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其他各地现有的日本兵,等待这《马关条约》正式批准而互换以后,于三个月之内撤走。换约的日期定为本年阴历四月十四日(5月8 日)。(日本从明治天皇的时候起,开始用阳历。以前完全用中国的阴历。)
两国的俘虏互相交换。中国允诺不惩罚所换回的俘虏,与曾经在作战期间与日本军队合作的中国人(汉奸)。
此外,关于日本政府可以在新开的四个商埠派驻领事,日本臣民可以在内地租用货栈也有规定。
这《马关条约》不仅在中、日两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任何一国的历史上亦无先例。日本以极小的代价获得极大的收获,日本人自己承认:他们最初的国家工业资本,便是从中国所付的庞大赔款而来。同时,中国的财政与国民经济经此打击,也几乎翻不了身。
中国人,在听到《马关条约》的消息以后,无不极为愤慨。
参劾李鸿章的奏章,犹如雪片一般飞向清廷。最沉痛的莫如翰林院编修丁立钧等人的一本:指出这《马关条约》“目前之大害有八,将来之大害有十。”他们请光绪皇帝不要批准、继续作战,然而结果还是批准了。
《细说清朝》一二五、日本还辽取台
中、日的新商约在《马关条约》签字后,不久便缔定了(闰五月二十九日),一切依照伊藤博文与李鸿章在马关的成议。
《马关条约》的互换,也一本规定于次年5月8日在烟台(芝罘)举行。然而条约之中的割让辽东半岛部分,不久便在九月二十二日由日本“自动”取消,以增加赔款三千万两作为交换条件。 这“自动”实际上是“被动”。俄、法、德三国对日本提出强硬的交涉,日本才俯首就范。
俄、法两国当时在欧洲为了对付德国,已经在1894年1月4日结成军事同盟,于是在辽东也行动一致,本无可怪。可怪的是,他们邀了德国一齐对日本施加压力。原来,他们曾经普遍地征求列强的意见,结果英、美态度冷淡,只有德国一国热心,便不得不让德国参与其间了。
这“三国干涉还辽”之事的幕后鼓动者不是别人,是李鸿章。他知道俄国决不甘心于日本之独吞朝鲜,与占有辽东;他也知道俄、法两国之间业已发生同盟关系。因此,他在启程赴马关以前,特地拜访了俄、法两国驻华公使。
在马关,当伊藤提出具体条款之时,李鸿章也暗嘱总理衙门将其中有关割辽、割台的部分,让俄、法二使知道。他的美国顾问科士达鼓励他这样做。
俄国这时候的外相兼首相(大臣会议主席)阿来克西埃夫、陆相罗班诺夫。劳斯妥夫斯基与财相威德,都是道道地地的帝国主义者。他们早就把朝鲜与整个中国东北算作俄国未来的领土了,于是对于日本之扩张及于辽东,认为必须立即加以阻止。 阿来克西埃夫训令俄国驻日公使向伊藤博文提出照会,“劝”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仍让中国保有这一角领土。跟着,法、德两国也向日本提出同样的照会。而且,这时候俄国的地中海舰队,包括十七艘兵舰与几艘鱼雷艇,已经调来了太平洋,曾经在中、日互换马关条约之时光临烟台。
伊藤博文于如此压力之下。只有屈服的一条路,但又怕在中国人的面前丢脸,终于以再加三千万两赔款作为代价,勉强接受俄、德、法三国的“调停”。
这三千万两本该由俄国负担,因为辽东的实际主权在三年以后便转入俄国之手。俄国叫中国向日本“买回”辽东,然后“送给”俄国,中国徒然白白地多赔了三千万两。
俄国的侵略手段真高。它利用“干涉还辽”向中国示恩,随即摆出“救命恩人”的面孔,要求中国向俄、法二国银行借一万万两,汇付日本第一、第二两期赔款,而言明以中国关税作押,“由俄国国家加保”。这加保两字轻描淡写,使得中国变成了俄国的保护国。清廷虽则糊涂,也看出俄国的伎俩而婉辞抗拒。俄国说:“倘不早付日本以一万万两赔款,则日本未必肯退出辽东”。清廷被吓住俯首就范,只不过把“加保”两字改为“或遇付款阻滞,俄国与中国商妥,准许银行出面,蝉联发给股票(债票)本息”。
中国在甲午之战爆发之时,所欠的外债仅余三十万英镑未还。为了进行甲午之战,增加了六百七十五万英镑。
中国关税收入,在甲午年是二千二百五十万两左右,约合英镑三百六十万。(其他收入如田赋等等早已有了用途,无法挪移。)以这样的关税收入应付甲午的战费开支,已感拮据但尚不致十分困难。再加上对日的赔款两万万三千万两(约合四千万镑),中国的财政于是入于窘境。乙未年(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十四日,俄、法两国的银行借给中国四万万金佛郎(合一千五百八十二万英镑,利息年利百分之四),分三十六年还清。除去经手人折扣,中国实收三万万七千六百五十万金佛郎。
丙申年(光绪二十二年),德、英两国的德华银行与汇丰银行借给中国一千六百万英镑,年利百分之五,分三十六年还清。 戊戌年(光绪二十四年),这两家银行再借给中国一千六百万英镑,年利百分之四点五,分四十五年还清。
不仅关税变成了抵押品,长江流域的盐税与厘金也都成了抵押品。总税务司权充了对外债务的执行人,预定每年抽出关税一百九十五万镑、盐税与厘金八十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镑,作为缴纳外债本利的保留款项。剩下来的才交给中国政府,称为“关余”、“盐余”,等等。
中国从此债台高筑,喘不过气,成为俄、法、德、英四国的“债奴”。另一方面,日本本以为中国无力缴付赔款,它可以长期占有威海卫,没想到反而把中国驱入俄、法、德、英四国的财政控制之下。
日本吞下了辽东,又得吐出;去接收台湾,却伤亡三万二千三百一十五人(内五千一百五十七人伤亡于作战,二万七千一百五十八人伤亡于疾疫),也都是不曾预料到的。在朝鲜牙山,它的伤亡只是七十五人而已。(日本在平壤的伤亡是六百三十二人,在大东沟海战的伤亡是二百三十九人;在“辽东”各地与烟台的伤亡数字不详。)
台湾同胞不愿意变成日本人的奴隶,要永久当中国人。无心肝的清廷把他们遗弃了,清廷不敢继续与日本作战,他们却宁死也要抵抗。
于是,在志士丘逢甲、林朝栋、陈季同等人的领导之下,台湾同胞不承认清廷与日本之间的《马关条约》。
可惜,他们推举了一位既无决心而又缺乏能力的清廷巡抚唐景崧当首领。结果,日本一到澳底(五月初七),唐景崧只守了五天便逃去厦门。
然而,南部在刘永福继任首领以后继续血战,一直血战到九月初三。倘若当时清廷肯给予台湾同胞以少量支援,国际间的变化殊未可料。这一页惨痛的历史,我们中华儿女应该永远牢记。
《细说清朝》一二六、中俄密约
为了答谢俄、法、德三国的干涉还辽,同时也为了进一步与俄国合作防日,清廷派遣李鸿章以“钦差大臣”(特命全权大使)的身份去莫斯科,参加俄皇尼古拉斯二世的加冕典礼,顺道访问德、法、英、美。
他在光绪二十二年正月二十(1896年3月3 日)由北京出发,到上海搭乘法围邮船,到埃及的塞依德港,遇见俄国派来的迎迓专使“吴王”(吴克托姆斯基亲王),吴王请李鸿章转乘预备好了的俄国船直航黑海,于4月27 日在敖得萨港(Odessa)登陆,然后转乘火车,到圣彼得堡。
俄国对李鸿章及其随员李经方等人的招待十分周到。行馆设在一位对华贸易巨商帕夫洛夫家里。
这时候,离开加冕典礼还有若干天。俄皇仍在圣彼得堡京城中居住,尚未去古都莫斯科。李鸿章在5月4日呈递国书,当天下午又被秘密召见一次。俄皇亲自向他提出,在中国东北造一条横贯铁路的要求。
事前事后,外相罗班诺夫&S226;劳斯妥夫斯基(罗拔)与财相菲泰(微德)向李鸿章花言巧语,说:这一次中、日之战,俄国本已出兵帮忙,由于缺乏铁路,所以军队开到吉林附近之时,中、日之战已经结束。下次,俄国必定出力。因此,必须有一条横贯铁路,连接尼布楚与海参崴,免得绕一个大圈了沿着黑龙江北岸与乌苏里江东岸走。
当时,西伯利亚大铁路还不曾筑好(预定l898年到达海参崴)。
李鸿章说,这条横贯铁路中国自己可以筑。罗、菲二人说中国没有钱也没有专家,恐怕十年也造不成功。如果交给俄国筑,三年就可以了。
其实,俄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