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君霞眼睛一亮,随即笑呵呵的说道,“好妹子,我就喜欢你这股敞亮劲儿。你这份儿心意姐姐领了,可我不能让你吃亏。不如这样,那套礼服的钱我照付,至于另一条,姐姐便承了你的情儿了。”
林君霞常年跟着小姨周艳经营制衣店,哪里会看不出来傅佩岚目前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否则一个小姑娘家家的哪里会自己出头四处奔波。
“我去试试这两条裙子。”林君霞欢快的拎着裙子跑去了试衣间。
傅佩岚看着手中的一卷钞票,有些不知所措,她是真心实意想要将衣服送给林君霞的。
“快收起来吧,咱们以后可是要长久相处的,你送她一条独一无二的裙子已经是很重的情意了。”周艳笑呵呵的说道,虽然她和林君霞的经济条件还算可以,但到底不是豪富之家,若是平时,他们也是舍不得拿出这么多钱来买件衣服的,可是傅佩岚做的那套礼服实在是太精致了,便是她都有些心动。小姑娘目前明显在经济上有些困难,他们自然不能白占便宜,更何况,他们又不是真的拿不出这笔钱。
听到周艳这样说,傅佩岚也不再推迟,此时林君霞也换好了礼服,大小刚好合身,竟没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是写了删,删了写,居然折腾了四五个小时,码完之后大概看了一下,就这么点事儿,我到底是怎么写了这么久的,连龟速都比不上丫,哭。
、第二十二章 冯楠的目的
傅佩岚又看了看周艳店里的布料存货,挑出一款较为高档的面料,又配了几样绣线便搭着公交车回到了梧桐巷。
从兜里翻出林君霞塞给她的那卷钞票,数了一下,刚好一千元,不仅没算抽红,比周艳给徐家母女定下的手工费还高了二百块。那块锦缎是傅佩瑶工厂发的,只是中等的料子,根本不值这么多钱。
算了,周艳说的对,他们以后是要长久相处的,总有机会能还上这份情意。
有了这笔钱和徐家母女给的200元定金,起码开学的费用和下个月房租可以应付过去了。
拿出布料和新客户的尺寸,傅佩岚仔细的思量了起来。按规矩,定制的服装,尤其是高级定制是需要多次试装的,可是目前明显不能这样做,就算她愿意耗时耗力,这个年代的青城大多数的人却未必愿意配合,而今天她也试探过那位徐小姐,明显她也只是希望尽快将衣服做好,甚至无意中说了一句如果尺寸不合适再改,这样傅佩岚无奈的同时也松了一口气,客户要求低,对她来说是件好事。
傅佩岚闭了闭眼睛,如果不是没有足够的金钱和人脉找到接洽的服装厂帮助生产,又信不过小作坊担心被人轻易盗版,她会选择大规模制作成衣,偶尔才做做手工定制,毕竟这样轻松许多,也更符合百姓的生活,收入也会更快一些。
傅佩岚轻轻叹了一口气,但愿周艳不要让她失望,如果两个人合得来,或许她可以求助于她的关系网。只要周艳值得信赖,她也不介意分一杯羹给她。
傅佩岚放下手中的纸条,找出上次那两条裙子的设计图进行修改,既然不用试装,那么只要尽量按照量好的尺寸来做便是,有了林君霞这个成功的例子,她相信徐小姐这两套衣服应该也不是问题。毕竟定制的衣服在尺寸上再有出入,也能比成衣更合体吧?傅佩岚自我安慰道。
或许她有些庸人自扰了,她从最开始便和上一世的母亲于芳莲不同,她做衣服只是为了让自己有份营生,让自己的设计观念和手艺被大家接受和认同,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至于其他的小事何必纠结,只要客户满意不就行了。
她现在真正该放在心上的是如何开始自己的新生,而当务之急,是买一台缝纫机。
这几天只问房东杨大娘借用了两次机器,她便已经发现了许多不便之处。
杨大娘现住的南屋是和客厅相连的,而缝纫机便摆在里客厅里,她若要使用就一定会打扰到主人。白天还好,若是晚上就很不方便了。
更何况,她也不喜欢自己做衣服时候还有一个人在身后绕来绕去,买一台缝纫机已经刻不容缓了。
晚上冯霄下班后照例来到了梧桐巷,听傅佩岚说裙子居然卖了一千块,吃惊不已。
“什么时候做衣服居然这么赚钱了?”他家巷口的缝纫铺做一身衣服才十几块钱。
“是我做的衣服值钱!”傅佩岚得意的挑起秀眉,拿出一旁的皮尺晃了晃,“站起来,我给你量量,抽空给你做一件衬衫。”
冯霄眼睛一亮,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惊喜,随后快速的黯淡下去,摇了摇头,“还是算了,我的衣服够穿,今天是你运气好,碰到了有钱人,这样的机会可不是总能有,还是留着钱上学吧。”
“这你别管,再如何也不差你这一件衣服。”傅佩岚嘟起唇,拉着冯霄站起来,“胳膊抬起来,我量量。”
冯霄见傅佩岚如此,便也不再坚持,让喜欢的姑娘给自己裁衣,他心里还是极高兴的。
傅佩岚快速记下冯霄的尺寸,将小字条收进抽屉里,说道,“我今天又接了一份订单,等做完了这一单就给你做衬衫,那时候差不多九月份了,做个长袖正好。”
说完又蹙起眉头,看了冯霄一眼,轻声问道,“我想买一台缝纫机,你有没有门路帮我弄一张购货券?”
这个年代缝纫机虽然还属于大件,但已经不像前些年那样稀缺了,只是在青城,如果想要在大商场购买正规货,还是需要凭票的。当然,这购货券也不算难得,一般稍微有些门路的人就能弄到手,只是傅佩岚还没工作,人脉有限。
“这有什么难的,明天我就给你问问,倒时陪你一起去买。”果然,冯霄一口便答应了。
傅佩岚立刻眉开眼笑,“你先坐着,我去炒两个菜,今天就在这吃了吧。”
“不了,这几天家里吃饭的人少,我还是回家吧。”冯霄想到自家大哥大嫂前些天演的那一出儿,暗暗叹息。这几天那两口子简直把冯家当成商店了,下了班回来逛一圈便去冯大嫂娘家吃住,对冯妈妈的殷勤根本不予理会,他若也不回去吃饭,父母心里会更不舒服的。
“怎么了?”傅佩岚敏感的察觉到冯霄的神色有些不对,连忙问道。
冯霄觉得自家这事儿有些丢人,不怎么想说,可看到傅佩岚眼巴巴的望着自己,一副想要替他分忧解难的表情,又觉得有些可爱,想了想,便将这些日子冯家发生的事情和冯楠的想法说了出来。
傅佩岚听说冯楠想要将户口迁到娘家,不知怎么的想起了上一世听说的一则故事。
九十年代中期,青城作为本省第二大城市,又靠近省城,逐渐发展起来,人口数量急剧上升,六零后七零后的中青年也大多成家立业,住房问题便渐渐暴漏出来。
在七八十年代,许多条件一般的人家都是老少几辈共同挤在一所房子里,可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渐渐希望能够拥有宽敞的居住条件。加上青城正在进行城市规划,为了缓解住房矛盾,便组织进行了拆迁。
当时市里为了照顾百姓,拆迁补偿待遇极为优厚,分房的条件更是宽松,除了按照原有住宅面积旧房换新房外,还依照户口本上的人口数量对回迁的住房平米数进行适当的增加。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两间旧房,户口本上人口多的那一户分得的房产总面积会大于人口少的那一家。
而那故事说的便是一户人家。老夫妻两个生了一儿一女,已经各自成家。可女儿夫妻俩的户口因为一些原因一直挂在老夫妻家中。后来政府拆迁,按照规定,他们家可以分到两套六十平米的小套,这样老人有了自己的住房,儿子一家也能有自己的空间,两套房子又相邻,正好相互照应,简直是两全其美。一家子正高兴的时候,女儿夫妻来了,说他们的户口在娘家,按照政策,这分得的房子中也有他们的一份儿。
老夫妻的儿子儿媳自然不同意将到手的房产分给出嫁的妹妹,那个女儿便跑到拆迁办要求改变分配方式,将两间套间换成了三个四十平的一居室,老夫妻和儿子女儿各一间。女儿觉得是因为她的户口,娘家才能得到这样的分配方式,于是得了房子心满意足并且心安理得,可儿子却觉得自己吃了亏,让妹妹夫妻的户口落在娘家本是好意,谁知却帮出一头白眼狼,原本六十平的两居室变成了四十平的单间,儿子一家三口还得挤着住,因此对妹妹便存了恨意,原本和睦的兄妹两人更是因为房产大打出手,老夫妻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现在距离那个故事还有五六年,冯楠目前自然不会是想要动迁分房才要将户口迁到娘家。
傅佩岚没怎么接触过冯楠,对她也不太了解,