关中的世家大族并不感冒,他最多只是和当地的寒门地主有过合作,但是在苏绰之后,宇文泰的政策,调整为与关中汉族大族之间的全面合作。很快在苏绰的主持下,宇文泰出台了“六条诏书”政策,这六条诏书,包括清心、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诉、均赋税六条。六条之中,其中的“清心”,指的是帝王要提升个人的修养;“教化”,指的是帝王要重视教育,建立学校,普及汉族儒家文化;“尽地利”,指的是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恤狱诉,说的是要严明刑法,清明吏治;均赋税,就是要减轻老百姓负担,轻徭薄赋。这几条内容,大多属于封建社会都曾出现过的仁政,但唯独“擢贤良”这条,在宇文泰的政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擢贤良”中,首先是要恢复曹魏时期的门阀制度,即取材首先要凭门第,这一点是为了笼络当时在关中依然具有巨大势力的士族们,但是同时又有“贤良”的要求,即在选拔门阀子弟的时候,要以“贤良”为先,关陇士族的英才们,也就因此被宇文泰所用。比起东魏的高欢来,宇文泰这招显然要高明得多,东魏的士族们虽然也与东魏政权合作,但一则良莠不齐,反而激化矛盾,二则高欢的“大鲜卑主义”,也导致了与士族之间的多次内耗。而西魏的鲜卑军阀与当地汉族士族,却因此实现了“和谐”。

帮助宇文泰实现和谐的苏绰,是宇文泰身边的重要名臣。作为名臣,他经常利用一切机会对宇文泰进行“讽谏”。比如有一次陪同宇文泰出游的时候,路过汉代的仓池,宇文泰突然心血来潮,问起大家仓池的历史,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唯独苏绰侃侃而谈。谈到最后,主体内容却变成了要求宇文泰节俭,不要重蹈前代奢侈腐化亡国的教训,如此进谏,宇文泰却不生气,反而当场称赞苏绰是“奇才”,竟然一口气拉他谈了三天三夜。就在苏绰主政期间,对于西魏的政治进行了大胆革新,订立了36条新制,包括整顿贪污、裁减官员、设立正长、实行屯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36条新制之中,贯彻最为彻底的就是吏治的改革,将整顿贪污腐败,以及考核官员放在了首位。北魏末期以来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得以扭转。与此同时,宇文泰的大量鲜卑军队实行屯田,转入了农耕生活。而随后府兵制的推行,使大量汉族农民进入了西魏军队中,西魏军队的构成,也由原来的鲜卑人为主体,日益变成了以汉族为主,这几条,均对后来西魏政权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西魏拨乱反正,实行全盘汉化的同时,宇文泰其实并没有迎来多少“和平年代”,因为高欢建立的东魏,始终作为一个重大威胁存在。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高欢深知西魏的威胁,他很想趁自己有生之年,解决掉宇文泰这个麻烦。诚如高欢对自己的亲近部将高昂所说“此黑獭为一大患,恐吾儿不及也”。此时的东魏,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完全压倒了西魏,平灭西魏确实是最好的时机,但幸运的是,这样的危急局面,宇文泰最终还是挺了过去。

【三】

最让高欢痛惜的,就是当年宇文泰差点死在他手里。高欢平灭尔朱荣的时候,为了防止高欢顺势挥师西进,宇文泰受到贺拔岳的委派,到高欢处出使通好,当时高欢见宇文泰仪表堂堂,深恐将来他会成为自己大患,趁机拉拢宇文泰不成,随后又杀心大起,意图除宇文泰而后快。但宇文泰贼精,嗅到风向不对,立刻拔马逃命,就这样,高欢失去了一次灭掉对手的机会。当然,高欢当时的犹豫也不无道理,此时的高欢刚刚平定尔朱荣,自身力量不足,也自然不敢贸然与盘踞关中的贺拔岳翻脸。

在魏孝武帝西逃,西魏建立之后,高欢终于向宇文泰亮出了刀锋。首先他把东魏的都城迁到了邺城,这次迁都的意义非同小可,就是要把整个东魏的战略重点转向西部,以平灭宇文泰为先。公元536年,高欢以三路大军兵临蒲城,企图一度消灭宇文泰,当时迎击的宇文泰,其总兵力只有高欢的三分之二,但宇文泰极会用兵,故意用精锐骑兵迂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