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渡北归i,ii,iii-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Φ啮〕锝淮碇螅跸妗⑵钛遇⒘鯛d、石璋如等表现最勇猛的“四大金刚”,端着酒杯各自摇晃了几下,眼前发黑,腿打哆嗦,一个接一个“扑通、扑通”倒了下去,霎时进入了酒场中所谓的“默默无语”、人事不省的“最高境界”。

第二天,刘燿、石璋如等“五大金刚”从沉醉中醒来,各自收拾行李,含泪作别史语所同仁,离开长沙,星散而去。

注释:

'1'《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七十年大事记》,1998年10月出版。

'2、8、10、18、20'《石璋如先生访问纪录》,访问:陈存恭、陈仲玉、任育德,纪录:任育德,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2002年出版。

'3'《傅斯年全集》,第七卷,欧阳哲生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4'

李服膺,字慕颜,又名兴菴,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兰村人,1890年生。早年从军跟随阎锡山,官至军长。1937年10月3日晚,阎锡山将败军之将李服膺招至省府大堂审问。阎对李说:“从你当排长起,一直升到连长、营长、师长、军长,我没有对不起你的地方,但是你却对不起我。第一,你做的国防工事不好。第二,叫你死守天镇、阳高,你却退了下来。”说到这里,李服膺插嘴说:“我有电报。”阎把眼一瞪,猛拍桌子:“你胡说!”接着说道:“你的家,你的孩子,有我接济,你不要顾虑!”李一听这话,知阎已起杀心,当场掉下了眼泪,没有再说什么。阎锡山向周围点了一下头,走出了大厅。警卫营官兵走上前来,将李押上车带到大校场,场地上放着一口棺材。李被押下车,即将走至棺材处,阎锡山警卫营的连长康增抬起山西造的大眼盒子扣动了板机。枪声响起,李扑地不起,死时年仅47岁。(参见庞小侠《太和岭口见闻与李服膺之死》,载《晋绥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出版)李服膺被枪杀后,晋军不少将领认为李是被冤杀,阎锡山此举实有更复杂的考虑和不足为人道的隐情。傅作义曾痛惜地说,天镇失守“怎么竟把罪责全落在李军长一人身上,真是可恨、可惜又可叹!”

就在李服膺被枪决第五天的10月8日,南京政府发表了第二四七号令,对张自忠、刘汝明予以撤职查办。文曰:兹据军事委员会呈称:天津市市长兼陆军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放弃责任,迭失守地;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兼陆军第一百四十三师师长刘汝明抗战不力,致受损失;陆军第六十一师第三百六十一团团长陈参贻误军机,均请从严惩处,以振纲纪等情。张自忠著撤职查办;刘汝明著撤职留任;陈参著先行撤职,从严实办,以肃军纪,而儆效尤。此令。(《中华民国史事纪要》1937年7月—12月,潘振球主编,台北“国史馆”1997年印行。)

据《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报道:刘汝明之轻弃张家口,固然是一大原因,但还有其他错误因素存在。首先是刘氏“留其主力于张家口之南,散驻宣化、涿鹿、阳原、蔚县,早作退逃之布置,而遣其杂色部队与敌军对抗……南口特别紧急时,汤恩伯曾电刘,请将其驻涿鹿、怀来附近之某团,向南稍为移动,必要时请其增援,刘亦始终未与复电。刘之主力尽在后方,张北敌人反攻之时,刘不调其主力赴前方,而反向汤恩伯请兵。……涿鹿为刘汝明基本部队所在,而日机竟未曾以一弹相加。”“但是刘汝明之‘不坚决抗战可以缓和日军进攻’之迷梦,终被日军不客气的重压所粉碎。日伪军节节进逼张家口,……傅主席为大局起见,不得不移南口待命出击之师,反戈以救张垣之急,刘至此始仓皇调其后方基本部队及炮兵至张垣应战,而大势已去,……张家口以西铁路,被日军截断,傅主席所部亦大半作冤枉之牺牲。八月二十五日夜间,‘满’军先头部队入张家口,刘部仓促败退。自此日军的目的已达,无利用刘汝明之必要,向之对刘部后方异常亲善之日机,至此成群结队轰炸宣化、涿鹿、蔚县等地,其所用炸弹,尤大于炸汤恩伯者云。”(《察绥晋诸战役》,载《文汇年刊》,1939年出版。)

对于南京与社会各方面的问责,刘汝明并不服气,许多年后,退到台湾的刘氏曾著文为这段经历辩解,认为自己尽到了一个军事指挥官的责任,军队弃守溃败与自己无关,外界盛传的一切皆是嫉妒自己的军队将领与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之流造谣与挑拨离间所致。在提到范长江时,刘说:“一天,副官递入一张访客名片,上书‘大公报记者,十三军顾问范长江’。我请他进来,交谈不久他即说中央不是真抗日,我顿觉很不中听……范又向我请求两件事,一、由他来负责组织察省民军;二、借给他几千元作为组织费用。我与范素不相识……且范言论乖谬,我只回答他待我与汤军长商议后再作决定。他居然又要先借一千元,我当即允应。那时我尚不知范是共产党,才肯借钱给他。后来,范擅自往各县组织民军,许多县长纷纷向我请示处置,范对那些县长说,十三军是中央军,我们是‘杂牌军’,着县长支持他,准他组织民军。我命令各县长,倘范长江强要组织民军,就将他捕送省府,范听说我要捉他,就逃走了。”又说:自此范长江怀恨在心,“我离开察省后,他说我在张家口一枪未放,一人未伤,便告弃守。张家口战役由八月十八日到廿七日历时十天,我旅长马玉田、团长刘田均于是役阵亡。此外,旅长李金田,团长刘居信、李凤科均重伤,营长以下军官伤亡二百三十员,士兵伍千一百多名。张家口战役的详细经过及人证,以下尚有说明,由上列伤亡数字已不难想见当时官兵浴血奋战的壮烈情形。但范长江居然说我一人未伤,一枪未放。走笔至此,不禁痛骂范长江丧尽天良。”(《刘汝明回忆录》,刘汝明著,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再版。)

刘汝明的辩解是否属实,此时已无人再顾及了,但从南京政府给予的撤职留用处分看,当时的社会舆论与国民党军政高层对刘氏的所作所为,恐怕少有好感。傅斯年所得消息,正是多方面综合情况的反映。

'5、12、13'杨天石《1937年:没有在存亡时刻选择投降的蒋介石》,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集刊》第1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下同。

'6'《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耿云志主编,黄山书社1994年出版。

'7'《困惑的大匠‘梁思成》,林洙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7年出版。

'9'《吴宓日记》,第六册,吴学昭整理、注释,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下同。

'11'《中国建筑之魂——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费慰梅著,成寒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

'14、15'《蒋介石年谱》,李勇张仲田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

'16'《蒋廷黻回忆录》,蒋廷黻著,岳麓书社出版社2003年出版。

'17'《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19'

此等情形和心境不只史语所独有,在长沙临时大学亦有相同者。据当时在南岳临大文学院任教的钱穆回忆:武汉沦陷后,“某一日,有两学生赴延安,诸生集会欢送。择露天一场地举行,邀芝生(南按:冯友兰)与余赴会演讲,以资鼓励。芝生先发言,对赴延安两生倍加奖许。余继之,力劝在校诸生须安心读书。不啻语针对芝生而发。谓青年为国栋梁,乃指此后言,非指当前言。若非诸生努力读书,能求上进,岂今日诸生便即为国家之栋梁乎。今日国家困难万状,中央政府又自武汉退出,国家需才担任艰巨,标准当更提高。目前前线有人,不待在学青年去参加。况延安亦仍在后方,非前线。诸生去此取彼,其意何在?散会后,余归室。芝生即来,谓君劝诸生留校安心读书,其言则是。但不该对赴延安两生加以责备。余谓,如君奖许两生赴延安,又焉得劝诸生留校安心读书。有此两条路,摆在前面,此是则彼非,彼是则此非。如君两可之见,岂不仍待诸生之选择。余决不以为然。两人力辩,芝生终于不欢而去。”(《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钱穆著,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

这段往事,除说明当时确有一部分青年人,因自己的政治观念与志向,不愿与国民党合作,瞒着锅台上炕,越过炮火连天的抗日前线,远赴尚处于寂静之中的延安山沟和窑洞。这个插曲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