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皇帝问日本风俗》:
“国比中原国,人如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焙新酒,金刀脍锦鳞。年年三二月,桃李一般春。”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礼制风俗完全跟中国是一样的,而且年年三二月,桃李一般春,开花的季节也跟中国一样。所以有良心的日本人讲,中国是日本2600年文化的母亲,且不说日本的文化有没有2600年,中国是母亲,日本是儿子没错。
朝鲜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明朝抗倭援朝,帮助朝鲜夺回江山,朝鲜的宣祖大王激动得不得了:“中国父母也,我国与日本同是外国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于子,则我国孝子也,日本贼子也。”他说我们和日本都是你们的儿子,但不一样,我们国家是好孩子,日本是贼孩子。
日本大化改新中的制度,以唐制为蓝本,唐朝设立三省六部,日本设立二官八省一台。直到今天,日本的部级单位仍然叫省,防卫省、财务省、文部省等等。日本都城则完全仿造长安,日本的平安京(京都)就是袖珍的长安城。学校教授儒学,这都跟中国一样。中国的铜钱在日本可以直接当钱花,日本战国时代有一个名将,他的家徽(日本的每个武将都有一个家徽)就是六枚永乐通宝。日本很少发行自己的钱,都是用中国的钱。
对中日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高僧鉴真。吉备真备和日本留学僧空海创立了日本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原来没有文字,没有文字怎么办?用汉字表音,写出来的书虽然每个字咱们都认得,可连一块儿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汉字是单音节,我,发音是WO,一个字一个音,日语是Wataxi(音瓦塔西)。“我是个日本人”这句话写出来就是一大串“瓦塔西××××××”。单纯汉字表音行不通,那怎么办?他的办法是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立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人很有自知之明,他的字叫假名,而汉字叫真名,一个小学毕业的日本人,也能够掌握一千多个汉字,而且主要还是正体字,不像咱们这种简化字。中国人到了日本大街上,基本上不会有文字障碍。路标上几乎都有繁体字,感觉就像在香港,因为香港和东京都只有语言障碍(这两个地方说的话你全都不懂),但是绝对没有文字障碍。
大和尚东渡
中国高僧鉴真,这个人太了不起了!
我有一年去扬州比赛,当地的教育部门请我们在饭店吃饭,进去看见一条横幅,把我乐坏了!“纪念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及豆腐传入日本1250周年”,要不说学历史有用,学数理化跟人聊天用不上。吃饭的时候不会聊人的咬合力和鳄鱼的咬合力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鳄鱼生吞河马,人却吃豆腐,谈那个没劲。应该谈历史,豆腐是谁传入日本的?鉴真大师。有学问!
鉴真大师是大菩萨转世,与佛有缘,三岁出家,属于律宗的高僧。中国佛教分为十宗,律宗是持戒律最严的一派,律宗高僧都是过午不食,一天两顿饭,近代着名的高僧弘一大师也是律宗。
鉴真大师55岁那年,两个日本高僧——普照和荣睿,来到中国求法。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普照和荣睿来到中国想请鉴真大师东渡扶桑,传播佛法,鉴真大师毅然答应。当时他已经55岁高龄了,今天55岁不算什么,40岁到70岁算中年,70岁以上才算老年,当时是人活七十古来稀,55岁就不得了了。弟子们都劝鉴真大师不要冒这个险,鉴真大师为了弘扬佛法,毅然六次东渡。唐朝的法律是不允许国民出国的,出国都是偷渡,所以鉴真大师六次都算偷渡,头四次都没能成行,不是被弟子告密就是船漏了回来。第五次一出海刮大风,风一停,海南岛。
荣睿去世之后,鉴真大师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第六次东渡扶桑,成功!在日本的博多湾登陆,日本天皇动用了好几十万人来迎接鉴真大师,鉴真大师一路就是踩着鲜花进入日本的,一直到了日本国都,他的脚都没有沾到泥土。鉴真大师到了之后,日本天皇封他为大僧都,亲自登坛受戒,皇后也登坛受戒,一起做了鉴真的弟子。天皇还亲自给他撰写碑文,这个碑文一直保存到今天,叫《唐大和尚东征传》,和尚是尊称,大和尚更是尊称,并非是个出家人就叫和尚,就跟大学里不是是个老师就叫教授一样。和尚、喇嘛都是尊称,高僧才能叫和尚,一般人刚出家叫沙弥,还不能算和尚。鉴真是大和尚,天皇写大和尚“戒行高洁,白头不改,远涉苍波,归我圣朝”,出生入死来到日本国,难能可贵。
鉴真到日本不光是传播佛法,还把中华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了日本(包括豆腐怎么做)。这些都对日本的贡献相当大。日本人说原来的日本文化就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卤水,点进去之后才能变成豆腐。日本文化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
三藏佛法高又深
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印度)的交往也增强了。贞观时,天竺遣使来朝,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了天竺。这其中高僧玄奘和义净的作用非常大。
玄奘就是唐僧唐三藏,孙悟空的老师。玄奘大师也是两岁出家,精通佛法,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他觉得佛经有些地方不对,翻译得不准确,所以他就想去西天取经,学习真正的佛经。为了传播正版,于是他20多岁的时候偷渡出国,19年游历印度,在印度的那烂陀寺跟106岁的高僧戒贤法师学习。戒贤法师本来要圆寂了,阿弥陀佛给他托梦,说从中土大唐要来一个高僧,跟你学法,你得等他来了把这个法教给他了你再圆寂。所以他就等等等,等了三年终于把唐三藏给盼来了。
三藏指的是什么?就是佛经的三个组成部分:经、律、论。
经就是释迦牟尼生前讲的法。佛经浩如烟海,基督教就一部《圣经》,伊斯兰教就一部《古兰经》。但是佛跟不同的人讲不同的法,跟天人怎么讲,跟凡人怎么讲,跟阿修罗怎么讲,各有说法。
律是他给僧团指定的戒律,其中最高级的是具足戒。和尚有三百多条戒律,尼姑更多。
论是后来高僧大德对经的阐释,唐三藏主要就是学《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讲的法。精通50部,所以才被称为三藏。佛经穷尽一生都很难精通一部,精通50部的人,太了不起了!
印度各国的国王看唐三藏这么神,就劝他别回去了,你的学问太大了,就留在这儿吧!他说我必须弘扬正版的佛法,所以要回到东土大唐。于是他满载600多部佛经回到中国,这时候皇上也不追究他偷渡了,专门给他盖了大慈恩寺,建起了大雁塔,让他译经。佛经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今天的汉语,两次大规模引进外来语,其中一次就是佛经。比如说心心相印,大千世界,一刹那,一弹指,醍醐灌顶,天花乱坠,这全是佛经里的。
顺便说一下,另一次语言引进就是20世纪初的日语。那时候我们也大规模地把日语引进汉语中,我们今天说的话,比如军事、经济、文化、政治,这些词基本上全是日语。什么积极、消极、干部这些词还是日语,现在说的物理、化学、生物这些词也全是日语。它和佛经的引进属于两次大规模的语言引进,所以愤青应该不说这种词,愤青抵制日货不够,应该抵制日语,他们应该说古汉语才对。
翻译这些佛经,穷唐三藏一人之力是翻译不完的,所以他得收徒弟。他收徒弟不是孙悟空、猪八戒什么的,他们只会打架。很多僧人想拜三藏为师,但佛家最讲缘分,一看咱俩没缘,我就不收你。皇帝都有点着急了,意思就是你再不收徒弟,回头你歪过去,这事儿怎么算?但也不能催他,你看你收谁合适?三藏大师就去找徒弟,他时常漫步长安街头,慧眼炯炯。一天,他在闹市之间看见一位魁梧少年,眉清目秀,安祥而行。蓦然间若觉似曾相见,前缘有识。又回想起在印度计划回程时,曾在尼犍子占得一卦,说他东归必得哲嗣,便连忙打听这少年家世。后来打听出来了,原来是当朝开国公尉迟宗的公子。玄奘感叹道:“如此灵慧的孩子生在将门,不可思议!也是有缘,我的衣钵可以传下去了!”即刻前往国公府拜访。
尉迟宗得知法师来意,虽然不忍骨肉分离,但想到一代高僧如此器重,也颇为得意。那时代,佛教不仅是清庙净僧的空寂之事,还是一种普遍的信仰,鲜活的事业。所以虽贵为国公,一见大法师器重儿子,自然大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