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臣 作者:府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如果不打,咱们就去打一打。”

徐勋见钱宁一下子犹如打了鸡血似的浑身是劲,而神英犹豫了一会儿,也轻轻点了点头,他就开口对钱宁说道:“这几天你们在外头应当也不是白晃的,那些最机密的东西打探不到,但哪儿是咱们这些人可以打一打甚至于吃得下跑得掉的,你和老柴火应该有点数才是”

“大人还真别说,我这儿有个最好的目标。我听说……小王子的一个儿子,要亲自到这里来,说是劝和,但其实说督战兴许更恰当些如果我们能够拿下这个目标……”

“如果能拿下这个目标,接下来你敢担保咱们大明九边不会承受最疯狂的报复?”

见神英不以为然,钱宁不禁有些讪讪地嘀咕道:“横竖小王子不止这么一个儿子……”

“是不止这一个儿子,可听说相比长子,小王子更爱这个次子。”

听着神英和钱宁这你一言我一语,徐勋只觉得眼睛一亮,旋即就用力一掌重击旁边那棵大树,这才一字一句地说道:“咱们打一打,一击即退,在小王子那个儿子的背后捅上一刀子就走。要紧的是这一打,他们中总有一边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至于两边谁输谁赢,那不管我们的事,料想他们大敌当前,也无暇追击我们。”

PS:昨晚上和雁九一间屋,结果某人半夜三更还在啪啪啪,我又认床睡不着,熬到…半,她入睡后也睡不着,索性一路聊天到六点,然后七点吃早饭,九点多出发一点多拉到绍兴的大禹开元,人都快傻了,最倒霉的是这次房间是上下两层,二楼居然上不了网,乱七八糟耽搁我到现在……话说回来,这次的房子是江南民居风格,除却网络不给力,其他都还好,只希望晚上别有蚊子,阿门……明天同样更新不定时,大家不必早上十点苦等……

第三百二十章 文武兼通属杨公!

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居边隅之要害,归京师之藩屏,地处内外长城之间的大同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那是一丁点都不过分的。自打洪武五年徐达开始率兵筑城之后,太祖朱元璋又把儿子代王分封在了此地。尽管如今早已不是藩王守边的时代了,可此地驻军不减反增,原因很简单,大同以北就是一马平川,虏寇若来,则无险可以凭依,这偌大的城池便立刻成为了前线。

而大同城内的衙门比宣府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同镇、山西行都司、大同府,再加上下头所属县,大同前后中卫,整个城中的百姓亦是军户远远多于民户。然而和宣府一样,上百年来,大同城还从未被攻破过,而这里地处东去京城的要道,商旅自然聚集。哪怕现在乃是战时,官府警告一众商人说是擅自出城一切后果自负,仍然有人抛不下高额利润的诱惑,在城门处花了钱继续往东亦是往西去做买卖。

此时此刻,大同的北门武定门外,人流就少许多了。往北就是蒙古腹地出关,而这种生意,寻常人家是根本不要想染指的。因大同直面察哈尔,当年筑城的时候在四门之外全部加筑瓮城,北瓮城之内就有眼光寺和关帝庙,如今正在战时,少不得有商人路过时拜一拜关帝祈福。然而,就算是出了瓮城,仍不算真正出了大同。景泰年间为了防范也先,大同镇城北面还筑起了一座小城,朝廷正经公文上都称之为北小城,然而民间却因为其中有一座大校场,久而久之就俗称为操场城。

如此一来,行人要往大同北边的武定门出,就要前前后后经过武定门,瓮城侧门,操场城的大夏门,一路上吊桥亦很不少。这天经过操场城的几个商旅看见那宽阔校场上一队队正整装待发的军士,无不是都在暗地交头接耳。甚至有常来常往人面熟的拉一个路过的军官小心翼翼打听消息。只平常好说话的这一天都变成了摇头先生,一个个都是一问三不知。不但如此,大夏门竟也是完全封了,不许任何人进出,什么通融都不行。

张永马不停蹄赶到这里已经好几天了。他见了如今的大同总兵庄鉴之后,直言出兵之事。庄鉴亦是世袭军官,为人骁勇有胆略,成化年间永谢布的亦思马因风头最盛的时候,把大同总兵许宁等等人打得灰头土脸,还是大同西路参将的他率兵断其归路,在牛心山好一场大战,最后竟是全师而归,之后又从镇守宣府总兵任上和张俊互相调换来了这大同,转眼间又是八年了。然而,他毕竟也是奔六的人,尽管弓马未曾放下,可终究胆子还是小了很多,要不是一个不该出现在这儿的人突然莅临,只怕他还要犹豫一阵子。

此时站在高台上校阅兵马,他突然看着左手边的人说:“杨都堂,真的不等保国公回文?”

被他称作杨都堂的是一个五十出头的矮瘦老者。他一身宽大的衣袍,头上戴着普普通通的唐巾,其貌不扬,额头上几条如同刀刻一般的深纹,眼神却极亮,乍一眼看去很像是乡间的老学究,可一把年纪却一根胡子都没有。然而,面对庄鉴的发问,他却眉头一挑说道:“兵贵神速,庄总兵也是总兵,又不受保国公节制,这区区发兵的事还要等宣府回文,未免贻误了军机况且,沙城大捷的消息都已经传遍整个宣府大同了,张公公又已经明说徐大人此去乃是诱敌出动,你若是不接应,他这苦心孤诣便算是白费了”

说到这里,他就看着张永说道:“老夫从前还想着,先帝和皇上对于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年郎这般厚待实在是过分了,现如今才觉得,先帝终究是独具慧眼相比之下,保国公大军出了宣府后就只知道窝在万全不动,一个劲催请援兵,实在是老了”

“杨公这番话若是徐大人能听到,必然会引为知己。”

张永也没想到自己正愁说动不了庄鉴的当口,这总理陕西马政的左副都御史杨一清居然会正好出现在大同。因徐勋出兵沙城的事朝中沸沸扬扬,那几个先前被人举荐有军略的大臣全都在征召入朝之列。在榆林公干的杨一清这才风风火火赶了过来,经过大同总兵府想到告诫庄鉴提防小王子所部移师攻大同,这就遇着了他。若非如此,庄鉴哪里肯轻易出兵。

见杨一清摩挲着没有一根胡须的下颌,仿佛有些怅惘,张永心中一动,便笑着开口说道:“不知道朝廷征召杨公还朝,可有时日限定?”

“这倒不曾,张公公问这个为何?”

一听没有,张永的脸上立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杨公曾经料理陕西马政多年,又选卒练兵,整肃军纪,听说对这虏中情形也多有用心研究。都说文武兼通数杨公,庄总兵坐镇大同脱身不得,杨公若是肯担当,随我一同带兵援徐大人如何?”

庄鉴不想张永竟然当着自己的面挑杨一清带兵,一时间目瞪口呆。然而,再细细一想,让张永这从未带过兵的阉人统帅,他还确实是不放心,杨一清在陕西这些年名声极大,又是有真材实料的,他的心思就有些活络了,当即也咳嗽一声说道:“杨都堂,张公公这建议虽说出人意料,但既是你正好路过大同,这便是机缘,就算到时候朝廷问责,我也一定会据实禀报。况且皇上刚刚登基,天大地大都比不得军务最大,杨都堂不妨考虑考虑。”

这还哪里有时间考虑,不是今天出兵吗?

对于之前还因为出兵而很有些不愉快的这两个人突然一搭一档,硬是要赶鸭子上架,杨一清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但更多的是怦然心动。此前让他挂衔到陕西去督理马政,兵部尚书刘大夏自然是一片好意,可离开京城时间长了,哪怕他在陕西深得民间百姓交口称赞,可终究缺乏一个名义,既不能干涉陕西布政司的民政,也不能干涉陕西镇地军务,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弹劾的奏折作为刀子,掀翻了总兵武安侯郑宏,裁撤了镇守太监那些乱七八糟的开销。

转瞬间,他也想到了庄鉴缘何也会鼓动自己同去。尽管领兵的尚有两位参将,可终究都不是独当一面的人才,而张永虽之前和他们说及军务时侃侃而谈,可终究也没真正见识过虏寇,若有万一这军马陷于虏中,那就是他好心办坏事了。因而,思来想去,他最终重重点了点头:“好,既是张公公和庄总兵这么说,那我当仁不让”

杨一清慨然答应和大同镇的五千军马一同往援的同时,京城的朝堂上也正乱成了一锅粥。因为沙城大捷斩虏首二百余级,俘获百余人,兼且抢回被掳军民千余人,这一大捷报在整个京城引来了一片轩然大波。一时间,有质疑保国公朱晖空有大军却无能的,有质疑徐勋擅自出兵有违军令的,也有大肆指责徐勋在沙城杀俘的。总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